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財政局:貨幣、就業、產業、金融等政策協同發力

今(3)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三十八場)。市財政局總會計師彭湧介紹,疫情發生後,市財政局快速行動、緊急應對,優先保障防疫經費,優先調度防疫資金,截至3月2日,全市財政一共安排了21億元。同時,密集出臺減稅降費等系列政策為企業紓困解難,支持復工復產。財政應急兜底,很好地發揮了社會穩定器作用。


重慶市財政局:貨幣、就業、產業、金融等政策協同發力

彭湧介紹有關情況

出臺系列扶持政策

涉及財政已全面落地


彭湧介紹,對於企業的扶持,中央和我市政策已覆蓋企業經營方方面面。疫情發生後,市財政局研究出臺系列政策,力爭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對企業的衝擊降到最低。


“前不久,市裡陸續出臺中小企業共渡難關、加大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扶持重要物資生產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涉及財政的已經全面落地。”彭湧說,這次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若干政策措施,從金融、財稅、降成本三個方面打出“組合拳”,再次向社會發出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的信號,有利於進一步穩企業、穩就業、穩發展,與財政相關的減稅、降費、獎補和貼息政策,目前絕大部分都出臺了具體的落地方案,正在快速推進。


彭湧舉例,比如,對中小微困難企業給予不超過基準利率50%的貼息。市財政局已經聯合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等7個主管部門進行了細化,貼息期為2至6月一共5個月,預計可以支持企業貸款300億元以上,節約利息成本3億元左右。


申請享受這項政策的企業有兩個基本要素:一個是遇到暫時困難,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下降明顯;另一個是有市場、有產品、有效益,發展前景好,信用記錄良好。3月份為區縣的準備時間,企業申報時間以所在地行業主管部門的通知為準,最遲7月份,貼息資金8月底以前撥到企業。


比如,疫情防控重點企業專項再貸款,按實際貸款利率給予50%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確保企業融資成本不高於1.6%。市財政局已會同人行等部門制定了具體貼息流程,企業向所在地財政申請,審核通過後市財政直接將貼息資金撥到企業。根據目前已發放的約61億元貸款測算,將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9200多萬元。


又如,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獎補,是此次政策新亮點,對象是幫扶小微企業,目的是進一步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財政將對支小業務收費1.5%以下的擔保公司,按照累進激勵原則,進一步加大擔保費補貼力度。目前,擔保機構的響應很積極,前幾天,市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公司對一家生產銷售醫用手套、醫療器械的企業,就擔保了300萬元的低費率貸款。


另外,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預計為全市參保企業減負100億元。


將注重貨幣、就業

產業、金融等政策協同發力


彭湧表示,為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下一步,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做好“六穩”工作的要求,市財政局將更加註重與貨幣、就業、產業、金融等政策的協同發力。


扶持實體經濟。根據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及時加強政策響應,進一步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儘快暢通經濟循環,推動產業鏈的恢復和穩定。


改善社會民生。堅持開源、節流、調度三項並重,突出補短板、強弱項,把改善公共服務的事情辦好辦實,把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兜牢兜實。


擴大政府投資。加大政府債券發行,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儘快形成有效投資,上週五已發行今年首批政府債券332億元。同時,用好用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空間,進一步帶動民間資本投資,發揮好重大項目“壓艙石”效應。


出臺融資擔保費獎補政策

助力小微企業融資


發佈會上,彭湧對融資擔保費獎補新政策進行了說明。


“大家知道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因為缺乏抵押擔保物品,所以融資難。如果有融資擔保機構為其擔保,就能解決信用不足的問題。”彭湧說,政府向融資擔保機構給予擔保費補貼相應就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所以融資擔保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是這一政策的目標。


彭湧介紹,融資擔保費獎補政策有三個核心:


①此升彼降,政府的補助增加了,在原來補助0.5%的基礎上,再增加補助0.5%,企業的融資成本就再下降0.5%;


②對融資擔保機構實行累進激勵。為中小企業擔保得越多,政府補助得越高。“我們原來分別補助0.5%、0.7%和0.8%,現在在原來基礎上提高0.5%,現在分別為1%、1.2%和1.3%。”


③擔保機構支持小微企業的擔保貸款業務,同時還享受風險補償政策。國家擔保基金和市財政分別承擔40%的風險。根據測算,初步要新增財政支出大概5000萬元。同時,預計低匯率的擔保規模在原來基礎上再增加30億元,今年底的小微企業擔保貸款規模預計達到100億元。


企業如何申請這一獎補政策?彭湧介紹,擔保機構無論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這項政策都是一視同仁,希望擔保機構積極參與。同時,有需求的小微企業也可以向所在地的擔保機構諮詢辦理。如果申請擔保融資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也可向財政部門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