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嗜書如命的日子

那些嗜書如命的日子

書對於一個人有多麼重要,要看他願意拿什麼去換取一本書。英國作家科貝特一度生活困窘,在書店裡他用買麵包的錢買了一本書。當時的科貝特食不果腹,但他卻在麵包與書籍之間毅然選擇了後者,足見他對書籍和閱讀的喜愛。

曾經,我也對書籍有著近乎痴狂的迷戀。小時候,我的家境不富裕,一本書有時對我而言如同“奢侈品”。因此,在那個缺少書籍的鄉村,我總是把一切能找到的可讀物品認真讀完。有時實在沒有書看,我就用糊窗縫的舊報紙來滿足自己貪婪的閱讀慾望。一本書在手,一字一句我都會細細看過,就連報紙中縫的幾筆文字都不願意放過。村裡有人見我讀書的瘋狂勁頭,笑我著了魔。我頭都不抬,繼續把臉埋在書裡。

對書的這種痴戀,讓我鬧過不少笑話。一次,一位遠房親戚來家裡做客。平時,我好安靜,家裡來客我總暗暗盼著他們趕快離開。唯獨那一次,我卻對這位並不熟悉的遠房親戚十分熱情,本來此人打算午飯後便離開,我在父親身旁幾番“慫恿”,終於讓父親又盛情邀請他多留了一個下午。也許是為了路上了解悶兒,這位親戚隨身帶了一本書。那一個下午,我埋頭苦讀。聽著牆上的鐘表滴答作響,我努力與時間賽跑,要把那本書完整地保留在我的記憶裡。

還記得,為了看糊牆的報刊上的文字,我在同學家的牆邊“面壁”了一個下午;為了借一本書,我趕了幾公里的路,冒雨去一位親戚家。為了書,我的執著難以想象。多少次,父母大聲呼喊我吃飯,都未曾喚醒沉浸於讀書快樂中的我,無奈的父母只能走過來搖動我的身體。家裡的房屋十分狹小,有客人前來或是逢年過節,小屋內總是熱鬧到令人眩暈,可若是此時有一本書在手中,我總能在惱人的嘈雜聲中靜靜地閱讀。當我得到閱讀機會的時候,整個世界似乎都超脫於我的意識之外。

父親看到了我對書籍發自內心的熱愛,他從微薄的收入中節省出一筆錢,為我從郵局訂閱了兩年的《兒童文學》。此後的日子,成了我兒時最幸福的讀書時光。每一次郵遞員大叔的自行車鈴響起,我都會激動萬分,迫不及待地衝出門去,迎接新刊物的到來。那兩年的24本刊物,被我不知反覆閱讀過多少遍,新書總被翻看到書頁微微泛黃,邊角也有些折起,我的文學夢也在這書海中悄然起航。

稀缺總帶來珍惜,豐盈後卻往往不再珍視。如今,面對圖書館書店裡令人目不暇接的書籍,閱讀的慾望卻正在急速減退。感謝那些嗜書如命的日子,它讓我永遠銘記書籍的可貴,讓我有理由重新拾起閱讀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