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改善讓四川藏區發展再飛躍

交通改善讓四川藏區發展再飛躍

圖為2019年10月23日拍攝的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八宿縣境內的“怒江72拐”。這裡是川藏線邦達至八宿區間的一條艱險與美景並存的山路。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新華社成都3月10日電(記者楊迪、胡旭、盧宥伊)天色剛泛魚肚白,近80歲高齡的馬全方已經穿上結實的藏靴,戴好那條老藍布圍裙,手拿大笤帚,精神抖擻地出門護路了。

馬全方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沃日鎮木欄村的道路養護員。他的“責任路”是從沃日鎮場鎮到半山坡村口的進村公路,約兩三里長。一路上的羊糞碎石,他都掃得乾乾淨淨,讓這條2015年硬化的道路看起來仍顯得很新。

對這條路,馬全方是有感情的。2007年路基剛修好時,馬全方得了急病。救護車一路把他從家門口拉到了州府馬爾康,才幫他撿回性命。

“這要是以前不通路、車上不來,我的命可能就丟了。”馬全方說,幾年前村裡要設置道路養護員這個公益性崗位,他第一個出來報名,誓要履行好職責,看護好這條“救命路”。

交通改善让四川藏区发展再飞跃

圖為2019年6月26日拍攝的川藏公路沿線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剪子彎山下相格宗村,陸續騎行川藏線的遊客來到布珠民居客棧裡住宿用餐。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對於全村其他1400多人來說,這條公路還是產業路、致富路。木欄村是聞名全國的小金蘋果的核心產區,從1980年代起當地村民就成規模栽種蘋果,可蘋果好吃不好賣:到場鎮不通公路,車上不來,要把蘋果運出去只能馬馱人背,過索道、踏水橋,有的蘋果在路上就被撞壞了。

2007年,村裡投工投勞修好了進村公路的路基,並於2015年硬化,交通情況初步改善。2019年,3.5公里村道也修好,全部鋪上瀝青路面,串聯起1200畝蘋果地和村民們的豌豆地、中藥材地。

“交通改善了,來旅遊的人多起來,現在村民們在家門口、在路邊就能把蘋果賣出去。”木欄村黨支部書記龍華貴告訴記者。

2019年9月,位於木欄村的小金蘋果共享農莊開始試運營,集住宿、餐廳、娛樂、親子採摘等業態於一體。當地村民通過村集體經濟參與共享農莊項目,相當於1407名村民都入股了。龍華貴有信心,等到今年秋天蘋果成熟時,共享農莊會迎來更多客人。

四川藏區地處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攀升的過渡地帶,萬山群壑、天險重重。從茶馬古道開始,四川藏區百姓的生產生活乃至命運總是與交通息息相關。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建成了從成都到拉薩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並在隨後的幾十年間進行了多次維護和改建,讓這條連接藏區與內地的交通大動脈更加通暢,安全性也大為提升。

交通改善让四川藏区发展再飞跃

上圖:2019年6月拍攝的木欄村道路(新華社發);下圖:2020年1月9日拍攝的木欄村公路。新華社記者李夢馨攝

近年來,新的交通方式在四川藏區遍地“開花”。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機場、稻城亞丁機場、格薩爾機場,以及位於阿壩州的九寨黃龍機場、紅原機場先後建成通航;雅康高速、汶馬高速建成,結束了四川藏區無高速公路的歷史。

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中央和省在四川藏區累計安排交通建設補助資金超過1300億元,累計新改建公路約4.7萬公里,10年裡的資金總額和新改建里程分別是之前60年的12倍和10倍。到2019年底,四川藏區已實現所有鄉鎮通油路,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

如今,雅江的松茸、理塘的蔬菜、小金的蘋果、紅原的牛肉,不僅走出了大山,甚至出口到全世界;九寨黃龍、稻城亞丁等絕美自然風光也不再遙遠,公路沿線自駕客、騎行客絡繹不絕;特色農牧業、旅遊業加快發展,成為當地老百姓脫貧奔康、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疫情期間我們沒有休息,每天收發量在230件左右,大約增長了30%!”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順豐快遞負責人楊成虎,每天戴著口罩穿梭在縣城街巷,把從外面寄進來的口罩、尿不溼等防疫和生活用品送到客戶手中,又把寄出去的蟲草等特產裝車送走。

位於康巴藏區腹地的雅江縣,大部分地區海拔超過3000米,但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的觸角早已延伸至此,並且深深紮根。去年8月松茸採摘季,上百架無人機將新鮮松茸空運出山,再用冷鏈車運到附近的機場發往全國,大部分城市48小時內都可以實現從山尖到舌尖。

四川省2月18日宣佈,甘孜州和阿壩州共16個藏區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加上此前已經退出的16個縣,中國第二大藏區已實現全域脫貧摘帽。

巨大的變化讓當地幹部群眾紛紛感嘆,是交通大發展給四川藏區帶來了“二次飛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