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驅動材料革新

記者 | 吳洋洋

攝影 | 肖 南

技術進步不僅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會對材料提出新的要求——無論是電動車所需要的更高效能的電池,還是時尚運動鞋需要的更具彈性的鞋底,都有賴於新材料的發現和應用。簡單說,我們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事物的功能不會有大改變,性能卻持續在變化。在科思創的首席商業官Sucheta Govil看來,共享經濟、5G通信、智慧城市等新趨勢都將進一步推動材料的革新。

市场驱动材料革新 | 未来访谈

Sucheta Govil是科思創的首席商業官。科思創是一家跨國聚合物生產公司,其業務範圍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聚合物材料的生產製造及用於諸多日常生活領域的創新性解決方案的研發。

Yi=YiMagazine

G=Sucheta Govil

Yi:材料行業是如何分工的?

G:石墨烯以及高溫超導材料並不在我們的科研範圍。我們的研發對象主要包括聚碳酸酯以及聚氨酯,我們會圍繞社會潮流延伸這些材料的應用場景,比如5G方面,我們基於碳酸酯技術和德國電信以及瑞典的UMEA設計學院合作,使得聚碳酸酯可以應用在5G基站外殼上,讓信號能夠更高效地穿透。我們在化學上基本的立足點是計算化學。除了化學方面的創新,我們認為材料創新也有必要與當今的數字化相結合,比如說機器學習和更高的算力。

Yi:很多終端公司都在自己研發新材料,這對上游的材料公司有何影響?

G:價值鏈下游的客戶都希望材料方面實現差異化,但是不管是汽車客戶,還是電信類的客戶,或者白色家電企業,我們發現他們越來越關注材料的可回收性,也就是說他們所要求得到的不僅是高性能的材料,同時他們也要求這些材料在生產、應用中帶來的排放盡可能得低。舉個例子,我們已成功開發使用二氧化碳來生產聚氨酯原材料的工藝,最終應用於床墊、運動地坪等終端產品。該工藝可以取代20%的石油,將二氧化碳的利用形成閉環。所以,我們在服務客戶的時候不僅僅是一個供應關係,而是非常注重前瞻性、去預見客戶在生產當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Yi:像科思創這樣的化學材料公司為何沒有涉足高溫超導、石墨烯等新材料的研發?

G:我們並不是不能去發明或研究,而是從研發的定位上,我們的定位就是要為大行業解決大問題而研發先進材料。如果在大目標行業中解決它當前問題時確實有全新材料的需求,我們也可能會採用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去研發這些材料。但目前來說,我們認為不管是汽車行業,還是基礎設施領域,我們以現有材料完全可以給出解決方案。比如對於傳導性、透明度、附著力、輕量化等高性能的要求,完全是可以以聚氨酯和聚碳酸酯來給出解決方案。所以我們並非不能在全新材料方面做科研,而是我們選擇圍繞市場需求尋求合理的創新方向,術業有專攻。

Yi:材料行業如何尋找增量市場?

G:我們的使命是幫助社會應對未來挑戰,包括像城市化、氣候變化、出行方式和工具多樣化等趨勢,以及解決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等問題。傳統行業已經出現了一些結構性變革。比如歐洲,年輕人越來越多地開始不打算買私家車,而是希望通過共享經濟出行。雖然目前我們是將大量精力投注於那些高增長、高利潤的行業,但我們也緊密關注未來可能會出現高增長、高利潤的細分市場,比如智慧城市。

Yi:具有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是哪些?

G:在可預見的將來,傳統細分市場仍舊會表現得非常出色,但是未來仍有一些新穎趨勢會出現。首先就是風能,中國在風能方面的潛力是巨大的,因為化石燃料畢竟是稀缺能源。在綠色能源方面,中國渴望邁開更大的步伐。我們在中國首發了聚氨酯作為原材料的新一代風機葉片,它可以使得通過輕量化的聚氨酯材料生產出更長更強韌的風機葉片。第二個潛力市場是5G,不管是5G基站的外殼,還是5G

手機,聚碳酸酯都可以扮演好角色。第三個細分市場是智慧城市,不管是智能交通,還是智慧家居,聚碳酸酯都可以在VOC(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方面做出更大貢獻。最後是智慧運輸,比如說像無人機這樣的新型智慧運輸工具的出現,我相信還是會給我們行業帶來很多機會。

Yi:城市的智慧如何體現在材料上?

G:首先,智慧城市的基本理念不是智能,而歸根結底是要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能效提高每個人的效率。因為是城市化帶來的挑戰使得我們開始追求和想象智慧城市,比如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人們要追求更舒適的生活,同時又要有相當便利的交通,而這些舒適性和便利性還要以綠色環保低排放的方式實現,這是城市化面臨的問題,也是智慧城市要解決的挑戰。

我們一直都在思考未來城市所需要的材料。北京大興機場停車樓的地坪塗料是我們提供的,它在耐用性、耐汙性、摩擦力等方面都有更好表現。除了材料,人工智能可以使得城市規劃更加智慧,意思就是說我們可以更好地去提高它的閉環能力,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計算,在設計環節就使得它具備閉環的循環經濟能力。

Yi: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對材料行業有何影響?

G:我們在化學方面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同時我們也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和超級算法,所以在科研中,我們也會充分運用人工智能以及超算來提高已有的或者是新材料的性能,確保我們研發的準確性和可預測性。

Yi:3D打印市場的發展是超出、還是低於你們的預期?

G:我們在3D打印或者增材製造方面做較大投資,不管是聚氨酯的3D打印材料,還是聚碳酸酯的3D打印材料,我們能夠提供跨材質的工具箱。在製鞋行業,我們可以使用TPU熱塑性聚氨酯作為材料來打印鞋材,這是已經落地的項目。另外,我們也可以通過聚氨酯材料的3D打印,製造更加輕量化、更舒適的助聽器。甚至在時尚方面,我們也可以通過3D打印旗袍。我們對於3D打印市場的發展還是非常滿意的,因為幫助客戶運用我們的材料實現可靠、高效的量產非常重要。從行業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市場目前的速度增長不是非常快,這裡面有兩個挑戰。一個是消費者的心態,消費者還是應該要更加開放地擁抱3D打印。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上來說,也應該創造出更多契機鼓勵3D打印市場的騰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