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最後一集,魏東亭看過康熙給他看的遺詔以後就死了


《康熙王朝》最後一集,魏東亭看過康熙給他看的遺詔以後就死了


魏東亭是嚇死的。

歷史類的文藝作品其實很難把握,太尊重歷史,沒意思,觀眾(讀者)看起來不過癮。何況史書上的記載,很多時候都語焉不詳,很多宮廷秘聞,史官們更是為尊者避諱。如果歷史類影視劇或者小說沒有一波三折的戲劇衝突,還不如去看紀錄片。但是如果完全不顧歷史,則會被各種吐槽,招來罵聲一片。

所以,作者或者導演,一般採取虛實結合的方法,秉承“大事不虛、小事不實”的原則,內容半真半假,甚至“三分真、七分假”。

比如《康熙王朝》裡平三藩的單元,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吳三桂暗地裡勾結朱三太子的事情?也許有也許沒有,不清楚。但是導演有意設置了這個線索,就讓劇情更加飽滿,也更加錯綜複雜。這是小事不實。

但是,三藩之亂最後被朝廷解決,這個就是大事不虛。導演肯定不會拍吳三桂攻入北京趕走滿清的情節出來。那是指鹿為馬,捏造歷史。

魏東亭這個人,歷史上是查無此人的,完全是二月河虛構的一個人。但是,他有歷史原型: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康熙皇帝的小夥伴。

曹寅的字號為棟亭,而歷史學家一般把三國時期的魏稱曹魏。二月河以魏代曹,很明顯有意以曹寅為原型虛構出了魏東亭。

歷史上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去的曹寅家居住。還有一次是曹寅跑去揚州接駕。在古代,如果皇帝能夠親臨府邸,這對於臣子是莫大的光榮。何況四次親臨,可謂恩寵之至!但是光榮的背後,是花錢如流水。

曹寅當過蘇州織造和江寧織造,後來又管著兩淮鹽課,可以說是天底下最肥的差事。毫無疑問,曹家在為官任上是既敢貪錢,也敢花錢的。

不過,日常排場大,花錢似流水,這些都是建立在康熙寵信的前提上的。況且康熙自己也是個好大喜功的主,生活也是非常奢侈。所以對於曹家的種種奢靡之舉,自然睜隻眼閉隻眼。

但是雍正就不同了。

第一、他跟曹家沒什麼感情。歷史上的曹寅去世後,康熙就對曹家有點疏遠了,但多少念及舊情,還是有些照顧的。但到了雍正這一代,曹家就沒那麼幸運了。

第二、他非常恨貪官,出手也狠毒。

雍正登基之後,接手了他爹留給他的一個很大的爛攤子:貪官汙吏。

康熙是很牛逼,61年皇帝任內,解決了很多大問題,但是解決大問題是需要花大把銀子的,加上到了晚年,越來越老糊塗,底下的吏治是爛了一片。講真,要不是雍正那十三年嘔心瀝血地治貪,估計大清不會比大元國祚長多少。

所以雍正在登基之後,就馬上找曹家催債。曹家在江南經營多年,為皇家、為自家都花費了鉅款,這其中絕大多數還是公款。現在新主剛登基就催債,曹家是急的團團轉,拆東牆補西牆,越發引起雍正的厭惡,最終在雍正五年被罷官嚴查,第二年又被抄家,舉家遷去皇城,惶惶不可終日。

所以,對於曹家而言,繼位的皇四子胤禛,簡直就是索命閻王。

這段歷史,反映到電視劇裡,則表現為魏東亭看到詔書後,沒幾分鐘就斷氣了。

當然,整部劇的時間線都跟真實歷史有很多錯開的地方,比如:孝莊太后早在康熙26年就去世了,但是電視劇裡卻在康熙48年去世的。曹寅是康熙51年去世的,但是魏東亭卻是在康熙61年去世的,而在前作《雍正王朝》裡,魏東亭甚至還被皇四子催債自殺(但是兩本小說裡魏東亭都是病死的)。歷史中的皇四子胤禛,是登基之後才開始肅貪的,而《雍正王朝》裡的胤禛早在康熙46年就奉旨肅貪了。

這可以看出,《康熙王朝》的陳家林導演,似乎有意把曹寅和曹頫兩父子糅合為魏東亭一人。

那麼,最後一集裡魏東亭看完詔書之後,突然就被嚇死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