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1980年正月初四,汪師爺對在場的高老師的幾個學生講了一次:

(一)“氣宜鼓盪”。指的是身外於對方之間的空氣或手與對方之間的空氣。(就是指對方身形手式之間的外氣激盪,造成的空氣振動。功夫不到一定的程度,體會不到這種震動。)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二)楊式的養生與技擊的架子是混在一起的,看你會不會分。

(三)僅中指根那一點出直勁(一寸長),其他都是弧形出手不出勁;且僅到接觸點時出勁,如按不能找早出勁,(這是出境的重要原則之一)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四)走架子時是打空氣。

第一、身體四周都有;

第二、用不著使勁;

第三、自然開合,空氣有彈性,所以要帶著空氣轉之感,這樣也就不用力了。

(這是一種功夫境界,要仔細體會。)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五)要從中出手,但不是沉肩追肘、含胸拔背,而要松肩開肘,如提手上勢。

(六)中就指出勁點。

(七)要分七步練太極拳。

(八)手指指方向,中指根出勁,此勁乃起到破壞對方平衡作用,往左或右,前或後加勁,槓槓力也。

(九)把對方打來的勁都散開,他就打到棉花堆上了。舉了九曲珠的例子。

外九珠:拳,腕,肘,肩,胸,腰,胯,膝,踝。

內九珠:檀中,丹田,左肋,右肋,命門,左肩胛,右肩胛,左雲門,右雲門。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生活無處不太極延伸解讀】

“氣宜鼓盪”

是太極的基本功松、通、空、散,只有這四個階段的基本功有了,才有體內和體外的氣機交換,我親身實證有太極隱士只要手抱太極式的左右轉換,他的胸部空間就能出現翻騰的氣流,空氣隨著氣流滾動。(親眼所見)。

如果兩人對待交手,兩個身體之間的空氣會隨著一方的意氣運行而有激盪之象。隨著接觸,而滲透到對方的體內,只要對方意氣抓住了你的中,隨時可以把你連腳跟提起,勿須使勁用手抓提。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技擊和養生”要求意氣要出指尖,而養生則意不出尖。養生以斂氣斂神為主,求意氣在體內的順暢貫通,通達四稍,體悟能量的暖意和舒適感。

技擊講勁力的散發,講究集聚和速度的衝擊強度,以給對手有力的打擊。它每一次的發放都是能量和臟器的耗損,而養生是蓄意能量和臟器功能的平和,完全相反。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太多高手不能長壽者,丹田之氣耗損之過也。


身內之中,在於脊柱,在於中心線的上下貫通。《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牽動往來氣貼背”,正像楊澄甫宗師所說“能拔背則力由脊發,力大無窮矣”。另外,內氣由脊柱經過,有益於擴通督脈,貫通小周天。

因此內家拳特別重視“氣”,強調“欲求力之足,先求氣之充”,“氣不充則力不足”,李亦畲也說“氣不足,則神意不交”。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化勁如如棉花堆”

只有運氣如九曲珠,對方的勁才能順暢的化到肘,“肘化一大片”,化到肩,化到腰,化到胯,化到腳(腳踝一鬆,勁達腳掌,湧泉能一吸一放,五趾抓地上彎弓)【特別說明五趾抓地,非用力的主動抓緊,而順其來勁,從小趾到大拇指順時針接地的一種做法,很多人一說抓就主觀認為死勁抓地,本號始終貫一追求體松,怎麼會主動用死勁呢?】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三環九轉,亂環訣用的好,入侵之力就“空空化為烏有”

太極者唯“一氣”也。

解讀1980年汪永泉對高佔魁弟子徒孫們的傳授筆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