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在我們印象中的乞丐,就像武俠小說中的“丐幫”,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江湖幫派。其實真是的乞丐生活是非常悽慘的,更何況是在封建社會時期。

說起乞丐,衣衫襤褸、頭髮亂糟糟,手拄著木棍,身上帶個破碗的形象便出現在腦海中。在古代,乞丐的社會地位確實很低,低到任人踐踏的位置。因為生活所迫的人,很多,有的是因為疾病,有的是因為災難、也有的是身體的缺陷沒有辦法維持生計,只能靠這樣的方式混飯吃。

而我今天要說的這位乞丐,雖然身份地位,卻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人物,他叫——武訓。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武訓,是山東冠縣人,自幼家庭貧寒。連名字都沒有,因為在家排行老七,就被稱為“武七”。訓是後來清廷賜給他的。

他七歲的時候喪父,有沒有錢上學,只能以乞討為生。十四歲在人家當傭人,因為沒有文化常常被侮辱,打罵是常有的事。

沒有文化寸步難行,就連當個傭人也遭到如此對待,於是武訓決心行乞興學!

自20歲開始,他開始了他的乞丐的生涯。衣衫襤褸、身掛破布袋、手拿銅勺,四處乞討,足跡遍佈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多個省份。


省吃儉用、一路行乞的他在30歲的時候,攢了200餘吊錢

數十年的時間,風餐露宿。一邊行乞一邊唱:吃雜物,能當飯,省錢修個義學院。拾線頭、纏線蛋,一心修個義學院。我攢錢,我買田,修個義學為貧寒。

在他48歲的時候,已經購置良田230畝,積攢了3800餘吊錢。

50歲的時候,他花掉4000餘吊錢,興辦了第一所義學院——“崇賢義塾”。

52歲興辦了第二所、58歲的時候興辦了“御史巷義塾”。

他一生的時間都在為興辦義學院而努力著。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武訓,一生未娶。他跪求貧寒人家送孩子去上學,親自跪請有學識的人去教書。

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他有著深切體會。他以強烈的同情和博愛之心去解救這些深受貧寒之苦的孩子。他年少的經歷是他永遠無法忘懷的。看著自己興辦的義學院,在光緒二十二年,聽著學童們朗朗的讀書聲,他含笑離開人世,享年59歲。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無數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參加他的葬禮,沿途觀看者不計其數,師生的哭喊聲震耳欲聾,鄉親們也是紛紛落淚。

在中國的教育史上,作為乞丐這樣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一員,集萬貫家財興辦義學院,教育無數窮苦孩子。

這在中國歷史上乃至整個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的唯一一人。被稱為“千古奇丐”。


一部《武訓傳》被禁映了60年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為大家推薦一部1950年上映的國產老電影。
它的故事非常非常打動人,甚至看完會讓人有些感動而酸楚的百感交集。
它上映於1950年,片長3小時,但後來被禁了60年,幸運的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它。這部電影就是——《武訓傳》。
從上映開始,它就經歷了譭譽參半的波折命運。
1950年,在《武訓傳》上映之初,在社會上引起轟動,群眾好評如潮,報刊熱烈討論,一時洛陽紙貴。
在紅極一時之後,迅速成為第一部被“禁”的電影。
直到2012年春,《武訓傳》悄然解禁,而且在正版DVD的封套上含蓄地寫著:供研究使用。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解禁後,有人曾這樣評價《武訓傳》:如果沒被禁,這電影在當時估計能拿奧斯卡最佳影片。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說是否有些言過其實,但從故事的角度講,武訓的故事可以比肩《辛德勒名單》《肖申克的救贖》等一系列奧斯卡獲獎故事片。
《武訓傳》的主人公武訓是一名乞丐,原名武七,目不識丁,沒錢沒地位,卻通過乞討,興建了一座義學。他是中華歷史5000年來,第一位以乞丐的身份編入正史的老百姓,目不識丁,窮困潦倒,卻討飯39年只為義學,被稱為“千古奇丐”。
近代著名書畫家李苦禪,就是從武訓興辦的義學裡走出來的。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電影的開頭是武訓的童年,他出生於清道光年間的山東堂邑縣柳林鎮武家莊,因為在家排行第七,所以人稱武七。
他七歲喪父,只好隨母親乞討為生。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雖然生活貧困潦倒,但讀書一直是武七的夢想,因為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終於,他拿著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錢,興高采烈的來到學堂對老師說:老師,我也要念書。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不料換來的卻是嘲諷與謾罵,身為一個教書人卻對孩子說道:“你這窮小子,怎麼能到這裡來呢?還不快滾開,你想偷東西嗎?”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然後呵斥了一聲“滾”,嚇得武七摔出了門去。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這徹底澆滅了武七讀書的念頭,階級之間的隔閡,就像一道玻璃幕牆,把乞丐武七徹底擋在了學堂之外。
禍不單行,回家後,他發現母親也去世了。鄰居怕他傷心,安慰他說,母親只是睡著了。好心的張大娘看他一人孤苦伶仃,就把他收養了。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十幾年後,武七長大了,在一個官僚家裡做了三年長工。
三年來,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挑水、割草、喂牲口、犁地、推碾子……就像《芳華》裡的劉峰一樣幹一切髒活累活。
他說,一個人做事情,總要憑良心。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但並非每個人都是講良心的,在張大娘病重的時候,武七去找老闆預支工錢。
武七在他家裡幹了整整三年,一年六吊錢,實際沒有拿到過一分。主人家並沒打算把錢給他,甚至還在背地嘲諷道:工錢支完了,到哪找這麼一個大傻瓜。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沒錯,他們欺負武七不識字,偷偷在賬本上多記了兩筆,硬說武七早就領過錢了。那是武七第一次感受到不識字、沒文化的無奈。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眼看被欺負,自己卻只能乾瞪眼,他氣得發抖:你念書的,有錢有勢,我是個幹活的窮人。你欺負俺不認識字,咱大家做事要憑良心!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在武七維權失敗後,他不僅沒拿到一分錢,還被綁在房樑上毒打了一頓。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這頓毒打,讓武七深受刺激。他躺了三天三夜,沒有吃過一口飯。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在睡夢中他夢到了一個地獄,一個滿是窮人的地獄。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在那裡,判官拿鞭子抽打他們,凶神惡煞的說:你們這些窮鬼、不識字的畜生、睜眼的瞎子!打你們下十八層地獄去!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夢醒後,武七覺醒了,他知道知識和教育的重要性,他決定辦學校,辦義學!
一個乞丐辦義學,這在別人看來,絕對他是瘋了!而且武七嘴裡還經常唸叨個不停:扛活受人欺,不如討飯隨自己;別看我討飯,早晚修個義學院。
他將頭髮剪了,賣了一吊錢,他說:這就是辦義學的第一筆錢。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之後,武七便走上了辦義學的艱辛之路,為了能辦義學,武七吃了太多的苦,但把義學辦成,對武七而言便是涅槃。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那年武七才二十一歲,除了討飯,他還到處賣大力,打零工掙錢……
他像個江湖藝人表演錐刺身、刀破頭、扛大鼎,甚至吃毛蟲蛇蠍、吞石頭瓦礫……只要給錢,他什麼都做。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或是趴在地上給孩子做馬騎,甚至是給人當出氣包,打一拳2個錢,踢一腳3個錢……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可這麼拼命要來的錢,他卻都不花。都攢著,辦義學。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是的,他最終成功了。
1887年冬天,在堂邑縣縣令的支持下,他籌建的第一所義學終於裡落成。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為了這一天,他從20歲討飯到50歲,整整30年,才建成的這所義學,其中的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學校建成後,他親自跪請當地有學問的進士,舉人到學校任教。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又跪請貧寒人家,送子女到義塾上學,學費全免。
有些人跪下,丟掉的是尊嚴,而他跪下,卻贏得了尊重。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後來他的善行轟動朝野,國史館為他的事蹟立傳,他成了以乞丐身份被載入中國正史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人。


清政府還給他建“樂善好施”牌坊,賜名“訓”,賞穿黃馬褂。從此,武七才真正有了一個名字——武訓。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武訓辦義學不僅在國內擁有極高聲譽,他的聲名還遠播海外,感動了全世界。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辭典》中,被尊稱為“無聲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武訓的事蹟感動著後人。1948年夏天中國製片廠要將他的故事拍成電影《武訓傳》,由孫瑜執導,趙丹主演。1950年上映。
1951年2月,影片在上海和南京等地公映,叫好叫座。
不料時隔三個月,當時有一種論調認為《武訓傳》“三觀不正”,不久被禁。直到2012年才悄然迴歸熒屏。
2006年,武訓墓及祠堂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千古奇丐”——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乞丐的身份被載入正史的人


民國時期某中學的一次歷史考卷中有這麼一道題目:說出你最崇拜的歷史人物。在三百多份答案中,幾乎所有學生都回答武訓。
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乞丐的形象雖然不美,但是那顆比金子還寶貴的心靈,應該在全社會熠熠閃光。
他絕不應該被人們所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