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40)|廬陵胡氏:從宋朝到元明清,名人輩出,成為江西一大望族

黃勇/文

胡姓(39)|晉陵胡氏:胡應炎家族堅守常州抗擊元軍,城破後被屠殺

在江西旴江河畔的吉安市(古稱廬陵,漢朝為廬陵郡,唐朝為吉州,宋朝置吉州廬陵郡軍事,包括今江西吉安市、吉水縣、新幹縣、太和縣、永新縣、遂川縣等地),從五代以來,生活著一支胡氏家族,被稱為廬陵胡氏,又被稱為旴江胡氏。

到宋朝時,廬陵胡氏湧現出胡銓、胡衍、胡文可、胡文靜等人,使得聲名大振,一直延續到元、明、清,名人輩出,繁播四方,成為江西一大望族。南宋宰相周必大曾說:“江西多名士,吉(州)為冠。自吉(州)言之,廬陵胡氏為大族是也。群從數百,多通經,工文章,守禮典。”廬陵胡氏在科舉上更是相繼承遞,“秋榜殆無虛榜,它姓莫敢爭衡。”

胡姓(40)|庐陵胡氏:从宋朝到元明清,名人辈出,成为江西一大望族

胡氏三大宗派統稱為廬陵胡氏,奉胡贇為共祖

追溯廬陵胡氏的淵源,還得從三國時曹魏的荊州刺史胡質說起。

到五代時,胡質的後裔胡贇(yūn)在南唐政權官至衛國公。胡贇有3個兒子(一說為3個孫子):胡杲,字公霸;胡暹,字公貞;胡昊,字公陽。

胡氏家族先是居住在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後來曾經遷居到長沙。據說因胡公霸出任吉州刺史,所以胡氏家族又陸續遷到吉州。

胡公霸3兄弟繁衍為三大宗派:胡公霸定居在廬陵縣薌城鎮(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被稱為值夏胡;胡公貞定居在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縣)南城鎮,被稱為南城胡;胡公陽定居在太和縣禾溪鎮,被稱為禾溪胡。

胡氏三大宗派統稱為廬陵胡氏,奉胡贇為共祖。三大宗派都人才濟濟,一直延至現在,而且其間又不斷分衍成更多的支派。

在廬陵,後來不斷有別的胡氏支系遷入定居。胡氏在廬陵集聚的支系之多,範圍之廣,對廬陵胡氏成為名門望族起到了巨大作用。

宋高宗曾想讓胡銓當狀元,被人改為第五名

在廬陵胡氏中,最為有名的是值夏胡這一宗派。

據明朝大才子解縉撰寫的《旴江胡氏族譜序》中說,胡公霸後來為宋朝效力,被追贈為廬陵郡開國侯,被奉為廬陵值夏胡氏始遷祖。

胡公霸有個兒子叫胡勝(一說為胡盛),官至白銀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灑、殿中侍御史,北宋乾德年間遷居到廬陵縣薌城鎮。

隨著北宋政局的穩定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胡勝的子孫繁衍不衰,人丁日盛。到北宋末年,出了一個光耀史冊的人物——胡銓。

胡銓的曾祖父胡璉是胡勝的孫子,祖父胡愷,父親胡載,3代人都沒有做官的,以耕讀為業。胡載曾經參加過科舉考試,但第一次考試沒有中榜,就棄學歸農了。

胡銓,字邦衡,號澹庵,南宋愛國名臣、文學家,廬陵“五忠一節”(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周必大、楊萬里、文天祥)之一,與李綱、趙鼎、李光並稱為“南宋四名臣”。

胡銓自幼潛心學問,強記博覽。靖康元年(1126),胡銓考中舉人。建炎2年(1128),宋高宗趙構在淮海(今江蘇揚州市)開科取士,親自出題:“治道本天,天道本民。”

胡銓洋洋灑灑寫了一萬多字,從民本思想出發,主張“君主治政,應聽於民而不迷信於天”,“商湯、周武王聽民而興,紂聽天而死”,“今宰相非晏殊,樞密、參政非韓琦、杜衍、范仲淹。”

宋高宗非常驚異,想把他列為狀元,但有人忌恨胡銓在試卷中對權貴的批評,把他改為了第五名。

胡銓考中進士後,被授職為撫州(今江西撫州市)軍事判官。因父親去世,胡銓回家守孝,沒有赴任。

胡銓上疏《斬檜書》,轟動全國,遭到秦檜迫害

建炎3年(1129),僥倖逃脫未被北擄的宋哲宗的孟皇后,為躲避金兵追擊,逃至吉州。正在家中守孝的胡銓聞訊後,招募子弟,組成義勇軍,協助官軍抵禦金兵,保衛家鄉。

金兵退後,胡銓抗敵有功,被起用為承直郎(正六品文職散官)兼吉州軍事判官。紹興5年(1135),胡銓出任樞密院編修(掌管全國軍事文件)。

紹興8年(1138),金國派遣使者攜帶國書,到南宋都城臨安府和談。金國使者態度傲慢,目中無入,對南宋當局百般侮辱。但宋高宗和宰相秦檜只想苟且偷安,對金國使者卑躬屈膝。

朝中大多數大臣與全國軍民義憤不已,紛紛反對議和。胡銓反對最為激烈,他上書宋高宗,揭露金國議和的陰謀,要求宋高宗斬掉秦檜等人的腦袋。胡銓還在奏疏說,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他寧願投東海而死,也決不在小朝廷裡求活。

胡銓這篇名為《戊午上高宗封事》、史稱《斬檜書》的奏疏傳出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反響。進士吳師古把胡銓的這篇奏疏刻印成書,大家爭相購買傳誦,時人稱為“中興第一,可與日月爭光”。

金國聽說後,急忙派人買到這本書送回金國。金國君臣讀後,大驚失色,連稱“南朝有人”、“中國不可輕。”25年後,金國使者再次來到臨安府,仍在打聽胡銓的情況。

儘管這樣,胡銓的奏疏還是給自己帶來了災禍。秦檜認為胡銓“狂妄上書,語多兇悖,意在鼓動,劫持朝廷”,詔令除名,貶送到昭州(今廣西平樂縣)管制,永不敘用。

朝中一幫正直的大臣紛紛想方設法營救胡銓。秦檜迫於輿論壓力,只得改派胡銓去廣州監管鹽倉。第二年,胡銓改任籤書威武軍判官。

【下期關注】

請看胡姓(41)。

【特別緻謝】

四川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