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8個諾貝爾獎的貝爾實驗室,卻被美國人自己搞垮

美國宣揚經濟自由化,但是很明顯這只是一個口號,美國政府對於干預企業的發展從來沒有停止過,從拆分標準石油公司,到干預微軟的發展,也有美孚、雪佛蘭等世界知名企業的發展,美國都有過參與。美國政府對於企業的干預,雖然沒有讓企業的發展一敗塗地,但使確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比如微軟,微軟公司當年發展如日中天,但是美國政府卻給了當頭一擊,起訴微軟壟斷市場,無奈之下比爾蓋茨出走微軟,微軟才得以穩定。而在美國干預企業發展的所有案例中,最失敗的,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貝爾實驗室。

獲得8個諾貝爾獎的貝爾實驗室,卻被美國人自己搞垮

貝爾實驗室的前身是貝爾電話公司,創建人是發明第一臺電話機的貝爾,隨後幾十年裡,貝爾公司整合了貝爾的業務和資產,然後又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研發部門,由此成立了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

貝爾實驗室的工作既包含有產品的基礎研發和開發產品的業務,還包含有後期的應用研究機構。而貝爾實驗室中最主要也是最大的部門是開發部門。他們的產品研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他們自己進行研發和創造產品,第二種是對自己現有的產品進行更新,第三種則是通過收購來增加新產品。

獲得8個諾貝爾獎的貝爾實驗室,卻被美國人自己搞垮

貝爾實驗室對於美國的發展有非常大的貢獻,在上世紀,美國的科技和經濟實力無人能敵,貝爾實驗室產品研發部門更是壟斷市場。貝爾實驗室的很多科學家都曾獲得諾貝爾獎,戴維森驗證出電子波動性,隨後又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D.M.Ritchie開發了計算機C語言;比雅尼·斯特勞斯特魯普進而開發了計算機C++語言;肖克萊研究小組開發研究出了PN結型晶體管;貝爾實驗室還開發出了移動電話業務系統,引導世界進入移動通信時代等等,這些科學家和實驗成果,每一項拿出來都是一場世界變革,可見貝爾實驗室在美國,甚至世界上的地位有多重要。

但是儘管世人都知道貝爾實驗室的重要性,但還是沒有避免美國政府的介入,早期的貝爾實驗室可以自給自足,自己所研發出的產品投入市場後,可以得到很大的受益,然後將這些受益再投入到科研當中進行新的研發,這種研發投放再研發循環往復的過程,讓貝爾能夠健康成長,而且貝爾實驗室中的每個科學家也能夠專心進行科研,沒有後顧之憂。直到華爾街資本的介入,業界考核也一起引入到貝爾實驗室,科研人員擔負起業務的責任,而貝爾實驗室的母公司AT&T被拆分出八個公司,科研人員也被分別調往不同的子公司,原本以研發為主要工作內容的科學家,在拆分後,工作內容不再純粹。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也沒能避免被剝離的命運,它被歸入朗訊科技公司。

獲得8個諾貝爾獎的貝爾實驗室,卻被美國人自己搞垮

貝爾實驗室歸入朗訊之後,主要經費來源就變成了由朗訊提供,但是很顯然朗訊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吞下強大的貝爾實驗室,科研經費瞬間捉襟見肘,無奈之下,貝爾實驗室只好靠變賣專利來維持研發。2006年,朗訊被法國阿爾卡特收購,阿爾卡特在華為中興等強大的對手面前,很顯然力不從心,它的市值沒用多長時間便蒸發掉一大半。而貝爾實驗室在經過一次次的折騰後,直接變成以企業的模式去運營公司,科學家不再專心搞科研,而是都成了銷售。2008年,貝爾實驗室大樓被出售,讓貝爾實驗室為之驕傲的基礎物理學就此成為過去,隨後貝爾實驗室的研究方向轉向能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的網絡、無線電、軟件等領域。2015年,諾基亞收購阿郎,貝爾實驗室從此在歷史上徹底消失。

貝爾實驗室從被拆分開始,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地位便一步步的受到影響。當年貝爾實驗室的管理模式讓科研人員能夠專心搞研究,科研成果更是一個接一個的震驚世界,但是華爾街介入之後,經營模式和理念與貝爾實驗室的初衷產生了強烈的衝突。華爾街更注重投入即回報,因此更注重即時經濟效益,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而貝爾實驗室就是犧牲的那個。

貝爾實驗室的很多重量級科研人員,在後期無法專心搞科研,科研事業停滯不前,美國的科研發展自然也受到限制。貝爾實驗室的衰落,其實也是美國科研走向下坡路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