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有這樣一部美國影片,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上映,每一次都引起轟動;儘管它講述的是一個悲傷苦澀的愛情故事;

影片中的男女主演從未到過中國,卻在中國擁有大量影迷;它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影片,卻取了一個充滿古典韻味的中文譯名;

影片的主題曲是一首蘇格蘭民歌,但在中國流傳甚廣。

該片在中國的成功傳播令美國人也感到愕然,因為它在美國本土已埋沒在好萊塢流水線生產的巨量產品中被人淡忘。

而在中國觀眾心目中,這部影片詮釋的愛情是永恆的,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就像一壺歷久彌香的陳酒,被感情細膩的東方人反覆品味。

時光沒有減退黑白畫面的美麗, 影片經典橋段和對白被一代代中國大學生在英語聽力課、口語課上反覆練習,但那份感動卻和半個多世紀前一樣,沒打半點折扣。這部超越時間跨度,超越東西方文化背景,“牆裡插花牆外香”的美國影片就是——《魂斷藍橋》。

Myra Lester: I loved you, I've never loved anyone else. I never shall, that's the truth Roy, I never shall.

瑪拉·萊斯特:我愛過你,就再也沒有愛過別人。我永遠也不,那是千真萬確的,羅伊,永遠也不會愛上其他人。

——《魂斷藍橋》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魂斷藍橋》是根據普利策得主羅伯特·肖伍德 (Robert E · Sherwood) 同名舞臺劇改編的,影片原名《滑鐵盧橋》,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倫敦一位芭蕾舞女演員瑪拉和青年軍官羅伊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瑪拉與羅伊真心相愛,羅伊不顧上流社會對舞女的偏見和瑪拉結婚。戰火無情,兩人還沒來得及到教堂舉行婚禮,羅伊接到軍令重返戰場。日後瑪拉在正往名單上發現羅伊的名字,頓時心灰意冷,為生機淪落風塵。然而造化弄人,瑪拉和羅伊意外重逢,方知“陣亡”是個誤會。羅伊興沖沖帶瑪拉回家,瑪拉卻不堪內心折磨,在滑鐵盧橋上自殺。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是當紅影星羅伯特·泰勒與費雯麗,導演茂文·李洛埃以擅拍雅俗共賞的影片而馳名,因《翠堤春曉》獲奧斯卡攝影獎的約瑟夫·如頓堡出色的攝影技巧更為影片增色不少,這個製作班底在好萊塢堪稱頂級。《魂斷藍橋》由米高梅公司出品,1940年4月20日在美國首映,曾獲第1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原創音樂兩項提名。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女主角費雯麗)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男主角羅伯特泰勒)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影片拍攝現場照)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儘管該片在美國本土反響不俗,但要論到影響的深遠以及觀眾痴迷的程度,卻遠遠不及中國。

影迷視角

中國影迷將該片列為“50部畢生要看的電影”前三名,被譽為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影片之一。

多位中國資深電影人對該片也情有獨鍾,如電影學院老教授汪流,周傳基,電影導演謝晉等毫不諱言對這部影片的喜愛。

創作角度

也可見到濃郁的“藍橋”情結,最直接的例證莫過於《魂斷藍橋》在滬上映後,藝華公司在1941年推出同名影片,片中主題曲沿用原片重新填詞,由女主角李麗華演唱。時隔六年,中電二廠又推出王丹鳳主演的《青青河邊草》,該片同樣是根據《魂斷藍橋》改編的愛情悲劇。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李麗華)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王丹鳳)

電影懋業有限公司1964年攝製的《一曲難忘》,也是請定居美國的張愛玲根據《魂斷藍橋》創作的。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這種發生在中國影壇的“馬太效應”,耐人尋味,究竟是哪些因素造就了《魂斷藍橋》在中國持久不衰的吸引力呢?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已經是五光十色的時尚之都,也是電影業發展最迅猛的地方。大量好萊塢影片傾銷到中國,培養了一批忠實的觀眾。

在此期間出現過兩個峰值:1934年上映的美國片345部;1946年為352部。美國學者瑪麗·坎柏在《在上海繁華夢:1949年前中國最大城市中的美國電影〈疑問中提到:“1933年的統計顯示,上海37家影院有19家主要放映美國片;30年代上海上映的影片約有85%是美國片……米高梅出品的《魂斷藍橋》和《出水芙蓉》是上海當時最流行的兩部好萊塢影片。”

《魂斷藍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中國上映的,由於《亂世佳人》此前在上海熱映過,費雯麗早已為上海觀眾所熟悉,對她的關注度相當高。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魂斷藍橋》在滬上映前,電影刊物作了大量介紹,尤以《大華影訊》最為詳盡。《大華影訊》是大華劇院的宣傳刊物,該劇院握有米高梅公司影片在上海頭輪上映權,與美方聯繫密切。許多影評人競相撰文,如第10期《大華影訊》刊出亭亭的《集各界藝人之心血結晶,滑鐵盧的晨曦》,對影片製作班底作介紹,接著從第14期開始連載《魂斷藍橋》電影小說,總共刊出37期之多,介紹幕後花絮和演員生活趣聞的小文章更多。

好萊塢往事|永遠的費雯麗,一部《魂斷藍橋》叩開所有人的心扉

(資料圖:《大華影訊第二卷第六期》)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當年《魂斷藍橋》宣傳造勢是相當成功的。1940年11月,大華大戲院首映該片果然引起轟動,觀者無不潸然淚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魂斷藍橋》再度在上海上映,由於剛經歷了戰爭,影片故事與現實更貼近了,又一次產生轟動效應。

20世紀80年代,《魂斷藍橋》第三次在中國上映,由於上海電影譯製廠演員劉廣寧、喬榛配音,更具獨特魅力。劉廣寧甜美圓潤的聲音似乎令費雯麗的原聲相應失色,是中國影迷最經典的版本。

進入90年代以後,該片又染成彩色再次發行,由丁建華和喬榛配音。直到今天,中國各地的影院舉行老電影回顧展時,《魂斷藍橋》仍是保留片目。

怎麼樣,聽了竹子的敘述,

有沒有感覺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跟現在是不是有點類似?

追明星,寫影評也是慣用的套路,

就是在各種電影雜誌的推波助瀾下

有著費雯麗擔綱主演的《魂斷藍橋》

在大上海未映先火。

那麼《魂斷藍橋》還有什麼獨特魅力讓

中國觀眾持續幾十年魂縈夢牽呢?

下期竹子跟你繼續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