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柏林危機,美軍空投養活了一座城,200多萬人無一餓死

第一次柏林危機是冷戰時期,美國蘇聯圍繞德國問題展開的一次利益博弈。蘇聯試圖封鎖西柏林與外界物質、人員的往來,逼迫美國等西方國家放棄西柏林。而此時的美國非但沒有屈服,反而採取大規模空運的方式,成功應對了這場危機。

第一次柏林危機,美軍空投養活了一座城,200多萬人無一餓死


1948年3月30日,蘇聯駐柏林軍事長官通知美國駐德軍事長官,蘇聯將從4月1日起對柏林實行交通管制,檢查所有通過蘇聯控制區美國人的證件,並檢查所有的貨物以及私人行李。

4月1日,蘇聯正式封鎖了柏林,並攔截美英等過往車輛。3日從漢堡和巴伐利亞到柏林的陸上交通也被蘇聯封鎖。

4月25日,華盛頓的決策層經過多次討論,最終決定採用空運的方式來應對此次危機。


第一次柏林危機,美軍空投養活了一座城,200多萬人無一餓死


杜魯門宣揚自由世界面臨共產主義的全面擴張的威脅,美國必須擔負起西方世界免遭危害的義務,因為上帝已經將領導世界的責任交付給了美國,美國是“上帝選民”。


第一次柏林危機,美軍空投養活了一座城,200多萬人無一餓死


在這次柏林危機當中,美國處於履行保護德國人的義務,更加考慮到英法等西歐國家對美國的看法。從廣義上講,這是關乎美國榮譽的一次行動,因為國際交往當中,信息是不對稱的,時常會用臆測的方式,來決定對某個國家的信任。

對於這些日漸衰落的西歐國家來說,堅持兩極格局還是不結盟的獨立自主,往往是一念之間的選擇。如果加入美國陣營也獲得不了安全感,那麼何必要走向結盟呢?


第一次柏林危機,美軍空投養活了一座城,200多萬人無一餓死


因此美國通過不斷空運物質,來維繫自身在西歐國家心目中地位,讓他們相信美國堅定對抗蘇聯,堅守歐洲的決心。

從1948年6月底一直持續到1949年5月初,美國空軍對柏林的大規模空運持續了整整324天,共飛行2萬7千餘架次,運輸了包括食品、燃料、藥品和衣物在內的2億3千萬噸物資。

生活在西柏林的200多萬德國百姓,幾乎所有的物質都需要美國來空運,從食物、藥品,到生活用品,甚至紙張等都需要美國空運。

美國在有限時間裡平均2分鐘就會派遣一架運輸機飛到西柏林,這也創造了一個人類奇蹟,完全依靠空運來供應一座城市,在此期間,美國保證了沒有一個西柏林居民餓死。


第一次柏林危機,美軍空投養活了一座城,200多萬人無一餓死


美國在這次空運過程中,不但空運了百姓的必需品,還在節日裡,給孩子們投放了各類禮物與糖果,因此很多孩子稱呼這些飛機為:“翅膀叔叔”。

這些糖果來自於美國百姓自發的捐贈,這次西柏林危機,還助長了美國的愛國熱情。此時正值美國大選,85%的美國人表示不能因為受到威脅而撤出柏林。


第一次柏林危機,美軍空投養活了一座城,200多萬人無一餓死


在此次危機期間,西柏林新聞媒體也異口同聲稱讚美國的空運行為,而且西方媒體也是一致誇讚美國這次的行為是最偉大的人道主義救援行為,它使200多萬無辜的德國百姓,免受了成為東西方衝突的犧牲品。

美國通過大規模的空運行為,取得了軍事手段之外的國家軟實力的擴張。通常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是一個國家的硬實力,而軟實力是一種吸引他人信任,是軍事、經濟制裁等所獲得不了的一種實力。是其他國家追隨你,羨慕其價值觀的,並且依照它為榜樣的一種實力。

第一次柏林危機,美軍空投養活了一座城,200多萬人無一餓死


美國在二戰以後的軟實力,是自己一步一步打造出來的,並非完全依靠自己強硬的軍事實力,以及經濟實力來實現的。同時冷戰也給美國一個很好的舞臺,通過第一次柏林危機,成功抵禦蘇聯的滲透與擴張,成為其繼續領導西方世界的“試金石”。

同時空運行動也反映出的美國軍事、經濟等硬權力上的強大優勢,增加了西歐各國家在華盛頓援助下抵抗莫斯科威脅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