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宋末“附馬爺”蔡豐湖

澄海宋末“附馬爺”蔡豐湖
潮州知府蔡規甫

澄海宋末“附馬爺”蔡豐湖



宋末附馬(也寫作駙馬)都尉蔡豐湖,名濟,字可川。澄海西門人(原籍福建莆田),原娶宋太祖十一世孫,宋度宗趙禥之妹,福王趙與芮之女趙宗姬為妻。景炎年間在闢望隨陸秀夫舉義勤王,被宋帝昰冊封為附馬都尉。豐湖是潮州知府蔡規甫(號盤溪)長子。


蔡規甫,福建莆田人,北宋名臣蔡襄六世孫。蔡規甫曾任福建惠安、古田知縣,端平二年(1235年)通判潮州、連州;淳祐二年(1242年)知潮州府。年老休官以後,率子豐湖、西疇卜居潮州闢望(今屬澄海西門)開基創祖,並創建了澄海西門鄉。蔡規甫是南宋由莆徒澄肇基之蔡氏始祖。至今七百餘年來,澄海蔡氏子孫蕃衍,科甲流芳,成為澄海望門大族。據統計,而今蔡氏在澄海各鄉鎮及潮汕各地,僑居海外鄉親和港澳臺等地人數已達五萬多人。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籤書樞密院事陸秀夫與丞相陳宜中議不合遭劾罷,被貶謫潮州闢望港口(今澄海港口)與蔡規甫“共起居,披肝膽,朝夕品茗論道。結為知已。”並設教於闢望之南(今港口陸厝圍),規甫遺其子豐湖和西疇從陸公講學。傳文習武,旨在扶宋抗元,弘揚民族精神。景炎二年,陸秀夫奉召回朝,豐湖悉捐家資隨陸公勤王抗元。在抗元的路上,運糧以餉軍士。《澄海縣誌》明郡人郎中李思悅撰文:《闢望蔡盤溪豐湖父子公孫合傳》記載:“帝以豐湖原娶福王(史書稱榮王)與芮者次姬女,即度宗娣也。”(王岱“康熙澄海志”作:“即度宗姊也”)乃冊封豐湖為附馬都尉,繼敕命轉給軍需,任漳浦典主薄事,轉戰於閩粵沿海。在宋室危亡之時,悉捐家財,挺身而出,勤王抗擊元兵,表現了他高尚的民族氣節,後賜其還鄉。


據《宋史》載:宋理宗趙昀無子,乃立侄趙禥為太子,趙禥之父趙與芮是理宗同母弟。理宗駕崩,禥以太子嗣位為度宗,年號鹹淳。趙宗姬是趙與芮之女,即度宗之妹。查度宗趙禥是宋太祖十一世孫,趙宗姬就是十一世女孫。由此可見,蔡豐湖就是宋末地地道道的附馬,這是無可置疑的。
澄海城區原建有“蔡氏附馬祖祠”於城南龍潭寺左,景韓書院後(今澄園住宅區)祠內有附馬都尉蔡豐湖及公主宗姬塑像。1949年10月23日澄海全縣解放,就在蔡氏附馬祖祠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蔡豐湖墓在冠湖鄉獅山(廣益街道下坑山),碑文是“皇宋縣君宗姬趙氏;附馬都尉豐湖蔡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