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去支援武漢爹下基層親戚來不了,小女孩的“流浪”誰來管?

疫情面前,醫務人員的舉動感動了國人。全國人都待在家裡看他們在前方廝殺。某客戶端數據顯示,關於醫務人員文章的點擊量排在了第一位。

但是,我們除了感動,除了邊讀邊流淚,更應該切實為他們做些什麼。

很顯然,有些地方,確實沒做好。

比如下面一個讀者轉來的朋友圈截圖:


娘去支援武漢爹下基層親戚來不了,小女孩的“流浪”誰來管?

而且這個難題,可能不是一個支援武漢的醫療隊隊員面對的。比如下一個:


娘去支援武漢爹下基層親戚來不了,小女孩的“流浪”誰來管?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三個:

一,不好意思提。

妻子(丈夫)去武漢支援,覺悟高,另一方覺悟也不會很低。加上不想影響妻子(丈夫)的形象,不好意思提。

我們的評判標準很極端,道德模範,一切好人,都不能有七情六慾,不能有私心,不能有私事,一定是不能提條件的,哪怕是合理的訴求。

二,二人不在同一家單位,配偶單位不當回事。

自己的職工去支援武漢了,工會等部門可能確實會和家屬溝通,提供一些方便,但是如果職工的家屬在另一家單位,可能做的就是形式上慰問一下:有啥困難,你說。

他能說有困難嗎?那又不是自己單位的領導。

自己單位的領導壓根就不知道自己職工的配偶去支援武漢了,自然啥也不會做。或者就是站位低,不當回事。

三,各地忙著發各種文件和通知,沒有操作細則,不追問是否落實了。

照顧一線防疫人員的文件和通知不是沒有,但是都很泛泛,沒有強制性和操作細則,沒有落實。

從小編調查的情況看,不是沒法照顧他們,哪怕另一方也在醫院工作,但是現在醫院沒什麼患者,也沒什麼事幹,完全可以讓他們在家工作。

最後的結果是,有困難自己克服。

去支援武漢,或者援鄂的醫療隊隊員,年齡都不大,孩子都很小。不要說出現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為交通不便不能過來幫忙的情況,就是趕過來了,還需要隔離,疫情期間孩子的衛生管理、學習指導等,也跟不上。

支援武漢,或者被抽調到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的一線防疫人員,因為疫情的需要,一星期倆星期都不可能回家。本來在很封閉的環境下高強度工作,精神壓力就很大,如果看到孩子在流浪,會是什麼心情?


我們的建議是

一,凡是在防疫一線工作的,凡是需要值班的醫務人員,請讓他們的配偶回家照顧孩子。視同出勤。

二,各個單位做好統計,凡是配偶在防疫一線工作的,需要值班的醫務人員,給他們提供工作方便,或者讓他們儘可能在家工作,方便他們照顧孩子和父母。視同出勤。

這個統計、通知、協調工作應該交給各地衛生健康委或者各地防控辦,限期辦理,漏了視同漏報疑是病例。

也許,這些比宣傳他們敬業,更實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