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小的時候,湘鄉城對我來說,太遠。那時還沒有水泥路,坐上破破爛爛的中巴車,在泥濘的鄉道上要顛簸個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湘鄉城。所以,在小學畢業前,我都沒有去過湘鄉城。它是個什麼樣子,只留在幾本書給我描繪的概念裡。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90年代初的湘鄉城

讀初中後,因為小姨嫁在城區周邊的潭市鎮,所以每次去小姨家都要路過湘鄉城。慢慢的,我對湘鄉城也有了直接的認識。那時的湘鄉城不大,從城北的“紅侖上”到城南的東山大橋,南北直徑不到4公里,東西直徑也只有5公里,城區中間還有好大一片菜地。但對於那時的我來說,湘鄉城已經是很大的一個地方了。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湘鄉城遠眺

真正和湘鄉城深入結緣是高中的時候。初中畢業,我考入當時的市重點中學湘鄉市第三中學(現為湘鄉市第一中學南校區),開啟了在湘鄉城為期三年的學習生活。第一次來學校報到的時候,就被學校大門口“面朝漣水騰蛟,門對東臺起風”的對聯所吸引。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湘鄉一中南校區

漣水是流經湘鄉城的一條河,也是湘鄉市內最大的一條河,在湘潭城區匯入湘江。華國鋒在湖南工作的時候,曾組織10萬人力在漣水河中游修築了全國著名的水利工程——韶山灌區,灌溉湘中的良田近百萬畝,至今仍發揮著巨大作用。東臺是指城南的東臺山,這是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山上有著名的文塔,是南宋時期為慶賀湘鄉人王容考取狀元而建。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韶山灌區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湘鄉文塔

湘鄉三中位於原漣濱書院舊址,這是曾國藩的母校。道光十一年(1831年),湘鄉人曾國藩前往漣濱書院讀書,從此開啟了他的傳奇人生。在這裡苦讀三年後,曾國藩前往長沙的嶽麓書院深造,並於道光十八年(1838年)成功登第,獲同進士出身,步步走近清朝的政壇中樞。1851年,太平天國在廣西興起,守孝在家的湘鄉人曾國藩奉命辦理地方團練。在咸豐四年(1854年)2月,依賴鄉情鄉誼,以“書生+山農”的練兵模式,他練成一支數萬人的勁旅。這支以湘鄉人為基幹的湘軍隊伍,開始與太平天國長達十年的生死較量。1864年,曾國藩之弟曾國荃帥軍攻破金陵城,太平天國運動以失敗而告終。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漣濱書院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湘軍統帥曾國藩

湘軍的興起帶動了大批漢人走向清廷的重要督撫崗位,曾國藩、駱秉章、曾國荃、曾國葆、曾國華、李鴻章、左宗棠、江忠源、胡林翼、郭嵩燾、彭玉麟、李續宜、劉坤一、劉錦棠等等,無一不名耀中華。“中興將相、什九湖湘”,湘系漢族地主勢力在清廷的崛起,也帶動了湖南民智的開啟,更掀起了近代湖南人才井噴的大潮。從此,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比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護法護國、東征北伐、八年抗戰以及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等,湖南人都不曾缺席,並且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湘鄉人陳賡大將

湘鄉雖是個小城,但歷史非常悠久。它得名於長沙王的兒子劉昌。西漢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劉昌被封為湘鄉侯,至此有了湘鄉之名。東漢建武初年(公元25年左右),湘鄉正式設縣,此後不管朝代如何更迭,湘鄉的縣名始終保留。不過,歷史上的湘鄉城,也久經磨難。元末,蒙古人橫徵暴斂,大搞民族歧視,激起民怨沸騰,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湘鄉人易華也率鄉民起義,佔據長沙、永豐、醴陵、衡陽、寶慶等七州縣四十八寨,並最終投靠漢王陳友諒(傳說陳友諒也是湖南湘鄉金藪人),受封為湖廣參政。陳友諒與朱元璋爭奪天下,易華大力襄助,曾助糧20萬擔。後陳友諒兵敗滅國,此事被朱元璋獲知,其惱怒湘中義軍支援陳氏,竟不顧民窮財盡,命湘鄉每年交糧10.8萬石,永遠照納。湘鄉人不服,朱元璋派兵入湘搜剿,追喚處斬、血洗無辜,使湘鄉人口從高峰期的100萬銳減為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7萬。後來,湘鄉城又屢經南明與清廷對峙、吳三桂造反、苗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日軍侵華等多次兵禍浩劫。到1949年湖南全境解放時,湘鄉縣城的人口才1.56萬,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明太祖朱元璋

湘鄉城雖小,但一貫尊師重教(城內現有兩所省級重點中學),也是引領湖南文化開化的地方。19世紀末,湘鄉籍的新疆巡撫劉襄勤倡導在湘鄉城南建立起了東山精舍(後改名東山東山高等小學堂,即今日之東山學校),教授不同於八股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開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當時年輕的湘潭伢子毛澤東知道後,費盡周折、幾經艱辛,前來學校報考就讀,其入學文章《言志》,讓時任學堂堂長認為“取了一個建國才”。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毛主席母校東山學校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青年毛澤東

建國後,由於地處交通要道,湘黔線貫穿其中,湘鄉城受到了國家戰略的重視,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落腳在湘鄉城郊。湖南鐵合金廠、湘鄉鋁廠、湘鄉鹼廠等,都是上世紀80-90年代國內行業的巨擘。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位於城南的湘鄉啤酒廠(後改名為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它生產的驕楊啤酒名噪一時,暢銷得很。前任總經理名叫孫菊四,曾當面倒掉數百噸不合格的啤酒,帶領企業來了一場類似海爾張瑞敏砸冰箱的質量蛻變,使企業信譽快速提高,很快佔據了湖南主流市場。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湖南燕京啤酒有限公司

離開湘鄉已有18年了,今天的湘鄉城,早已不是當年的舊模樣。城區面積擴展到30多平方公里,城區人口30多萬。地區生產總值達到近500億元,進入了湖南省縣域經濟排名前6位。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今日湘鄉城

前年、去年父親病重住院,我為探望又多次回到湘鄉。但現在的城市已找不到多少曾經的記憶,漣水河兩岸的土堤不見了,變成了沿河公園;學校的老大門沒了,更名為湘鄉一中;原來最愛去的、位於湘鄉二中門口的群英書店也早已不見蹤影;而漣水河也變清了,河中心的碧洲公園變成了曾國藩詩文島,並架了高架橋,直通河對岸聳立在原有農田中的高樓大廈。唯一沒有變的,只有遠處高聳的東臺山!

湘村紀事(三) 古老的湘鄉城

東臺山國家森林公園

巍巍東臺,浩浩南山,你是否還記得當年的那個追夢少年,從這裡走向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