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作者背景

曹惠明

12年資深數碼音頻玩家

什麼值得買 認證數碼領域作者

今日頭條 認證作者

Hi-Fi頭條 簽約作者

《PhotoShop數碼照片潤飾魔法》一書作者




老實說,我本人是個比較懶散的傢伙,對於隨身聽設備的捆綁使用總覺得”煩“(群內俗稱”疊疊樂“(^o^)。之前最多也就關注了一些耳放線。但最近英國iFi推出的一款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卻勾起了我的興趣,這玩意的顏值讓玩HiFi佔大頭的男人一眼就觸電,極像電影中紳士和猛男都大愛的“酒壺”。想想,自己含笑掏出hip-dac,插上耳機讓眾人誤判的剎那,不要太有腔調啊 O(∩_∩)O哈哈~

除此之外,iFi也算是老朋友了。之前2019年”耳機與生活第二屆年度盛會(上海)“上聽的iFi臺式旗艦一體機令我印象深刻。而且他家產品很有規劃,最近一年產品使用的都是1793(BB)這塊芯片,所以新品hip-dac的音質表現,我是蠻期待的。


設計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iFi audio hip-dac + OTG Cable

為了加強iFi隨身聽產品的表現,這次隨機還搭配了一根廠家剛推出的USB升級線。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包裝正反面

外包裝是比較標準的工業設計,產品規格一覽無餘。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包裝兩側

一側印的是機器的側面,藍色+金色,這配色真的漂亮;一側印著主要的技術認證標識,支持MAQ,採用Burr-Brown的芯片。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包裝清單:

hip-dac *1, USB延長線 *1, USB-A - USB-C電纜(僅用於充電) *1, USB-C(母頭)轉USB-A線 *1, 用戶手冊,保修卡,iFi傳統的“謝謝”貼紙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無縫的全金屬外殼組成了“酒壺”的身體,很MAN;磨砂的藍色塗層,質感十足,不沾指紋,側看還會變孔雀綠色,顛倒眾生啊;金色的開關/音量旋鈕是“酒壺”的蓋子,透著點高貴氣質 (^o^)

整體的工業設計和做工非常到位,令人心生愛慕。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hip-dac的頂部:從左邊依次是PowerMatch開關(高低增益);XBass開關(“增加”丟失的低音);金色開關兩側是LED燈,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音頻編碼格式,默認是綠色;中間最大的旋鈕是電源和模擬音量控制,它轉一圈大概370度左右,所以剛上手小心音量不要轉過頭,慢慢調;右面,金色的是平衡4.4mm耳機輸出,黑色的是單端3.5mm耳機輸出。

hip-dac底部比較特別,TYPE-C只是充電接口,一般3小時充滿,效率不錯。另一個輸入端口用的居然是Type A,和移動硬盤上常用的Type B口正好相反,非常少見。不但佔用面積大,而且不通用,好處是連接絕對牢固。此外,這個端口直接用了USB3.0高速接口。顯然,Hip雖然設備小,技術規格倒是一點不縮水。


iFi Audio hip dac 隨身DAC耳放

支援最高取樣率:PCM 384kHz,DSD256,DXD,MQA

輸入端子:USB 3.0 Type A,USB 2.0

耳機輸出:3.5mm 單端,4.4mm 平衡

平衡輸出:2.0V/400mW@16Ω

尺寸:102 (l)×70 (w)×14 (h) mm

重量:125 g


音質


試聽設備:

華為MATE20PRO(UD)手機,固件EMUI 10.0.0.188

HiFiMAN SUNDARA大耳機

聽寶 AURORA 單動鐵入耳耳塞

NF Audio NA1 單動圈入耳耳塞


hip-dac在使用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它有兩種開機方式:

(1)先連接到手機/電腦,再打開電源開關,則hip-dac為USB電源模式,不使用內置鋰電池。

(2)先打開電源,再連接到手機/電腦,則Hip為電池電源模式,使用鋰電池供電。廠家提示,對於蘋果iOS、安卓設備,請使用電池電源。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實際聆聽,USB電源+手機連接+NA1,海貝音樂非獨佔模式,手機音量最大,hip-dac只要一點點音量就能獲得足夠的響度,但聲音容易失控。海貝音樂獨佔模式,hip-dac的音量20%不到就可以獲得足夠的響度,但和電池電源模式比較,聲音略顯粗燥。整體來說,的確是電池電源模式下,聲音更好,更舒服,所以不做特別說明,音質描述多為華為手機+hip-dac電池模式+NA1。

從以上這段描述,估計燒友也能猜到hip-dac給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推力十足。我沒想到這個小傢伙的能量那麼足,推耳塞毫不吃力,甚至很容易過推。而即使驅動HIFIMAN SUNDARA這麼難推的平板大耳放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電池電源90%音量,USB電源100%,居然也能推得有模有樣,比學林1969(電子管)播放器的90%音量輕鬆多了。此外,hip-dac和國內很多播放器一樣具有增益調節功能,廠家稱為PowerMatch技術,效果明顯。點亮後再聽貝五,90%音量會發現整曲的力度和動態改善明顯,但到高潮部分有點受不了,需要下降到80%左右。hip-dac的額定功率為400mW,使用4.4mm平衡插孔(低阻抗耳機)時能提供高達700mW的功率,應該說其推力應付市面上大多數耳塞毫無問題,甚至對於一些難推的大耳也是可以一試的。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第二個直觀的感受就是hip-dac的聲音飽滿,暖厚,十分濃郁,是一個聽起來很舒服,一耳朵就會喜歡的聲音。這點與所謂現代音的調音方向大相徑庭,有點像是中餐與西餐的區別,現代音更強調細節、精緻和清晰,而Hip則更像上海本幫菜的“濃油赤醬”,以味道取勝。我不由想到錘子M1L手機上用的CS4398芯片,作為同時代聲音最好的芯片之一,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有很好的聽感,講究聲音的味道,解析和動態比現代HIFI芯片稍弱。個人感覺,1793(BB)的味道比CS4398更濃厚,動態和氛圍更強,解析差不多。

WHITE ALBUM2 Original Soundtrack ~answer~《Answer》,原本單薄纖細的女聲變化最明顯,證明Hip對手機等設備容易出現的數碼聲確有改善。其次,整首歌曲中大大小小的毛刺被一掃而空,背景更顯乾淨,中高頻潤澤。雖然通透度和空氣感不如飛傲M15,但也不弱。泛音不多不少,女聲不貼耳,空間感還不錯。而用SUNDARA聽,依然會保有一些齒音,聲音沒NA1那麼厚,空氣感好一些,但控制力有所下降。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 I. Allegro con brio,氣勢很足,演繹生動,代入感和現場感極強,是能讓現在浮躁的我將整曲聽完的好設備之一。聲場不是很大,感覺稍稍有點擠,中低頻有點HIFU。

莫扎特 D大調 嬉遊曲 K136 APRICCIO,整曲演繹非常流暢柔順,重播的小提琴音色沒現場那麼亮,但中高頻的衝擊力依然存在,耐聽度佳。高頻細節不多。

馮欣蕊·京韻大鼓《醜末寅初》,嗓音更現厚實,重音吐字更紮實,亮度和衝擊力不像有的播放器那麼突兀,更顯自然真實。人聲更加飽滿和柔和,含蓄有力,與整曲的風格十分搭,好聽!恰到好處,是我聽過最好的重播之一。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第三個感受就是hip-dac整個聲音的分佈基本還是遵循金字塔結構,比較均衡,沒有出現低頻蓋住人聲這種問題,但低頻的表現明顯技高一籌,有點驚喜,這也與其聲底厚暖濃郁的表現一致。

蔡琴《渡口》開頭的大鼓,直打到胸口,十分紮實有力,然後餘波又能彌散開來,充滿整個空間,左右聲音的分離度很好,聽感非常舒服。既沒有一般的轟頭,也不像有的設備低頻收得很快,光有質沒有量。

《鼓詩》能感覺到低頻的下潛,鼓皮的顫動和張力,鼓鼓之間的定位,出色的結像力令人恍如置身現場,身體會不由自主地打起節拍,氛圍營造出色,整個體驗非常棒。只是低頻的細節和層次比更高階的設備還是少了一些。

Mariah Carey《Without You》,原來過亮的薩克斯圓潤不少,幾處比較大的毛刺也被消除得很好,同時依然保留了Carey激奮高昂(有亮度)的嗓音特色。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hip-dac與手機相連

整個聆聽過程中,hip-dac的聲音都很穩,失真較小,對各種編碼的適應很好,與手機的搭配也很順利(這點比耳放線好多了)。個人感覺,這可能與它採用GMT飛秒級時鐘系統消除時基誤差有點關係。

續航力方面,hip-dac內建2200mAh容量電池,可提供長達12小時的播放時間。


電腦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hip-dac與電腦相連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iFi audio 官網驅動頁面

hip-dac也能和電腦連接,尤其可以充當筆記本的外置聲卡和耳放使用。在WIN10下須安裝專用驅動。這個驅動可到官網下載,可適配iFi家的大多數產品,一次安裝終身受益。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PCM384規格音頻文件播放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之後用Foobar2000測試,hip-dac的PCM解碼和官方參數一致,可支持到384khz。再高的話,也能正常出聲,但驅動面板顯示的輸出碼率會降到88.2khz。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DSD256規格音頻文件播放

Foobar2000不設置的情況下,選DSD: ASIO驅動只支持DSD64和128,不支持256。百思不解,無奈求助廠家。iFi提供了遠程設置協助,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Foobar2000的設置,然後DSD256妥妥支持。作為用戶而言,一個品牌的技術支持和為解決問題做到及時響應,這點讓我感受到iFi對客戶的尊重和對自己品牌口碑的負責。

Hip DAC在連接電腦時的聲音表現和手機連接時是一致的,只是在USB電源方式時,由於供電更加充實,聲音會顯得更加宏亮而已。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德州儀器官網芯片數據

查了查德州儀器TI的官網,PCM1793是2004年發佈的,由於不支持DSD,2006年又推出了DSD1793,官方標稱指標是24bit 192kHz,113dB SNR。同期的明星產品1794A是132dB SNR,減配版1798是123dB SNR。據稱iFi選用1793是有原因的,因為那是純BB日本設計的,也是Sony工程師特選的。而iFi一眾產品所用的1793應該是特殊渠道的定製版,所以才能上到那麼高的採樣率。想想近一年時間iFi圍繞這顆十幾年前發佈的解碼芯片不斷打磨,再對比國內同類產品的開發,有點不可思議,關鍵是比當初iFi Nano iDSD一代的聲音表現好太多了。這份堅持不易,技術水平硬核,令人刮目相看。


總結


「測評」“酒”香襲人——iFi hip-dac便攜式解碼耳放一體機

iFi audio hip-dac 搭配 聽寶 AURORA


不足:

(1)音量調節沒有刻度,無法獲悉比較準確的音量位置。

(2)數據輸入端口比較少見,建議改為通用的TYPE-C端口,並且可以和充電合二為一。

(3)USB連接線不夠軟,作為便攜設備Hip DAC還是有點大,平時捆綁稍顯麻煩。

(4)LED燈在播放DSD64/128時顯示的的青色與綠色太相近,肉眼很難識別。


結論:

在聽的幾個耳機中,我發現Hip的厚暖+NA1的速度表現最佳,整個組合非常搭,聲音表現令人驚喜。其次是聽寶 AURORA單動鐵入耳耳塞,有得有失,一方面低頻提升喜人,聲音更飽滿更耐聽,一方面“小女毒”的特點稍有削弱。最後推HIFIMAN SUNDARA的表現應該說也是超出了預期的,一方面與臺機比還是有點吃力,一方面在大推力的情況下沒有失去控制力,很好。

據悉,hip-dac的官方零售價是159歐元或149美元,國內定價約為1280元。目前已在海外正式上市,且聽說銷售火爆,加上國內疫情的影響,估計國內全面上市要延期到4月份了。就拿到的實物和聽到的聲音來說,hip-dac物超所值,甚至可以說在千元級播放器裡面獨樹一幟,值得期待 (^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