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的事找婆家的人,自己別摻和


婆家的事找婆家的人,自己別摻和

婆婆和公公在廚房吵架了,當時我在客廳陪大寶背詩,都聽到他們吵的挺兇,老公去勸也沒什麼用,灰溜溜的來了客廳。

我是直性子,最不擅長吵架了,本不想摻和進去的。

無奈老公讓我去勸勸,別讓倆老人吵的不可開交了。

我去安慰了婆婆幾句,也沒啥用處,婆婆還是很傷心的在那說,公公也不依不饒的回嘴,搞得我也很被動,只得連推帶拉的把婆婆扯出廚房先。

本來想著,一人離開“戰場”了,這架就不好吵起來了吧?

可架已經吵了,氣兒肯定不是那麼容易就消的,尤其是聽婆婆在那邊哭邊絮叨,好像公公還動手推了她。

這下好了,原本以為只是吵架的我,沒想到還上升到了動手的地步了。

等公公炒好了菜,老公特意盛好飯菜端一碗過去,婆婆卻不領情,也不吃,還一個人坐在烤火那屋裡,待了一會兒,竟然就換鞋去樓上了。

看情形不妙,我給婆婆的女兒發了微信,讓她過來勸和勸和。

沒多久,聽到姐姐分別給婆婆和公公打了電話,等晚上,她一個人走路過來了。

我們都心照不宣的聊著天兒,問問姐姐家女兒的作業和督促著大寶二寶洗漱,然後各自回房睡覺。

至於婆婆和她女兒會聊些什麼,我就不太想知道了。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我太自私了,公婆吵架了也不勸著點,還把大姑姐叫回來添亂。

其實在我看來,只要可以讓婆婆消氣,可以保證一家人和諧點過日子就好了,至於是誰勸,又有什麼關係呢?

好多女孩一嫁人,就想著攬權,想管錢,還想管好家裡的事,都要自己說了算。

如果是小兩口一起住,那肯定沒問題,自己選的老公,肯定會聽命於你的。

可是和老人住一起就不一樣了,夫妻之間的事可以倆人商量著解決,公婆的事,你要是啥都插一嘴,最後不是的還是你自己。

對待婆家的事,儘量能不摻和就不要摻和。

因為你不知道哪句話說得不對,就會把公公和婆婆都得罪了。

婆家的事找婆家的人,自己別摻和

就算平時媳婦和婆婆處的再好,也還是不如自家女兒的,畢竟他們是血脈相連的親人,俗話說:打斷骨頭還連著經呢。

他們親生的,說什麼即使當時不高興,過後照樣是親的,心裡也沒什麼隔閡。

可要是媳婦在公婆氣頭上時又說了啥讓公婆心裡不舒服的話了,那就是根刺,會一直在老人心裡有記號的。

即使老人家過後不提,他們心裡對你也會多多少少有所意見和保留的。

所以,婆家的事不要事事都參一腳,除非是跟自己相關的經濟利益,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就行了。

也別總想著強出頭去擺平,家是講情的,可不是你這人在那講理說服人的地方。

對自己搞不定的婆家事兒,那就請可以搞定的婆家人來搞定。

譬如這次,我就直接找了婆婆的女兒,因為平時她倆就最親近,也愛一起嘮叨聊天。

婆婆主要是心裡有氣,也不是真有什麼過不去的大事,叫大姑姐來,她倆晚上一叨叨,讓婆婆有個發洩對象,什麼話都說出來,把心氣兒叨叨順了,​就沒事了。

如果真是我出面,婆婆不一定可以肆無忌憚的叨叨,那樣反而更憋的難受了。​

不過,也要注意,不要請那些愛火上添油的人去你家裡​平事兒,別屋裡事兒沒整好,還給你燒出別的火來,那可就適得其反了。

什麼人說什麼話,什麼事兒找什麼人。

對婆家的事,只要本心不壞,​又有人解決矛盾,那就自己別插手,找可以順氣又平事的人就對了。

不過,家裡有矛盾時,也儘量自己別再添亂,小事情看點兒眼力,能做飯做飯,可以帶孩子就帶帶孩子,等矛盾平息了,​自然一家人又和睦相處了。

婆家的事找婆家的人,自己別摻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