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為什麼覺得家人的關心很煩?

bsdjfb


1、抑鬱症患者大都是把心靈關閉在自己世界的人,對於他自己世界之外的東西大都是冷漠的。家裡人的關心他是接收不到的,因為他們已經關閉了與外部世界接觸的大門。

2、對於抑鬱症患者,必須進行及時的治療,去專業的醫院,由專業的醫生進行診療,否則只會越來越嚴重。自愈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海洋親子說


我沒有得過抑鬱症,但我遇到過精神狀態很不好的人,我不好到什麼程度呢?去他家裡,你就見到他坐在床上,背靠著牆不想說話,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甚至不願意看到他媽媽進他的房間。那天我去他家,我看到他明明是因為心理和精神上有壓力,只是無處發洩而已,這時候他媽媽卻並沒有察覺自己兒子的真實需求,而是去廚房洗了一個蘋果給他,


結果這個舉動反而招致兒子更強烈的敵對情緒。當時我很不理解,覺得別人是為你好,給了你一顆蘋果,你非但不感謝,還將別人趕出來,實在不可理喻。


現在我好像明白一些了,當一個人長期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身邊沒有一個理解他的人,唯一和自己最親的母親,完全“看不見”自己的痛苦,這時候他一定很孤獨。後來我長大了,才知道他媽媽患有精神疾病,有時候也會歇斯底里,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母親,又怎麼可能察覺自己的兒子正在遭受精神上的煎熬。


對於抑鬱症症患者,他們不是不知道感恩和感謝,他們只是找不到一個可以完全理解自己的人,這種深深的孤獨感,對別人表面上敷衍的關心,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來。你的幫助對於他們來說更讓他們有種不被理解和接納的感覺。


尤其有些人,在不能理解抑鬱症為何物的時候,用一些:“想開點,勇敢一點。“這樣的話,只會讓他們更加感受到被排斥和不被理解。一個人感冒了,已經很不舒服了,你卻只對他說你怎麼那麼脆弱,這不是關心,也不是真正的理解,所以才會讓人感覺很煩。


伊輝媽


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都只顧自己的小家庭——一畝二分地;不需要的時候,就像只蒼蠅整天“嗡嗡嗡”,只會說教和虛偽的關心。

比如哥哥總是喊我去醫院找專家治抑鬱,但是看病的錢從何而來?用想的嗎?還是畫的?說的是有我陪你去,但是那一天永遠是遙不可及的“明天”,永遠是你想去他不休息他有事或者他能去你不想去,久而久之就真的不想去了。

再比如疫情剛開始、武漢還沒有封城的時候,姐姐執意要我的位置,說沒有公交的士,她就騎著她的小電輪給我送點吃的和口罩。結果呢,兩天過去了都沒動靜,還是我打電話她,她才說公交的士都停運了她過不來。

不讓她來吧,她偏要來:軟磨硬泡死纏爛打要我發定位她。結果,來了嗎?沒有啊!連電話短信微信QQ留言什麼都沒有。

一邊高歌“我們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妹親姐妹,一邊又美滋滋的過著自己的小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

要我好好照顧小八,快遞都停了,家裡沒有鳥食了,咋照顧呀?後來是我逼得沒法沒事天天“逛淘寶”,終於找到漢口王家墩一家專賣鳥食鳥籠的店子,專門面向湖北省內雖說是漢口發武昌,也要等2-3天。一夥子買了十幾斤(可惜再多我也拿不了,也擔心放壞)。順便還推薦給其他鳥友們。

所以靠誰呀?除了自己。



ECHO


可能的原因分析有以下幾個:

1.抑鬱症患者常常伴有一定的焦慮情緒,焦慮症狀主要表現為煩躁不安,精神緊張,對外界事物敏感,此時對於外界的人或事物就容易產生厭煩,甚至是家人的關心。

2.有一部分抑鬱症患者伴有精神運動性激越症狀特點,表現為腦子反覆思考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情,思維內容無條理,大腦持續處於緊張狀態。但由於無法集中注意力思考一箇中心議題,因此思維效率下降,無法創造性思考。在行為上表現為明顯的煩躁不安、緊張,有時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但又不知自己為何煩躁。

3.抑鬱症患者的家人關心的話語或方式是否得當。比如鼓勵患者堅強,或是反覆不停追問患者為何心情不好,亦或是24小時不間斷的關注等不理解患者內心痛苦的關心方式,都會讓患者感受到不能被很好的共情,因此產生厭煩。


基於以上可能的原因,給您以下幾個建議:

1.作為患者嘗試在專業醫生那多瞭解自己疾病的表現及特點,客觀認識和接納當前的情緒狀態。

2.積極接受專業機構正規系統的治療方案,包括可能的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等,儘快將病情有所控制或緩解。

3.作為家屬也要多從正規渠道瞭解抑鬱症相關知識,學會如何與抑鬱症病人相處,包括溝通技巧等必要的護理知識。




精神心理科醫生顏峰


對於抑鬱症症患者,他們不是不知道感恩和感謝,他們只是找不到一個可以完全理解自己的人,懂他的人,心結永遠打不開,永遠有這種深深的孤獨感,時間一長,得不到釋放,釋懷便成了抑鬱症。對別人表面上敷衍的關心,他們一眼就能看出來。你的幫助對於他們來說更讓他們有種不被理解和接納的感覺。

尤其有些人,在不能理解抑鬱症為何物的時候,用一些:“想開點,勇敢一點。“這樣的話,去安慰,那是無濟於事的,反而讓他更加反感。只會讓他們更加感受到被排斥和不被理解。



奔跑的蝸牛大姐


抑鬱症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一種病。形成抑鬱症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總結起來無非患者,器量不大,心胸狹窄導致。多憂思,而鬱結成疾。抑鬱症的特點是不接受別人的建議,對別人所說的道理也不加思考,心裡的坎兒過不去,反反覆覆的想著這個事兒,又無出路。逐漸在心裡積壓,當突破心理承受能力時,多一死了之,以求解脫。家人的關心對於他們來說,沒有絲毫幫助,不能解決他們內因的困惑

,他們想的只是如何走出心裡的困境,突破這個障礙,對於心裡困境來說,沒有任何幫助的言語,舉動在他們眼裡都是心煩的事,不是隻家人的關心一件事。



明慧相學達摩相法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它不是心情不好,而是確確實實的一種疾病,抑鬱症初期可以用心理諮詢來做,但是中後期就需要配合藥物了。

1、作為家人,首先要鼓勵家人就醫,然後要按照醫生的吩咐按時定量吃藥,不可以隨便減藥停藥。

2、保持樂觀的精神。抑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而且,抑鬱症患者有很多負能量,作為家人一定不要被影響。不要給抑鬱症患者太多的要求,把她當成一個孩子,慢慢的引導,而且抑鬱症一般對自己有很強的負面預期,所以儘量要鼓勵他,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需要的,自己是在大家心中是有位置,很重要的,要讓患者感到存在的意義。

3、抑鬱症患者有自殺念頭也是很正常的。我們要正確引導他們,可適當和他們談起自殺這個話題,不要避而不談。多聽聽他們說話。

誰都不願意自己生病也很忌諱有人提自己的病情,更何況是抑鬱症患者。

抑鬱發作的主要表現就是心境低落、睡眠障礙等,家人總說自己的病情會加重精神負擔。

對有明顯心理社會因素作用的抑鬱發作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常需合併心理治療也需要家人的關懷和開導。

教會患者正確的認識自己:患者應該正確的認識自己,不要老是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這樣只會讓自己徒增煩惱罷了,不要老是認為別人都是十全十美的,而自己卻一無是處,要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這時治療抑鬱症最為關鍵的一步。


葛向榮


抑鬱症患者為什麼覺得家人的關心很煩?


因為家人常常給予的是同情和建議,沒有真正理解患者的感受。


1、抑鬱症患者需要的是共情而非同情,真正的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從心出發去理解患者的感受,可能是痛苦、也可能是歡樂,都沒關係,真正的表達理解,而不是同情。

2、抑鬱症患者需要的是陪伴和空間。用心的陪伴和給予患者空間感,能夠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和輕鬆而不是壓迫感、緊張、煩躁。


3、抑鬱症患者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接納和理解。


心理諮詢師魏偉


抑鬱症患者為什麼覺得家人的關心很煩,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回答!



第一,抑鬱症患者常常有一定焦慮情緒,座位患者嘗試在專業醫生那裡多瞭解下自己疾病變化和特點,真誠認識和接納當前自己的情況!


第二,抑鬱症主要表現為焦躁不安,精神緊張,對外界事物敏感,腦子反覆思考一些沒有目的事情,大腦常處於緊張的狀態,容易對人或事物產生厭煩情緒,又不知道為何煩躁!

第三,外不能理解抑鬱症為和物的時候,可以用一些鼓勵的話語,比如…想開點,勇敢點,這樣他們感覺到遇到什麼事情,什麼問題,就會好點!


總之,對於抑鬱症患者,他們意識裡感覺不到感謝和理解,他們一直找不到可以理解的自己人,你的幫助讓他們更覺得有種不被理解的感覺!


奮鬥的小勇


抑鬱症患者最顯著的特徵是,凡事很容易看輕、看不起自己,總覺得自己配不上別人的關心。這就導致了他們在對其他人的態度上,很容易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久了,就會容易造成他莫名的煩躁,總覺得他人的關心都是多餘的。

對於這種情況我想說的是,想要改變那就要先從改變他們的認知習慣和認知方式開始,你可以通過身邊一點點的小事,逐步培養他們對自我的認可度,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先讓他們學會自己看得起自己,覺得自己值得別人尊重,值得別人幫助。

當然,這件事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如果有條件,我建議,最好去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通過心理諮詢師的正向干預,幫助他治癒,效果會更好!

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點贊、轉發,加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