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毅洋:一条逆流的鱼——揭秘隐匿市郊的私人石藏馆


马毅洋:一条逆流的鱼——揭秘隐匿市郊的私人石藏馆


柿子树谢了顶

在死亡的忘川畔

一双踱来踱去的赤脚

动了解缆漂流的念头:

只差一丝丝风,吹落

最后几片内心冰冻的枯叶

它便划动船桨,鼓满船帆

……

灰色的风,钢锯般

一寸一寸截断斜阳:

时光,曾经显得无比漫长

如今,也散作了一堆圆木

——短小,但并不精悍

……

这段文字来自峡石收藏世家的“石二代”、九零后宜昌籍诗人马毅洋,当然,用“收藏世家”这个头衔,我们并未事先征得这家人的同意,不过,两代人对三峡石持续发烧友级别地痴迷,作为儿子的马毅洋甚至为石痴迷到砸掉铁饭碗,不惜作别繁华都市,一头扎进西陵峡口的牛扎坪村,偏安一隅地当起了“村民”,一边不计薪酬地为村子编写村志,一边细心打磨艺品石家这座私人收藏馆,这种选择在“九零后’里面很是少见。

是的,马毅洋是一条逆流的鱼,在同龄人以离开原生乡村为奋斗目标的时候,作为电厂双职工子女的他却选择去观察和参与乡村文化。

马毅洋:一条逆流的鱼——揭秘隐匿市郊的私人石藏馆


说起艺品石家,很多宜昌人都不知道,宜昌城市最靠近葛洲坝的边缘,竟然还隐匿着这样一个空间。但对于三峡奇石爱好来说,这里并不陌生。包括蔡静安蔡老、姜祚正姜老、市文联主席周立荣等名流曾先后多次莅临艺品 石家参观交流……这座西陵峡畔与三游洞遙相互应的村庄因它而有了诗意。马毅洋创业的起跑线很高,他的父母从青年时代便开始收藏,马毅洋耳濡目及,辗转加入父母的事业,薪火相承,两代人经多年收藏与梳理,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以三峡石为主的收藏体系。私人收藏,足见收藏家的学养、品位与识见,但也关乎机缘。在浑然天成的画面间,藏着“从前慢”的意趣和抒写生活的浪漫情致,以及让人感慨缘分妙不可言的故事,艺品石家总有一些奇妙缘份因子在不断流动着。

马毅洋:一条逆流的鱼——揭秘隐匿市郊的私人石藏馆

客厅正中的奇石,名叫《屈原》。作为一名坚持写作超过十五年的90后诗歌写作者,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诗歌诗词协会会员的艺品石家主人,马毅洋以此石明志。

马毅洋:一条逆流的鱼——揭秘隐匿市郊的私人石藏馆

这方奇石是三峡流域独有的龟纹石代表之一,名叫《玄武》。该石曾代表宜昌市参加2001年10月在武汉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石展,荣获银奖。

马毅洋:一条逆流的鱼——揭秘隐匿市郊的私人石藏馆

“山高人为峰”。这方出自五峰的国画石,名叫《武陵源》,曾代表宜昌市参加2018年7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的国际石博览会暨首届全国画面。

马毅洋:一条逆流的鱼——揭秘隐匿市郊的私人石藏馆

夫妻石是爱情的象征,马毅洋的父母在不同的河床分别捡到,带回来一瞧,居然纹理一模一样。两方奇石共同诞生于盘古开天之际,抑或为女娲补天所用,曾经举案齐眉,在经历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别离之后,又在艺品石家重逢,所谓“天合之作”,不过如此。

除三峡石之外,还布置了些颇有意趣,错落有致的展品:

博古架上展出的宜昌彩陶艺术珍品,出自我市彩陶艺术名家周国桢、陈德宝等人之手,迄今存世已不多见,因而更显珍贵。

窗帘上挂的,是宜昌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物皮影系列,均为驴皮手工制作。

外玻璃柜展列有 1800 余枚异形、微型像章,见证历史、教育后人。

起初,马毅洋父母二人因收藏的石头在家里堆不下了,便在附近的牛扎坪村找寻到了一处清幽雅致的院落存放石头。渐渐,有了设立一个私人藏馆的想法。彼时的马毅洋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在一所中学执教,内心的冲动让他赴广州学习艺术设计。2017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艺品石家诞生。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小小农家院落被打造成更为开阔、更富层次的展览及生活美学空间。

马毅洋的母亲闪女士是艺品石家空间主理人,打理艺品石家的日常,她是位相当完美主义的现代女性,艺品石家的里外,似乎样样都尽在她的掌握。马毅洋的父亲远在异乡从事水利工程,他的身份更象一只候鸟,回到家便忙着衔泥筑巢,庭院里的石板路面都是他的杰作。

艺品石家,是一家人的精神后花园。因为这一家人有太多太多有爱的日常。

马毅洋:一条逆流的鱼——揭秘隐匿市郊的私人石藏馆


冬至的晌午,阳光正好,偶遇这座精神后花园,与的好客的母子俩话起了家常,微风拂过,留下了几句印象较深的话。

闪女士:“每次我都要把家里的钱,数了又数,最后告诉他(丈夫),买吧。哎,我们的积蓄,全在买石头和运石头上啦。”

闪女士:“这些石头来自大自然,愈收藏,愈对大自充满敬畏。”

马毅洋:“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缺憾的,但美好是纯粹的,就如我们喜爱的石头。每个都有每个的故事。这些故事,现在是安静的、不言的,但它已将我们一家的日常记录其中,他们是时间磨蚀的精灵,也是我们的朋友。”

马毅洋:“我们之所以开放我们的藏品,是想给我的石头们呈现更大的空间,他们的美来自大自然,我们不能独占这份美。借此,流传最美好的一切。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分享,确实不需要理由。”

纯粹如他们一家人,不掩饰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也从不吝啬分享。从多年前单纯的喜欢到今天的免费展览,都是遵循着这份初心。

当然,他心中也有一个小秘密,把藏石馆安排在牛扎坪村,除了机缘,他还相信这个毗邻葛洲坝的小村庄迟早会腾飞,他早早地种下“草”,将个人小命运与村庄的命运联系起来,只等风来。

在石头眼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是一瞬间。风更是人生瞬间中的瞬间,希望每一位来艺品石家的观众,也都带着这份纯粹、顿悟与幸运归家,作好准备,抓住生命中的那一缕风。

因为我们无需人云亦云地活着,生命才在瞬间的缝隙里有了张力!

马毅洋:一条逆流的鱼——揭秘隐匿市郊的私人石藏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