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廁所你手洗了嗎?不洗手會要人命?洗手是一種挽救生命的習慣

我們從小就接受“飯前便後要洗手”的教育。但是還是有人問:“為什麼上完廁所一定要洗手?天氣冷不愛洗手,我又沒有用手擦屁股,為什麼一定要洗啊?,不洗手又不會要人命!”

上完廁所你手洗了嗎?不洗手會要人命?洗手是一種挽救生命的習慣

為什麼上完廁所要洗手?

細菌可以在廁所裡存在很長時間,可以說,每次去廁所都是一次“死亡之旅”。因此需要在出來之前進行充分地清潔。上廁所後,尤其是大便之後,儘管手指上沒有任何明顯的排洩物,也應該充分地清洗乾淨。

上完廁所你手洗了嗎?不洗手會要人命?洗手是一種挽救生命的習慣

因為人體糞便攜帶大腸桿菌,志賀氏菌,鏈球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病原體。此外,人們可以通過觸摸已被病人糞便或嘔吐物汙染的廁所器皿沾染諾如病毒,如果不慎將細菌通過雙手進入消化道,將會導致腹瀉,嘔吐,噁心和胃痛。 與糞便相比,尿液要乾淨得多,儘管它並非完全無菌。使用小便池的人可能認為他們不需要洗手,可以明確告訴你廁所裡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其他微生物和細菌。即使你自己的雙手乾淨,你能保證使用公共廁所的其他人也是同樣的乾淨嗎?如果無法保證,那麼還是多洗手吧。

上完廁所你手洗了嗎?不洗手會要人命?洗手是一種挽救生命的習慣

俗話說:病從口入,但是入口之前,經過的是手,所以,細菌的大部分來源都是手。空口無憑,咱們用數據說話(數據來源於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有80%的接觸型疾病是通過手傳播的!接觸型疾病可不僅僅是與他人接觸,自己拿食物、觸碰自己的嘴巴、眼睛、鼻子等,都是屬於接觸型疾病。比如孩子最常見的腹瀉,就是因為用感染了細菌的手,接觸食物,然後,像沙氏門菌、大腸桿菌等就隨著食物進入口中了。還有感冒、流感,以及可怕的肺炎,都是由於感染了細菌的手再通過觸摸臉部等感染的。

上完廁所你手洗了嗎?不洗手會要人命?洗手是一種挽救生命的習慣

洗手是一種挽救生命的習慣

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護士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在她工作的英國醫院啟動了洗手規則和其他衛生措施。那裡的死亡率下降了三分之二。這些證據表明適當的衛生習慣可以挽救生命。事實上,我們在預防感染方面還遠遠不夠完美。在一天中勤洗手都有助於阻止多種細菌,真菌和病毒的傳播。即使是快速的沖洗也可以幫助抵抗一些導致感染的細菌。手部衛生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要想預防這些病的發病率,就得從好好洗手開始。有研究發現如果學校重視洗手問題後,學生因為呼吸系統導致的病假減少了24%,因胃部不適導致的病假減少了51%。研究也發現對於頑固的腹瀉,只要注意給孩子洗手,就可以減少50%的腹瀉率。另外,好好洗手,像孩子常見的像感冒、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可以降低20%。

上完廁所你手洗了嗎?不洗手會要人命?洗手是一種挽救生命的習慣

關於洗手的三點建議

首先,不要擔心水的溫度。研究證實,這並沒有什麼不同。

其次,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且最好搓起沫。花5秒鐘洗手就可以幫助減少細菌上的細菌量,但20秒更好。

第三,在你離開房間之前把手擦乾。這個步驟很關鍵,因為溼手比干燥的手更加容易轉移細菌。如果你的手還處於潮溼的狀態時,就去觸摸廁所的門把手,那麼將實際上沾染更多細菌。

上完廁所你手洗了嗎?不洗手會要人命?洗手是一種挽救生命的習慣

最後,專業的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溼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側指縫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洗掌側指縫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 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洗指尖 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上完廁所你手洗了嗎?不洗手會要人命?洗手是一種挽救生命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