「記」長島印象(下)中的媽祖廟:顯應宮

在長島印象(下)視頻的結尾,我們說跟大傢伙詳細的嘮嘮廟島媽祖廟。先跟大家說說廟島顯應宮的地理位置:廟島顯應宮位於廟島東北部,距長島縣城2.5海里,佔地90多畝。下圖就是顯應宮的具體位置,從廟島碼頭下船後穿過牌樓向前就到了。

「記」長島印象(下)中的媽祖廟:顯應宮

圖片源於網絡

媽祖是什麼?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等等,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媽祖,原名林默 ,宋建隆元年(960年)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 ,因救助海難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 九月初九逝世。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有3億多人信仰媽祖。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民間在出海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媽祖是集無私、善良、親切、慈愛、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體的精神象徵和女性代表。

「記」長島印象(下)中的媽祖廟:顯應宮


長島媽祖廟介紹

長島顯應宮是北方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媽祖廟,始建於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明宗禎元年,崇禎皇帝御賜廟額“顯應宮”。長島漁民祖祖輩輩敬稱“海神娘娘廟”,船隻在此避風休整,人們到廟上祈拜娘娘保佑一路風平浪靜,賜佑平安,無一不得到靈驗,幾百年來這裡香客不絕,香火繚繞,被喻為“北方第一海神宅院”。

「記」長島印象(下)中的媽祖廟:顯應宮

顯應宮大殿是全廟最大的建築,為硬山式結構。殿內,媽祖坐像居正中神龕龍墩之上,大殿兩側有14尊站班,其中有4尊武將分別是千里眼、順風耳、黃蜂兵帥和白馬將軍;8尊文官有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龍王等;另有老少兩尊站班。殿外兩側房內存有碑、碣、匾200餘塊和歷代船模300餘艘。後宮建築風格為歇山式,保留了明代的特點。宮內殿正位神臺有銅鑄鍍金天后聖母像及2米高的9花青銅穿衣鏡一面,各種服飾用品及床帳、擺設應有盡有。2002年10月,臺灣信眾護送一黑臉媽祖在顯應宮落戶。這裡常年香火不斷,每年的元宵節和娘娘生日,顯應宮便有萬餘人朝拜。

「記」長島印象(下)中的媽祖廟:顯應宮

顯應宮之所以建於廟島,是因為廟島形若鳳凰,其身北的燒餅島形如太陽,兩島相映,狀若“丹鳳朝陽”,屬上上風水寶地。1969年文革期間原廟被毀,僅存一象一鏡。1983年重修,1985年對遊人開放。

廟島東北部,距長島縣城2.5海里,佔地90多畝。它南北傍山,東西臨海,四周有諸島環衛,系海上太平灣——廟島塘裡的一顆古老璀璨的明珠。長島顯應宮是北方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媽祖廟,始建於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明宗禎元年,崇禎皇帝御賜廟額“顯應宮”。長島漁民祖祖輩輩敬稱“海神娘娘廟”,船隻在此避風休整,人們到廟上祈拜娘娘保佑一路風平浪靜,賜佑平安,無一不得到靈驗,幾百年來這裡香客不絕,香火繚繞,被喻為“北方第一海神宅院”。

「記」長島印象(下)中的媽祖廟:顯應宮


廟島媽祖廟對媽祖文化傳播的意義

廟島———媽祖文化東傳朝鮮半島的重要基地

當年路經廟島的朝鮮使臣,也是溝通中朝(韓)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明末經海路出使明朝的朝鮮使臣,多是當時在朝鮮有影響的文人出身的官員,不少人當時就有著較高的身份,或歸國後成為朝中重臣。如:天啟三年(1623)朝鮮奏聞(請封)使正使李慶全,以左議政(第一副首相)身份出使明朝;天啟四年(1624)朝鮮謝恩、奏請使正使李德泂,歸國後官至右議政(副首相);天啟六年(1626)朝鮮進賀聖節使正使金尚憲歸國後官至朝鮮左議政(第一副首相),進賀冬至使正使南以雄歸國後也官至左議政(第一副首相);崇禎九年(1636)朝鮮進賀冬至、謝恩使團正使金堉,歸國後官至朝鮮領議政(首相)。他們留下的與媽祖文化有關的日記、祭文、詩歌等,包括其中表達的對天妃(媽祖)的迷信和敬畏,無疑都為媽祖文化在朝鮮半島的傳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記」長島印象(下)中的媽祖廟:顯應宮

該書雖然重點講的是中國北方媽祖文化對明末朝鮮使臣的影響,但只是以此為例分析了媽祖文化是如何影響朝鮮使臣並傳入朝鮮半島的。作者在書中也提到:“明初的高麗、朝鮮使臣就多次說到天妃(媽祖),而且留下多首歌詠詩作。如明初洪武年間,高麗使臣、高麗末期著名文學家李崇仁作有《天妃廟次韻》,其中有‘神光時自發,灝氣遠相連’詩句。說祭祀天妃,經常很靈驗,所以天妃廟的影響擴展到很遠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天妃的感恩和敬畏。李崇仁的《留沙門島,奉呈同行評理相君》詩中有‘神妃享祀應須報,海若潛形不敢窺’詩句。沙門島,指今山東省長島縣廟島。海若,海神名。意思是說,我們已經祭祀沙門島天妃廟的神妃了,神妃得到我們的祭品,一定會保佑我們的,即使海神海若也只能藏身水下不敢窺視我們。這也告訴我們,作者一行在沙門島(廟島)天妃廟很虔誠地舉行祭祀天妃(媽祖)活動,敬獻了豐盛的祭品,也渴望能得到天妃(媽祖)的護佑。明初建文年間,朝鮮使臣、官至領議政(首相)的著名文臣李稷出使明朝時,作有《次章寺丞韻》詩,其中有‘多少舟人乞此靈,仙妃遺像若平生’,說許多遠航的人都來媽祖廟祭祀,乞求媽祖神靈保佑平安。天妃廟裡的仙妃塑像就如同她還活著一樣。”“明初高麗、朝鮮使臣對媽祖文化的高度認同,路經遼東、山東沿海的高麗、朝鮮使臣到廟島媽祖廟到媽祖廟祭祀媽祖,而且態度十分虔誠。

「記」長島印象(下)中的媽祖廟:顯應宮

除了說明朝鮮半島的傳統文化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繫外,也說明媽祖文化在明初的高麗、朝鮮使臣中已經有了較大影響,隨著媽祖文化在中國北方沿海的影響擴大,也必然不斷加大對毗鄰的朝鮮半島沿海的影響。”《媽祖文化與明末朝鮮使臣》一書的記載充分說明,廟島天妃(媽祖)廟是明代中朝(韓)海上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對此,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中韓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海洋發展研究院學科負責人曲金良教授也指出:“廟島不僅是往來朝鮮半島各沿海港口的重要始發港和通道,也是媽祖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該書作為媽祖文化研究的一朵新的奇葩,會對研究媽祖文化的學者,對從事古代海洋文化以及中韓、中朝文化交流和研究的學者,對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河北沿海、天津等地區的文史工作者,文化旅遊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幫助,為推進媽祖文化研究和當今時代中韓、中朝學術交流、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