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不起來」,伊朗礦工躲開了戰爭卻逃不過「告密」

不打仗了。當地時間 1 月 8 日上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對美伊兩國關係,給出了準備好擁抱和平的答覆。

雖然早就判斷這場仗打不起來,但在得到特朗普的明確態度後,懸著一顆心的比特幣礦工劉武(化名),鬆了一口氣:警報解除,礦場安全。不過,隨著這兩天,全世界又因「伊朗軍方承認因人為失誤擊落 752 航班,導致機上 176 人全部遇難」的消息震驚不已,剛剛穩定下來的局勢,會不會再起波瀾?

剛從伊朗回到深圳的劉武,在聽到飛機被擊落的消息時心有餘悸,自 2018 年 6 月進軍挖礦行業後,他一直負責伊朗礦場的策劃與招商。經過一年多的緊張籌備,去年 7 月,擺滿從國內運過來的礦機的工廠,才剛剛響起轟鳴。

選擇在伊朗開設礦場,是一個大膽的決定。這個位於波斯灣東邊的中東國家,被加密從業者認為是個挖礦天堂,這裡低至 3、4 分錢的電費,遠低於國內,也因為如此,不少來自中國的礦工,不遠萬里,來此建廠。

不過,這裡,絕非想象中「遍地是黃金」。多位來自一線的礦工告訴我們,舉棋未穩的監管機構,加上喜好告密的伊朗人,是阻斷中國礦工前往該國淘金的重要原因,而日漸成熟的掮客隊伍、不斷高企的佣金費用,正壓縮著兩國挖礦收益的差距。

這一次,礦場主或許不會緊急回撤,但正在觀望的礦工們,可真要掂量掂量了。

礦工們都說,這場仗打不起來

伊朗,礦產資源豐富,石油分佈各地,和眾人的想象一樣,因為黑色黃金,這個國家擁有著難以想象的財富。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創業者,嗅到了賺錢的機遇,早早來到了此地。


不過,這個位於軍事要地中東的國家,並不安定。這一次,美國突然空襲事件這一切,暫時還影響不到加密礦場。


「仗打不起來」,伊朗礦工躲開了戰爭卻逃不過「告密」

就在確定兩國不會再起戰火後,礦場主吳邱告訴區塊律動 BlockBeats,消息剛出的時候,確實擔心礦場安全,但經過冷靜分析,大家基本達成了一致結論:爆炸地點不在伊朗境內,與當地礦場有段距離,暫時不會影響到礦場,恐慌沒有必要。


此外,還有礦工甚至認為,這就是一場「爭奪資源的陰謀」,因為這件事足以影響全球石油價格,甚至相關國家匯率,「本來傳出美伊兩國要打仗的時候,很多人暫停股票交易,甚至已經清倉,另一方面,軍工企業股票則出現了逆勢上漲,隨後,美國要和平的消息傳出。」最終收益的只會是軍火商,他們認為,在沒有更多壞消息的情況下,這場仗打不起來。

而目前正張羅著十六萬千瓦礦場(投入在千萬元級別)的劉武,也持同樣的觀點,即便在最緊張的情況下,他們也沒制定計劃「撤出」伊朗,這時候距離去年 7 月,礦場走上正軌才不過六個月。

劉武所在的稀有金屬公司已經在此國經營了五、六年,他是公司外派伊朗的一位高管,在當地累積了不少的政府、人脈資源,能接觸挖礦純屬意外。「之所以知道挖礦,是 2018 年下半年有人找上了我們,想找團隊幫忙搭建礦場。」

劉武后來才知道,當時的比特幣價格,曾一度擊穿多款礦機關機幣價,很多礦工不得已只能將礦機「稱斤甩賣」。當時,聯繫他們的人中,就有不少剛從四川等地收購了大量二手礦機的礦場主。藉此機會,他順道瞭解了比特幣和挖礦,在意識到這是門暴利生意後,很快與幾個朋友達成合夥,開始找人、找錢、找關係,籌備搭建礦場事宜。

大多數情況下,電價高低,是礦場盈利與否和能否存續下去的重要因素。

伊朗低至幾分錢的電費,讓來此挖礦的創業者,可以暫時忽略這個要素。但除了電,要想在伊朗搭建礦場,還必須找到合適的場地和夥伴,或者說協調好當地關係。

藉助自己所在企業的背景,劉武的礦場在合規方面並沒有遇到任何阻礙。「我們是目前伊朗唯一一家獲得挖礦牌照的公司,」他強調,「這個牌照足以讓我們在伊朗境內合規進行挖礦業務。」根據劉武的表述,一般政府在選擇發放牌照的企業上,只會選擇那些實力深厚、規模較為龐大,並對當地經濟有貢獻的公司。

對於合規,挖礦「正規軍」無需擔心,但這一條,則直接鎖死了那些小型礦場的出路。

「如果沒有牌照,礦機要想通過海關並不容易,」之前,也確實發生了違規礦機入關被海外人員查扣的事情。劉武介紹說,這個大小隻有中國九、十個省份大小的國家,政府對加密貨幣挖礦並不「感冒」,礦場能夠存在的最低限度是不影響當地居民。

「不少與小電廠合作、根基不深的礦場,在被罰款後,都不敢挖了。」

另一位礦工老 L 則更加直接,直言「搞關係」就是決定在伊朗挖礦收益的重要原因。「主要看當地人狠不狠,一般他們都會拿走 50% 的收益。」他告訴區塊律動 BlockBeats,從中賺走不菲傭金的,大多數是中國人。

這些來往於中國、伊朗兩國的掮客,一邊向國內投資者,描繪著國外低廉的電費和宏大的願景,轉頭,又穿梭於伊朗境內大大小小的電廠,與當地人談笑風生,力圖促成合作。除去抽傭,按照電價來算,目前到伊朗挖礦的成本,基本上已經摺算為 3.5~3.7 毛,「如果不是有充足的準備,根本做不起來。」

不過,即便走完上述所有流程後,礦場主們還可能面臨另一個不可預知的挑戰:告密。

「伊朗人很愛告密」

伊朗不是個不允許加密挖礦的國家。


早在去年 7 月 14 日,伊朗工礦業和農業商會的一名官員稱很快推出一種由黃金支持的加密貨幣,這種貨幣將可以在央行的許可下進行開採。一週後,伊朗工礦業和農業商會宣佈,伊朗政府經濟委員會批准建立加密貨幣開採機制。另外,在礦機進口上,伊朗海關總署也確定了關於礦機設備的稅率標準,礦機被視作一種計算設備,享受與計算機相同的稅率標準。

這意味著,在伊朗挖礦已經獲得官方許可,但隨著合規而來的,是上調的電價。

根據在伊朗挖礦的礦工介紹,新標準下,挖礦的成本已經上調至相當於 0.05~0.07 美元的 1 度電,在加上其他的費用和成本,這樣的成本已經與國內不相上下。這樣的背景下,很多規模不大、關係不到位的小礦場,「被迫」轉入「地下」,尋找低價電。但這樣的日子並不好過。

「在新規出臺後,地方政府出臺了通知,對違規礦場陸續被查禁。」已經在伊朗工作多年的劉武告訴區塊律動 BlockBeats,伊朗人還有一個特徵,很喜歡對外來人員的不法行為進行告密,政府利用這點,充分發揮群眾力量,鼓勵人們對違法挖礦行為進行告發,「據說還給舉報人,相當於礦場價值 20% 的獎勵。」


「仗打不起來」,伊朗礦工躲開了戰爭卻逃不過「告密」

去年 6 月,因礦場違規用電,伊朗政府查封了 1000 臺礦機


也就是說,即便這些小礦場主們,躲過了戰爭,也很難逃開「告密」。「低價的電費原本就是惠及本國的居民,由於加密貨幣挖礦本身對國家沒有什麼幫助,政府被薅羊毛了肯定不樂意。」劉武表示,導致現在很多小電廠不敢跟小礦場合作,不少中國礦工因此幹不下去了。

此前,還有媒體報道稱,伊朗還出現了由於礦機噪音巨大,導致被當地人舉報,最後礦機被當地部門扣押的情況。

海外挖礦是不是門好生意?

事實上,無論是親身前往伊朗等中東國家,抑或遠赴冰島、俄羅斯,還是南下馬來西亞、越南等南亞國家,無數礦工甘願從熟悉的祖國,去到舉目無親的國度,找尋挖礦的最低成本,均是利益驅動。


對加密礦場主來說,無論是國外和國內,決定要不要挖礦前都會面臨類似的問題,比如電費,比如礦機成本,以及廠房建設、設備、網絡、人力和運維等等支出,由於後幾類浮動空間有限,因此,目前能促使礦工奔赴全球尋找機遇的,更多是電價使然。

因此,也就出現了依據電力費用計算,委內瑞拉挖出一枚比特幣僅需 531 美元,成為全球挖礦成本最低國家;伊朗僅 4 分錢電費、馬來西亞有免費電力等噱頭吸引國內礦場主前赴後繼,趕赴他國尋找「最優挖礦場地」的例子。

事實上,在這些低價電力的背後,還暗藏著不少不易為人所知的「坑」。


「仗打不起來」,伊朗礦工躲開了戰爭卻逃不過「告密」


比如因為挖礦、電力設備龐大,伊朗船小等客觀原因,礦機從通過海關到陳列完畢,加上打點地方關係,至少需要近一年的時間,此外,如果不是合規礦場,還面臨著當地居民不可預知的告發;委內瑞拉電費確實低廉,但頻繁的停電和外來礦工被綁架、被勒索的事情更是家常便飯。

而曾經被礦工稱為挖礦理想國的冰島,在獲得絕佳的低溫散熱環境的同時,又面臨著當地電力不足,建造更多水壩和發電站破壞當地自然環境的困境。對這些在全球遷徙流浪的礦工而言,融入當地環境已經是一個相當高的壁壘。

不過,在加密生態中,資深的礦工一直是對風險和利潤最敏銳的一批人,也正由於礦工對利潤的孜孜不倦追求,才讓加密挖礦發展至今,成為具備了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行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