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學會說話前,先學會傾聽,簡單3步,搞定傾聽

職場中,說話與傾聽哪個更重要?

松下幸之助說,“首先要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指出,在人們清醒的時間裡,有80%的時間在用來進行人際溝通,這其中又有45%的時間用於傾聽。

很多時候與其先學會說話,不如先學會傾聽,職場中也是如此。

職場中,學會說話前,先學會傾聽,簡單3步,搞定傾聽

學會傾聽利於職業發展

一,什麼是傾聽?

在古語中,傾聽有兩層含義,一是側著頭聽。

比如,《禮記·曲禮上》:“立不正方,不傾聽。”

另一層含義是認真的聽。

比如,南朝宋鮑照《登廬山望石門》中,“傾聽鳳管賓,緬望釣龍子”

在現在生活中,傾聽並不是簡單的用耳朵來聽對方說話的言語,還需要一個人全身心地感受對方談話過程中表達的語言信息和非語言信息。

二,為何要學會傾聽?

有效傾聽,能夠給我們帶來諸多好處。

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會給人尊重與關愛,給人的孤獨以撫慰,給人的無望以曙光,給人的快樂加倍,給人的哀傷減半。——畢淑敏

01,有效傾聽,可以做好“心智管理”

管理過程可簡單分為三個級別。

一是“行為管理”,即管理員工的行為,讓其符合公司規範。

二是“績效管理”,用員工的行動結果對員工進行管理,用數據化指標,量化的管理方式對員工進行考核。

三是“心智管理”,心智管理是指管理人心,做好心智管理,會增加團隊的凝聚力。

想要做好“心智管理”,做到了解人性,解讀人心,學會傾聽必不可少。

學會有效傾聽,方能瞭解團隊成員中的性格,做事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情況,對每個成員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可以在以後的工作中,針對員工自身情況,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團隊效率。

職場中,學會說話前,先學會傾聽,簡單3步,搞定傾聽

有效傾聽利於瞭解員工動態,做好“心智管理”

原先在公司上班時,老闆是屬於光想聽好的,不想聽壞的這類人,於是員工和他聊天時,都不敢說壞的事,都撿好的說。

久而久之,老闆覺得公司狀態非常好,員工也非常積極向上,工作熱情高,但實際上,員工效率低,公司門店銷售業績差。

後來老闆從其他公司挖來了一個高管,這個高管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每天請員工喝茶聊天,每個員工聊的時間都很長,有時候一天只能聊兩三位員工,在這期間他主要做一個傾聽者,大部分都是員工說,他在聽。

在與全部員工聊完之後,他結合每個員工的性格狀態和工作情況,給老闆遞交了一份人事變動建議書。

老闆根據這份建議書對前臺員工進行適當調整,大概過了半個月的磨合期後,門店業績得到迅速提升。

有效傾聽,不僅光聽好的,還要聽壞的,才能夠真正的瞭解員工內心所想,做好“心智管理”,利於公司長久發展。

02,有效傾聽,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學會傾聽,認真傾聽別人所說的話語,認真觀察在說話過程中對方的肢體語言,可以讓我們更加準確地捕捉對方的真實意圖,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前幾天去朋友家裡串門,天比較冷,於是我在門口攔了一輛出租車,我坐在後排座位,上車後給司機說我要去鳳凰花園小區,得到師傅的回應之後,我就開始刷手機。

朋友所在的小區離我們家不遠,都是在城南,坐出租車大概10分鐘就可以到,我感覺快到了,準備付錢下車,一抬頭卻發現,司機卻在朝北開。

於是急忙和司機說,“怎麼走這條路?我去鳳凰花園小區,應該不用朝北開呀!”

司機卻疑惑的問,“你不是去明珠花園小區嗎?這就是去明珠花園小區的路呀!”

原來司機聽錯了,以為我是去明珠花園小區,明珠花園在城北,跨越了整個城中心,司機連忙道歉,掉頭回去。

職場中,學會說話前,先學會傾聽,簡單3步,搞定傾聽

因為聽錯目的地,出租車司機耽誤了20分鐘

因為司機聽錯了我說的目的地,不僅耽誤了我的時間,同時也浪費了他的時間,按原先路線10分鐘便可到,他繞到了城北又繞回去,耽誤了將近30分鐘,多耽誤的20分鐘,他完全可以再接一個單。

究其原因,只是因為他沒有聽明白我所說的話。

在工作中認真聆聽別人所說的話,明確搞懂別人所說的意思,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避免做無用功,不浪費時間,就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03,有效傾聽,利於建立良性生態體系

在家庭中,有效傾聽,可以瞭解對方所思所想,構建家庭和諧關係。

在工作中,有效傾聽,可以瞭解下屬真實想法,構建公司良性生態環境。

職場中,學會說話前,先學會傾聽,簡單3步,搞定傾聽

有效傾聽利於家庭和諧

我表叔和我爸都在崑山的一個小工廠上班,大概有20人左右,表叔是一個小股東,平時還負責公司具體業務。

有一次他們因為公司問題在家裡聊天,說公司又加入了一個股東,這個股東原本是公司員工,在投資後,由原先的質檢員升職為車間生產管理主任,自從他成為主任之後,車間裡的十五個人辭職走了七八個。

為什麼呢?因為他經常在車間裡說,“你做的不對,應該聽我的,應該這樣做!”

可當員工按照他說的方法做了之後,結果不盡人意時,他還不讓員工提意見,反而怪罪員工,是他們自己沒有做到位。

當員工想向他反映一些事情時,他覺得這些事情都是無關緊要的,與其在這裡嘮嘮叨叨,不如去工作,久而久之,員工的訴求得不到滿足,工作的越來越憋屈,於是離職離開。

傾聽別人並不是浪費時間,有效傾聽,反而能知道錯誤所在,及時改正,維持良好工作狀態。

三,如何做到有效傾聽?

01,正向確認,拒絕排他

傾聽的第一步是在他人的訴說過程中,只需要靜靜的,內心不做任何評判的洗耳恭聽。

美國知名的心理研究員和諮詢師邁克爾·索倫森,在他的《人際關係背後的簡單原則》中寫道,那些人際關係鏈的頂端人群都遵循一個共同的簡單原則:正向確認。

“正向確認”是指順著對方的情緒,為其尋找說出這些話的正當理由,即使你不贊成對方所說的觀點,也要聽完對方所說,站在對方的立場發表言論。

在傾聽別人時,我們可以遵循“正向確認”原則,不要一味地排他,拒絕別人。

職場中,學會說話前,先學會傾聽,簡單3步,搞定傾聽

傾堅持“正向確認”原則,可以達到有效傾聽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曾經採訪過一個小孩子,問他:“你長大後想當什麼啊?”

孩子說:“嗯……我要當一名飛行員。”

主持人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滅了,你會怎麼辦呢?”

孩子想了想,大聲說:“我會告訴飛機上的乘客繫好安全帶,然後,然後我背上降落傘跳出去……”

還沒等孩子說完,在場的觀眾就已經笑得東倒西歪,大家心想,關鍵時候還是隻顧著自己呀,即使孩子也不例外。

而林克萊特則繼續注視著孩子,他讓孩子繼續說下去,孩子堅定地說:“我要回去拿燃料,然後回來救他們。”

接下來的幾十分鐘,現場觀眾都是一臉的愧疚,只因為他們沒有聽孩子把話說完,便自以為是地誤會了一個孩子。

這些觀眾就是沒有遵循“正向確認”原則,在孩子沒有說完時,便按照自身想法給出反應,沒有達到有效傾聽。

在傾聽時,遵循“正向確認”原則,拒絕排他,耐心聽別人說完話,是一個人良好的修養,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

02,勤於記錄,定期回顧

想要做到有效傾聽,我們需要在傾聽過程中勤於記錄,定期回顧。

職場中,學會說話前,先學會傾聽,簡單3步,搞定傾聽

傾聽時勤於記錄,利於記憶聽到的內容,不遺漏重要信息

大多數人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當時這件事情發生時,我們認為自己肯定能記住,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都會忘記。

所以,在正式傾聽場合時,為了能夠達到有效傾聽,不遺漏重要信息,我們應該養成勤於記錄,定期回顧的習慣。

在傾聽別人說話時,如果是重要信息,我們可以隨手記錄,當別人說完之後,我們可以根據記錄的信息與別人溝通,提出自己的看法,給出解決辦法。

這樣會讓對方覺得你在認真聽他講話,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

正如上文提到的與員工聊天的高管,他在聽員工傾訴時,會時不時的在小本子上記錄關鍵信息。

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給老闆遞交建議書的原因,因為他的本子上記錄了每個員工的性格特點,他可以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建議,而不是聽完之後就忘記了。

原先有個同事,她認為自己的記憶力非常好,於是在每次老闆開會時,她都不記錄一些重要信息,有時會遺漏一些重要的工作內容,當老闆詢問她工作進度時,她總是問老闆:“你說了嗎?我怎麼沒印象?”,有幾次因為她的失憶,給公司造成不小的損失,時間長了,老闆就找個理由把她開除了。

有效傾聽並不是聽聽就算了,還需勤於記錄,達到傾聽目的。

03,給出回應,進入狀態

回想一下,當你聽別人說話時,你的狀態是什麼樣的?你採取什麼樣的姿勢?

是手裡著自己的事,還是放下手中的事認真聆聽?

是密切注意對方的肢體語言,還是東瞅瞅西看看?

是認真聽對方說完,還是急於發表意見,出言打斷?

卡爾·羅傑斯說:“對你的當事人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想要做到有效傾聽,我們需要在傾聽時積極的給出回應,幫助訴說者進入傾訴的狀態。

職場中,學會說話前,先學會傾聽,簡單3步,搞定傾聽

對訴說者給予積極回應,可以幫助對方進入傾訴狀態

我們可以面向說話者,同他保持目光接觸,用我們的姿勢和手勢證明我們在聽他說話。

比如身體向前傾,保持目光接觸,集中注意力,不要讓自己因外界干擾而分心,這些動作和態度會鼓勵說話人“盡情暢談”。

在對方說話時,我們可以不失時機的通過點頭,微笑,附和等向對方傳達你聽懂了,這樣對方不僅會覺得我們瞭解他講話的內容,並且還明白他所表達的情感。

在《聲臨其境》中,張鐵林有一個小細節做的非常好。

配音結束回到後臺的張鐵林覺得有點餓,就拿起桌上的食物準備吃,就在此時,張國立講起了自己的配音經歷。

聽到張國立說話,張鐵林立馬放下手中的食物,認真耐心地聽對方講述他的經歷。

這雖然是個小動作,卻傳遞給對方,“我在認真的聽你講話”,可以幫助對方有效的進入傾訴的狀態,達到有效傾聽的目的。

說話是一門藝術,傾聽別人說話更是一門藝術,我們應該學會積極的傾聽。——楊瀾

當下次別人和你訴說時,靜下心來,有效傾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