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在火鍋的江湖裡,啤酒是絕妙搭檔。

近日,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發佈了“關於公司控股子公司新增產能項目投資的公告”。

公告稱,公司控股的重慶嘉釀啤酒有限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重慶啤酒宜賓有限責任公司擬投資擴建產能,新建一條最高設計產能年產15萬千升的啤酒拉罐生產線,投資金額不高於人民幣2.6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還披露了嘉釀公司及宜賓公司與敘州區政府就上述項目簽訂的投資協議。

敘州區政府同意給予固定資產投資額15%的投資補助,總計金額為人民幣3150萬元。同時,自上述新增產能項目投產當日起的4年內(以12個月為一年),敘州區政府將給予宜賓公司產量增長補助,補助總額不超過2400萬元人民幣。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當很多中小企業還在為融資焦頭爛額時,新建一條生產線,5550萬到手。

原來錢還能這麼賺?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疫苗一朝夢碎,股民關燈吃麵

一紙公告,把重慶啤酒這隻老牌黑天鵝重新拉回人們的眼前。

比起扇貝跑了又跑的獐子島,塑化劑突襲酒鬼酒等黑天鵝事件,重慶啤酒的乙肝疫苗故事顯然要更為轟轟烈烈,讓當時不少股民“關燈吃麵”。

1998年,上市不久的重啤手握從股市募集的鉅額資金尋找適合的收購項目。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千挑萬選,重啤居然一腳踏進了疫苗行業。董事長華正興與教授吳玉章在“治療用(多肽)乙型肝炎疫苗”上一拍即合。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也正是這次令啤酒圈震驚的跨界,造就了重啤“妖股”之名。

1998年10月,重啤發佈公告稱,將斥資1435.2萬元收購佳辰生物52%股權,這場長達13年的資本故事由此開始。

火爆的題材,巨大的想象力,光明的研發前景讓重啤立馬成為市場的香餑餑。“強烈看好”、“強烈推薦”券商們的研報紛至沓來。大機構悉數參與,直接將市場和股民的熱情引爆。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從12元到80元,“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高漲的股價讓很多人衝昏了頭腦,甚至連續3次推遲公告揭盲數據都被市場解讀成“重大利好”。

召開揭盲工作會議公告發布的第二天,重慶啤酒股價大漲7.28%,收於81.06元/股,對應靜態市盈率達到108倍。對比13年前,重慶啤酒宣佈收購佳辰生物股權的前一交易日,股價僅為2.13元/股。

就是說,這場13年的海市蜃樓,讓重啤的估值翻了50倍!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揭盲直接變成慘烈的揭“茫”。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2011年12月,佳辰生物研發的治療用(合成肽)乙肝疫苗II期臨床研究揭盲,結果顯示其與安慰劑“無差別”。

10餘年研究成果被評估為無顯著療效,這一“黑天鵝事件”直接讓重慶啤酒連續9個交易日跌停,股價一時間從近80元跌破20元,市值蒸發超過200億元。

那些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回到家,煮了點面吃,一邊吃麵一邊哭,淚水滴落在碗裡,沒有開燈”。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嘉士伯入主,五年整合到位?

2013年3月18日,世界啤酒巨頭嘉士伯通過嘉士伯基金會控制的嘉士伯啤酒廠香港有限公司和嘉士伯重慶有限公司,分別持有重慶啤酒12.25%和17.46%股份,合計29.71%的股份,為重慶啤酒第一大股東,也成為新的實際控制人。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接下來,嘉士伯通過以每股20元的要約收購的方式,對重慶啤酒取得了絕對控制權,總計持有重慶啤酒60%的股權。

在拿下控制權一個月後,重慶啤酒就經歷了內部“大清洗”。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4年10月-2015年4月,重慶啤酒集團通過二級市場全部減持了剩餘的4.95%重慶啤酒股份。這位乙肝疫苗的昔日奠基者和原實際控制人,就以這樣一種靜悄悄的方式告別了重啤。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而彼時啤酒行業市場容量接近飽和,量的需求已過渡到質的需求,低價競爭策略難以為繼。嘉士伯的支援無異於為重啤找到了一條求生之路,直接賣高端產品!

國內酒企的千升酒價基本在4000元水位下,而國際上百威英博的千升酒價約6700元,遠 高於國內啤酒巨頭。在通脹不斷高企的情況下,產品結構升級也是相比提價更有效對沖成本壓力的方式。

此外,加上大刀闊斧的頻繁“換帥”關廠減產能,五年嘉士伯對重慶啤酒的整合終於接近尾聲。

但是正如我們此前討論過的,擁抱外國資本並不是所有民族品牌的良方。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10億理財,0研發,囿於山城

尤其是,疫苗失敗之後的重啤。

一夜之間,重啤彷彿對所有事物都失去了興趣,包括研發。

2015年重啤自外部引入嘉士伯高端酒開始,研發就按下了暫停鍵,研發費用更是常年為0。最新的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已經完全放棄產品研發,沒有研發人員。

儘管有了“樂堡”、“嘉士伯”、“1664”等酒品的生產銷售許可,本土品牌卻停滯於“重慶”與“山城”。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有人說,啤酒要喝的就是他那股子特有的味道,沒有研發費用也情有可原麼。

實則不然,同為啤酒市場上的一方霸主,青島啤酒每年投入約高昂的研發費用進行研發。青島啤酒2019年三季報顯示,2019年1-9月,青島啤酒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逾1200萬元。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重啤不愛研發,但卻熱衷理財。

三季報數據顯示,2019年7-9月,重啤花費近10億資金購買結構性存款。最近,重啤委託理財公告更是頻發。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沒有研發,重啤還順帶挑起了起了烏蘇啤酒的委託生產大任。

2019年6月,重啤與新疆烏蘇啤酒簽訂《委託加工生產協議》。

新疆烏蘇啤酒誕生於1986年,30多年來不斷開拓市場。特別是被嘉士伯全股收購後,業績表現不俗。2018年新疆烏蘇啤酒銷量首次突破40萬噸大關,實現歷史新高。

而去年三季度重慶啤酒獲得烏蘇啤酒商標授權,繼續代加工合作。業績預告顯示,重慶啤酒預計2019年實現歸母淨利潤6.06億元到6.87億元,同比增幅50%到70%。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同為嘉士伯的旗下公司,明面上,這份《委託加工生產協議》有利於公司進一步提高產能利用率,降低固定運營成本,進一步提高管理水準和運行效率。

暗地裡,誰又能說重啤不是被嘉士伯當做了一條灌裝生產線呢?

雖然近幾年業績蒸蒸日上,但實際上,重啤的負債情況並不好看。

2016年至今,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在60%以上,同時流動負債佔比較大。2016年-2019年三季度,公司資金的流動比率分別是0.88、0.94、0.85和0.95,說明公司短期內變現能力較差,短期債務承壓重。

重慶啤酒:十億理財,囿於山城

此外,重慶啤酒在近幾年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裁員現象。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重慶啤酒母公司員工數量三年累計減少1611人,減幅超過一半。

總之,對重啤而言,固步自封,終將囿於山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