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罕的明《崇禎通寶背對頭滬(下倒滬)》珍賞

對頭滬式下倒滬 崇禎錢版還有珍


稀罕的明《崇禎通寶背對頭滬(下倒滬)》珍賞

禎通寶,明毅宗朱由檢崇禎年間(公元1628—1644年)之鑄幣。崇禎錢鑄局多而版式較為繁複,背文甚見覆雜多樣。亦今遺存中,有普有珍,皆以形制大小和背文不同而區分。愚之前已先後展示過若干枚崇禎珍泉或較珍稀或少見版式,相關背景資料和描述已都有述,此便不再囉嗦了。

閱譜可知,崇禎小平錢中有一式,乃為背穿上下“滬”字,稱“對頭滬”字式,譜載一式為“上倒滬”,即正面順翻到背看,穿上“滬”是倒寫的。該錢據考乃其時四川瀘州衛所鑄(乃瀘字之誤),有穿上單“滬”、穿上下“對頭滬”兩基本式。其中“單滬”相對遺存較多,“對頭滬”稀少而相對有一定收藏價值(2016年中國嘉德曾拍出一品,成交價達八千餘元),可窺一斑。

今檢點愚帳中所藏,亦有該“對頭滬”字式錢一品,不過卻是更為罕見的“下倒滬”,可謂極難得版式。故今日賞泉,特將其帳中點出,拍照亮相,發於此公展鑑賞,以饗泉好。

首識書相。清晰可見,本品面文“崇禎通寶”四字,楷書書體,直讀,背穿上下各一“滬”字。其書相自然而不做作,古拙率真,筆劃有力,佈局協調,四字皆見接廓。各字書相凸顯崇禎錢典型風格,可謂標準。而背“滬”字書寫亦是端正,筆劃清晰可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該錢背面穿下的“滬”字看上去為倒寫,即“下倒滬”,與譜載“上倒滬”不同。藉此,不必贅言,就此書相來看,本品崇禎地方官爐出品,其門得開。

次觀鑄相。展目本品,鑄制規整,其直徑為24.76毫米,重約5.70克,鑄體厚薄適中,闊緣小平形制確定。其鑄相顯示,方正圓矩,平整地章,穿輪乾乾淨淨。其字廓清晰,深淺適中,鼓凸自然有度,整體凸顯規制。故而,一此鑄相斷其官爐出品,當無二話可言矣。

再察鏽相。不難看出,本品熟坑鏽相,可見地章之上少量綠藍鏽色交織,鏽痂裹縛錢體。其鏽痂皮殼,分佈自然,生硬而不糟。露銅之處可識包漿凝重熟老,純真無邪,可察材質乃黃銅質地,銅色則是呈明顯的熟舊之相。顯而易見,辯鏽識漿,本品鏽色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耄耋真切,其門不叩自開。

一番鑑賞,幾度審視,簡而言之,本枚“崇禎通寶背對頭滬(下倒滬)”小平錢,三相一材,開門見山,過關斬將,毋容置疑。前述,“對頭滬(上倒滬)”字式錢本已少見,而此“下倒滬”則更甚之,主流泉譜多不見錄入,由此可見極罕。它不僅說明該錢無論新老泉家仍有未曾見過之品式,也表明滬局鑄錢也是多種字式。故其不僅從研究上,而且從收藏上來說,都是一枚很有個性而又較為珍貴,值得收藏的泉品矣。


稀罕的明《崇禎通寶背對頭滬(下倒滬)》珍賞


稀罕的明《崇禎通寶背對頭滬(下倒滬)》珍賞


稀罕的明《崇禎通寶背對頭滬(下倒滬)》珍賞


稀罕的明《崇禎通寶背對頭滬(下倒滬)》珍賞


稀罕的明《崇禎通寶背對頭滬(下倒滬)》珍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