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前言:一部大片到底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又要付出多少時間金錢?我們國家的特效與國外又有多大差距?相信你在看完本文後就能明白了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影視特效的實現

從製作手段來說,特效分為兩種,一個是傳統特效,一個是CG特效。在電腦特效出現普及之前的所有特效都依賴傳統特效完成。

比如,大家熟知的86版西遊記,裡面的妖魔鬼怪全部由化妝完成;天宮煙霧繚繞的景象就是建造一些類似於天宮的建築,再放一些煙;孫悟空跳上天空的鏡頭由膠片特效完成,這些都屬於傳統特效。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因為很難再“騙”過觀眾的眼睛,所以傳統特效已經被淘汰掉了。

現在絕大多數特效製作都會選擇CG特效。

CG特效中的CG是computer Graphic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計算機圖形學

簡單理解就是通過計算機建立模型、合成圖像等等,所以它幾乎可以實現所有人類能想像出來的效果。

也就是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

CG特效又可以按功能分為三種

1.三維特效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通過三維建模製作城市

三維特效可以說是整個特效裡面技術最難,也是最能解決問題的一環。

影片中各種逼真的怪物(哥斯拉)、令人嚮往的未來城市(明日世界)、美麗的海底世界(放海王的特效片段),幾乎都是通過三維特效製作而成的。

一般製作流程為:模型-材質燈光-綁定-動畫-渲染。使用的軟件有許多,包括但不限於:MAYA、3D-MAX、realflow、huodini、C4D等等

2.合成特效

合成特效是影視劇裡最常用的特效手法。

比較常見的就是武俠片裡面的一些打鬥場面,將演員和天空分開拍攝,其中打鬥部分由演員吊著鋼絲在綠幕背景中拍攝,然後再利用後期軟件將綠幕和鋼絲去掉,只留下人物部分再貼到實拍天空前面。這樣看起來演員就像在天空中打鬥。當然,具體流程比我說得要複雜。

合成特效使用後期軟件處理,nuke、fusion是主流,AE、COMBUSION、Autodesk Flame、smoke也可以。

關於合成特效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在電影《霍比特人》中巫師甘道夫十分高大,與矮人身高有著鮮明差距,為了和矮人們出現在同一個畫面裡,影片的內景要在兩個相同結構的佈景中各自獨立拍攝。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麥克萊恩一個人在片場抹淚

這讓已年逾七旬的甘道夫扮演者麥克萊恩十分憋屈,他不得不獨自一人待在遠離其他演員的綠屏裡,只能面對著冰冷的攝像頭,靠僅印有人物圖案的紙片來提示其他演員的位置。有一天麥克萊恩實再無法忍受,直接落淚發飆:“我身為演員,不是為了這樣才拍戲的!”彼得·傑克遜安慰了半天,他才沒有中途退出拍攝。

3.數字繪景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電影片段中的數字繪景

數字繪景可以理解為繪畫。比如,當影片的某一個片段出現比較宏偉華麗的建築群,有涉及花草樹木等等,如果要求三維軟件做出來,不僅成本非常大,還耗時耗力。但有了數字繪景的話,就可以把這些大場面全部畫成一張圖。

好了影視特效的實現我們瞭解得差不多了,現在來說說大家比較感興趣的“燒錢大作”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特效“燒錢”在哪裡?

在此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些數據

2007年的《加勒比海盜3》製作成本3.42億美元,特效佔2億美元。

2009年的《阿凡達》製作成本2.61億美元,其中特效佔2億美元

而我們國產電影裡面,特效還不算差的《九層妖塔》花費了9000萬人民幣。

這麼高的特效費用,錢到底花在哪裡呢?

設備:

在特效公司中用來工作的機器配置至少是雙E5,64G內存(E5是服務器級別CPU),服務器主板,一臺機器下來就要好幾萬。

加之不菲的軟件費用,比如建模用MAYA,合成用的NUKE,渲染用RENDERMAN(屬皮克斯動畫),如果每臺電腦上都裝一套的話,需要多大開銷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在網上查到了一個數據,世界最牛的特效公司——

維塔工作室,一年在渲染器RENDERMAN的使用費上就達到1.8億人民幣。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維塔工作室內景

假如按300人的工作室來算,光是硬件設備投入都上千萬。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大家可能沒想到的成本費用——存儲。

你可能會覺得現在的機械硬盤又不值錢,稍微便宜點的都是300塊錢2個TB了,還怕存儲不夠?

其實一些特效的數據量大得驚人,比如《阿凡達2》的工程文件量達到10PB,也就是10240TB

注:1PB=1024TB=1073741824MB

10PB大概需要在存儲上花費一百五十萬,這還沒算上災容備份所需的硬盤。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阿凡達2概念圖

如果要質量更高、讀寫更快的固態硬盤或者企業級硬盤,那麼價格又得翻兩倍不止。

還有人力、資源,這些又是一筆鉅額費用。

而且特效的製作不僅僅砸錢就可以了,還需要時間。

用《權力的遊戲》來說,一個幀需要12個小時才能呈現。每秒45幀,相當於一秒鐘需要一臺電腦渲染540小時。

但得益於科技的進步,影片的渲染速度可以大大提升了,因為現在大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渲染農場(比如迪士尼)

渲染農場有點類似於銀河一號那種中大型計算機。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渲染機房

在沒有渲染農場之前《阿凡達》的後期階段,幾乎動用了整個洛杉磯的渲染機房。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我國特效與國外“差”在哪裡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電影行業無論從成熟度還是發展速度都是不及好萊塢的。

其中的原因有點複雜,我也不便多說,但那些五毛錢特效真不是我們國產CG的“鍋”。

拿2018年的電視劇《鬥破蒼穹》來說,什麼鬥氣化翼、鬥氣化馬,著實有點辣眼睛,這不是特效太差的問題,而是他們沒想要過去認真做好這部電視劇,自然不願意在特效上面花錢。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黃金脆皮雞翅

我們調侃國產影視的五毛錢特效,不是因為它做的不好,而是我們身為觀眾,並沒看到影視製作人的用心,和對技術的虔誠以及對觀眾負責的態度。

這也導致這個號稱花費4億巨資的電視劇成為了網友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如果是20年前,我們國產CG確實與國外有巨大差距,但隨著我們科技的進步,人才的逐漸增加,以及設備的引入,我國許多大型的特效公司已經是好萊塢級別了

但他們幾乎都只做國外特效公司外包,因為國內太多影視劇不願意在特效上面花錢。

比如你所熟知的變形金剛、環太平洋,其實裡面都有我國特效公司的參與。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最終幻想15片段

我覺得比較能體現我們國產CG水平的就是《最終幻想15》,它的主要項目是由我們國內一家叫“幻維數碼”的公司製作。

說實話,我第一眼看到這部動畫電影時以為都是真人出演

如果你也想看看我們國產CG的真正水平,可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最終幻想15”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我相信你一定會對我們國產CG刮目相看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結語

雖然我們國家特效公司的技術水平很高了,但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比如特效師勞動力價值偏低,公司體制混亂等等,還有一些公司買不起正版軟件使用盜版就被 Autodesk 的律師函劈死。

一幀幾十萬美元,好萊塢特效大片為什麼都如此燒錢?

中國特效師薪資低

在此,我也想呼籲一下我們國家的某些電影製作人,希望中國影視行業少給尬演小鮮肉小花旦們點片酬,省出錢來善待特效團隊。觀眾才能免受各種神劇的折磨。

這兩年抵制爛片在我國已經有顯著成效,從《戰狼2》再到《哪吒魔童降世》,雖然還存在

一定的瑕疵,但我們也看到了影視製作人的用心。

許多製作人都怕電影虧錢,殊不知好的作品不怕會虧錢,觀眾不會給他們虧錢的機會。

中國電影還有一條很難的路要走,雖然艱辛,但不得不走。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