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暴露在太空,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

真空的含義是指在給定的空間內低於一個大氣壓力的氣體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

我們打一出生,周圍就存在著一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東西,其中之一就是地球的大氣層。它不僅為我們的身體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氧氣,還向上延伸了約100公里,在重力的作用下為我們身體各處提供了10萬帕斯卡的壓力。此外,空氣分子還通過與人體之間的頻繁碰撞,與我們交換熱量。

如果暴露在太空,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

如果我們把周圍的一切,包括空氣都拿走會發生什麼呢?也就是說:如果暴露在真空的空間裡,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在電影《地心引力》裡,巴蒂舉起頭盔,馬上就被凍住了,這個正確嗎?今天就詳細分析下這個問題。

人體暴露在太空中會發生很多種可能性,每一種都有很好的理由作為支撐。

如果暴露在太空,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

會發生爆裂、凍結、沸騰?

首先最直觀的想法就是:也許會發生爆炸!就像上圖中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在邁克·泰森(Mike Tyson)推理劇《月球重量級冠軍》(heavy Champion of the Moon)中邁克·泰森(Mike Tyson)摘下頭盔時發生的情形。這一想法很簡單,因為隨著大氣壓力的下降,我們知道太空中的水會先沸騰,然後再凍結,而我們身體裡70%的水沸騰時就會導致爆炸死亡。

除了身體內水沸騰,還有一個看似靠譜的想法:身體外部壓力下降,但身體內部的正常壓力會導致向外膨脹,發生爆炸?這想法聽起來也靠譜。

如果暴露在太空,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

上圖:《地心引力》(2013)左;火星任務(2000)。

或者就像前面提到的《地心引力》或《火星任務》中的一樣,人體暴露在太空會立即被凍結,因為太空的真空首先會導致人體外層被凍結,霜凍會快速穿透身體直達核心?

或許,還有其他的物理作用?太空的真空,特別是從正常壓力環境到接近完全真空環境的快速轉變,這將與我們在地球上的經歷完全不同。那麼到底會發生什麼呢?

首當其衝就是肺部的氣體問題

如果暴露在太空,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

首先需要擔心的是我們身體內像氣球一樣的肺,曾經在化學課中都學過一個最簡單的定律:波義耳定律。波義耳定律告訴我們,在其他條件(如溫度和質量)相同的情況下,如果降低一個系統的壓強,那麼它的體積就會增加。如果壓強降低兩倍,體積就會增加兩倍;如果降低十倍,體積就增加十倍。

所以如果在真空中肺裡有空氣的話,這相當危險!在不到0.5秒的時間內從一個正常的壓力環境過渡到一個(接近)完全真空的環境,空氣將沒有足夠的時間從肺裡平穩的逸出,膨脹的空氣就像一顆炸彈在肺裡發生爆炸,這種現象被稱為爆炸性減壓。因此肺部創傷的風險非常高,死亡既可能非常迅速,也可能非常痛苦。對於旁觀者來說,這種現象看起來不會很壯觀,但對於一個正在經歷它的人來說,這將是一場災難。沒有人會在這種創傷中存活。

假設肺部減壓的速度非常緩慢,也許在暴露在真空時,瞬間呼出了所有氣體,只受到了一丁點的創傷。肺部這一關算過了,那麼接下來需要擔心什麼事情呢?

身體膨脹

如果暴露在太空,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

我們知道,一個上升到超高海拔(達到超低氣壓)的氣象氣球會發生爆炸,也許人體本身會跟氣球一樣,無法承受真空的空間也會發生爆炸?確實,氣壓的下降會讓人體內外壓力失衡!如果我們從一個巨大的壓力環境(比如深海壓力)一路快速地進入真空狀態,這確實可能會造成人體發生爆裂。但“只有”一個大氣壓的下降,即使從1瞬間到0,也只能給人體造成輕微的腫脹傷害,並不會發生爆裂。上文所說的“理查德·布蘭森”式的爆炸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人類的皮膚要比氣象氣球堅硬得多。

短時間內不會被凍結

如果暴露在太空,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

至於其他的選擇,雖然人體最終會被凍結,但這需要很長時間才會發生。在真空中的只能通過熱輻射向外傳遞熱量,這個過程其實很慢,在地球上只有當人體接觸到非常冷的物質時,通過直接傳導熱量才會迅速被凍結;在真空的空間裡,沒有任何東西跟你接觸,只是向外輻射熱量。與此同時,在一段時間內人體還會從內部產生熱量。如果人體浸泡在比體溫低22攝氏度的水裡,都會比在真空的空間裡更快地凍死。

所以電影表現的方式都是錯的,人不會瞬間凍結,更不會爆炸!假設人體沒有因為快速減壓而導致肺破裂,那到底會發什麼?下面就是關於人體暴露在太空中的真實的描述,這也是為什麼一般的太空行走幾乎都是由宇航員成對完成的,必須有兩名宇航員。

暴露在真空中有90秒的存活時間

如果暴露在太空,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

如果快速呼出肺部氣體,確實可以逃過肺破裂的傷害,但人體很快就會出現缺氧。由於身體組織的氧氣供應不足,在10到14秒就會失去意識。這段時間內人體仍然有能量控制肌肉和完成短時間的操作,但這段時間太短,無法實現自救,讓自己回到一個加壓的含氧環境。

暴露在真空裡,身體會碰撞到更大的體積,開始經歷一個更嚴重的症狀,那就是循環系統衰竭,這發生在減壓後的30秒左右,和一般的弛緩性麻痺,身體的肌肉無法收縮。從現在開始,還有60秒的時間可以讓其他人把你的身體帶到一個充滿氧氣的加壓環境。如果能在60秒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那麼所有的減壓症狀都是可逆的,並不會給你的身體造成永久性的損傷,但如果不能,細胞損傷和死亡將是永久性的。

如果暴露在太空,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

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是最接近正確正確答案的一部科幻電影,其描述了弗蘭克·普爾的死亡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人類歷史上只有一次太空探索者以這種減壓的方式死亡,那就是1971年的聯盟11號災難,其導致了三名蘇聯宇航員的死亡:弗拉迪斯拉夫·沃爾科夫、喬治·多布羅沃斯基和維克多·帕特薩耶夫。

如果暴露在太空,人體會爆炸、凍結還是沸騰?

暴露在太空中死亡後,身體會發軟,會膨脹到正常體積的兩倍,全身發紫。如果時間足夠長就會被凍結。

總結:遇到減壓事故應該怎麼做

其實人類之前也對狗、黑猩猩做過減壓實驗。因此才得出了暴露在真空中90秒的限制,在90秒的時間內加壓,狗會恢復意識,失明和腫脹會逐漸消失,大約10到15分鐘後,狗的行走能力恢復。然而,暴露在真空條件下120秒的狗幾乎都會死亡。從1965年到1967年的實驗中,黑猩猩可以在真空中存活到3.5分鐘(210秒),其中一隻在3分鐘後出現永久性腦損傷,另一隻在減壓過程中心臟病發作。

人類也有減壓事故!1965年,約翰遜航天中心的一名技術人員意外減壓,《科學美國人》這樣描述這個故事:

在休斯敦約翰遜航天中心的一個真空室裡,一名技術人員不小心弄斷了一根軟管,致使其宇航服減壓。12到15秒後,他失去了知覺。在他的宇航服被加壓到大約海拔3000米的壓力時,他在27秒的時候恢復了意識。這名男子事後說,他昏迷前最後的記憶是舌頭上的水開始沸騰,以及在事故發生後的四天裡失去了味覺,但除此之外他沒有受到任何永久性的損傷。

因此,遇到減壓,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憋氣,儘量讓肺部氣體快速排除,然後在最後10秒鐘失去意識之前,儘可能把自己的身體放在一個方便救援的位置上,如果救援人員在90秒內能儘快找到你並給你加壓,就有可能存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