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政治家族史

日本的政治生態在全世界所有政治生態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整個日本其實是被幾大家族所統治,為平衡家族利益,幾大家族輪流坐莊。每個家族內部的政治資產也可以完全被後代所繼承。並且由於日本為島國,資源匱乏,面積狹小,造成了整個國家喜歡依附於強國而欺凌弱國的病態心理。歷史上日本曾依附於強盛的中國唐朝,至近代清朝衰敗時又欺凌中國,現代,日本則依附於強大的美國。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綜合國力的不斷強大,日本統治者又開始著手恢復與中國的關係。

安倍晉三政治家族史

安倍晉三的政治家族在日本所有政治家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官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父親安倍晉太郎距離出任首相只有一步之遙(政治生涯後期因癌症與首相之位失之交臂),安倍晉三為現任日本首相。

昭和之妖-岸信介

安倍晉三政治家族史

1、 出生及過繼

1896年11月13日安信介出生於日本山口縣的一個釀酒家庭,由於岸信介的曾祖父在明治維新時期做過縣令,其從小就勵志要走仕途之路,而不是接過父親的釀酒衣缽。由於處於明治時代的日本社會在家族制度方面仍實行長子繼承製,除了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常常作為養子過繼給他人。作為次子的岸信介從小便過繼給了其父佐藤秀助的親哥哥。

2、 求學生涯

岸信介自幼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異,被當地人稱為秀才(就是中國古代的那個秀才)。當時日本從中學畢業的學生大都有參軍的意願,岸信介也不例外,但是由於他身體單薄,在體檢時被刷了下來。結果岸信介因禍得福,雖然沒有稱為一名軍人,但憑藉著聰明才智考入了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為期後來走上政壇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儲備。1920年岸信介大學畢業時,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的教授曾因其在學生時期的出色表現邀請其留校任教,但被從政心切的岸信介婉言謝絕,選擇了當時負責日本農林商工的農商務省商務局,從此,岸信介正式步入日本官場。

3、 初入官場

從1920年岸信介進入農商務省,再入商工省幹到1935年,由於做事勤勉,嚴謹與幹練,其政治生涯可謂一帆風順,先後作為年輕才幹遠赴歐美學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歷任商工省各管理要職。1929年,日本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減薪運動,國民對政府頒發的減薪政策嚴重不滿。引發政治動盪,時任工務局長的岸信介堅定地站在了人民一邊,堅決抵制政府降薪,為平息民憤同時也給政府一個臺階,岸信介提出先減薪再加薪的方式解決衝突。最後,解決了國內暴亂,也維護了政府尊嚴。此事讓岸信介在日本政界名聲大燥。其逐漸掌握了商工省的中樞。

4、 偽滿發跡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預謀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隨後關東軍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府。單憑軍方的力量維持滿洲國的運行顯得力不從心。財政和經濟作為一個政府運作的基本支柱需要很多專業的人才來才行。這時在日本國內具有工商實業管理經驗的岸信介無疑成了關東軍所看重的人員。

1936年10月,岸信介在軍部方面邀請下出任偽滿洲國實業部次長,成為經營偽滿洲國工商業的總負責人。在關東軍內部其不僅攀附上了關東軍實力派人物東條英機還與關東軍一些少壯派關係密切,每天晚上都和年輕軍官歌舞狂飲、飲酒嫖妓,在開懷暢飲中與軍部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岸信介能夠在偽滿左右逢源還得益於其有強大的資金支持。同為山口縣長州人的松岡洋右與鯰川義介為岸信介籌集了可動用的巨大財富。才使得岸信介有財力打通與軍部的關係。

5、 洗脫戰犯罪名

1941年4月在木戶內府的支持下,東條英機成立了東條內閣。

1941年12月東條內閣決心對美開戰。於本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然而隨著戰爭形式的發展,岸信介組織的軍需生產的壓力不斷增大,期間與東條英機的矛盾也不斷加深。最後1944年,在美日塞班島戰役上,因意見分歧嚴重,最終導致兩人矛盾激化。岸信介認為塞班島地理位置尤為重要,要力爭保住塞班島,而東條則對塞班島不感興趣。最後塞班島陷落,美國軍機通過塞班島作為支點頻繁飛抵日本本土上空轟炸。由於戰爭惡化而已心浮氣躁的東條英機想要孤注一擲,繼續戰爭,而以岸信介為代表的的反戰派認為日本大勢已去,想要儘快快結束戰爭。在雙方博弈的過程中,岸信介扳倒了東條內閣。加速了戰爭的結束。就這樣,一個為日本侵略他國提供經濟軍事後援的戰爭販子,在戰爭將要結束時,通過扳倒東條內閣將自己成功的塑造成了反戰人士。

1945年9月11日,日本戰敗一個月後,岸信介和東條英機同時被美方指定為戰犯嫌疑人,而最後岸信介被無罪釋放,後者則被執行絞刑。關於岸信介被無罪釋放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岸信介在看到日本必敗無疑時,通過扳倒東條內閣,成功將自己塑造成了反戰人士,逃過了美軍對戰犯的懲罰。實質上是因為,此時蘇聯不斷做大,美國需要扶持日本,重振戰後日本經濟以對抗不斷強大的蘇聯,而一手把持日本戰時經濟的岸信介,成了美國意圖恢復日本經濟的最佳人選。

6、 問鼎首相

逃過戰爭懲罰的岸信介在回鄉務農安靜的過完餘生,還是重返日本政壇重振日本經濟的選擇上糾結了很長時間,最後在家人的勸說下,岸信介決定重返日本政壇。1949年12月,岸信介創設了箕山社。該社表面上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股份制公司,實質上是岸信介組建新黨派的活動中心。1952年4月15日,美國方面決定撤銷岸信介的解除公職處分,從此岸信介便可以正大光明的參加政治活動。與此同時許多撤銷解除公職處分的舊政治家開始湧向政界。他們大多都是岸信介的追隨者。1953年4月19日岸信介參加議會選舉當選國會議員。重返政界的岸信介很快成為政界引人注目的中心人物。1957年1月31日岸信介代理當臨時總理大臣,並應付第26屆國會施政演說。3月21日,在自民黨大會上,岸信介在投票總數476票中獲得471票,出任自民黨第三任總裁,就任日本第56任首相,從此日本進入岸信介時代。

由於岸信介豐富的人生經歷、出色個人能力以及強悍政治手腕,遂被日本政界稱為“昭和之妖”。

首相候補-安倍晉太郎

安倍晉三政治家族史

1、 悲慘的少年時代

1924年4月29日,安倍晉太郎出生於東京新宿日赤醫院。在晉太郎出生之前其父母已協議離婚,孩子出生後歸安倍家族。所以晉太郎一出生便失去了母親,被家族裡的大嬸接回親戚家撫養。就這樣,安倍在缺少母愛的複雜家族環境下長大成人。安倍晉太郎從小受其從政父親的影響較大。勵志走父親的從政之路,先考入東京帝國大學,然後通過父親安倍寬的人脈資源進入政壇。結果準備參加戰後首次大選的安倍寬不幸於1946年1月病逝。致此安倍晉太郎父母雙亡,成了名副其實的孤兒。安倍本想繼承父親的政治遺產,不過他才22歲,還沒有被選舉權。只得回到大學繼續學習。

2、 進入報社,尋求靠山

在日本,出身和人脈關係是立足政壇的必要條件。沒有顯赫的政治家族或強硬的人脈關係,是很難在政壇立足的。所以安倍晉太郎在1949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每日新聞》報社工作,想通過報社的工作結交政壇權貴。在作為記者採訪岸信介時,被岸信介看中,岸信介將長女介紹給安倍。想讓安倍繼承自己的政治資源。(其實岸信介自己也有兒子,但其兒子對政治不感興趣,岸信介出於無奈,只能為女兒物色人選,讓女婿繼承其政治衣缽)。致此,安倍晉太郎從無依無靠的孤兒搖身一變成為日本顯赫家族的一員,併成為該家族的重點培養對象。

3、 借力岳父,步入政界

隨著岸信介在日本政壇的再次崛起,安倍晉太郎的仕途也是一帆風順,安倍跟隨岳父從私人秘書做起,不斷積累政治資源。1958年岸信介為了穩定政權,解決眾議院,重新舉行大選。安倍晉太郎感覺自己可以藉此機會一展政治抱負。極力勸說岳父幫助自己競選議員。在岸信介的暗中支持下。安倍晉太郎以選區得票第二的名次下,順利當選。從此正式步入日本政界。

4、 正視歷史,創新外交

雖說安倍晉太郎是岸信介一手培養起來的政治家,但安倍晉太郎與岸信介的政治理念有所不同。岸信介屬於鷹派政治人物。不承認日本的侵略戰爭,對東南亞很多國家,特別是中國採取敵對態度。致力於恢復日本的軍事力量。而安倍晉太郎在擔任日本外相期間,致力於恢復與東南亞國家的正常邦交關係。幫助東南國家發展經濟,促進日本與各國的交流合作。使日本在其擔任外相期間的國際地位逐步提高。

5、 因病去世,無緣問鼎

安倍晉太郎的政治命運與其父安倍寬有許多相似之處,安倍寬是在競選時不幸病逝。安倍晉太郎是在距首相之位只有一步之遙時不幸病逝。安倍晉太郎曾與竹下登私下約定先讓竹下登任日本首相,安倍晉太郎任下任首相。

戰後最年輕且任期最長首相-安倍晉三

安倍晉三出生於地道的政治世家,被譽為純種政治家。外祖父岸信介曾任兩屆日本首相,其父安倍晉太郎官職日本外相。

安倍晉三政治家族史

安倍晉太郎的突然去世,加速了安倍晉三在日本政壇的前進步伐。竹下登,小泉純一郎等首相均為安倍晉太郎的智友及下屬,安倍晉太郎死後,安倍晉三完全繼承了父親的政治資源。政界大佬為彌補安倍晉太郎的政治遺憾,都不遺餘力扶持安倍晉三。在小泉純一郎的一手扶持下,安倍晉三逐步走上政治巔峰。

安倍晉三繼承了其外祖父與其父親的政治特色。不遺餘力修改美日安保條約,為日本成為正常軍事化國家而奔走勞碌。並且像其父親一樣,秉持務實的外交政策。加強和中國、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經濟交流。安倍晉三是一個及其務實主義者,甚至為了國家利益而不顧自身形象。我們經常從視頻上看到和很多強國領導人會晤時表現得過於“低三下四”。

安倍晉三首次擔任日本首相時,由於太過年輕,嚴重低估了美國對日本控制能力。他在任期間由於加強同中國和韓國的經濟與政治合作的力度過猛,觸犯了美國在東亞的戰略佈局。被美國推翻內閣,跌落政壇。七年之後,當安倍再次成為日本首相時,比原來要謹慎多了。不過度觸犯美國在東亞利益。這也是至今為止中日韓自貿協定談了這麼多年還沒談成的根本原因。拋開歷史因素,其實三個國家同屬東亞,有著先天的地理優勢,又屬於同一人種,都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三國領導人都想聚在一塊共同發展。可惜日韓在政治與軍事上沒有自己的話語權,要看美國老大的眼色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