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一級能效空調降價200元,3月空調大戰難打響

格力一級能效空調降價200元,3月空調大戰難打響

全民直播、天天秒殺大潮中,一直按兵不動的格力終於出手了。3月,格力空調悄然啟動了新一輪降價,不再主推定頻,而是瞄準了變頻一級能效。天貓、京東、蘇寧三大平臺顯示,格力雲錦變頻一級能效掛機1.5匹價格2999元,1匹機2799元,比1月降價200元跌破3000。風采、京逸、寧炫變頻三級能效掛機1.5匹價格1999元,1匹機價格1799元,價格和雙十一的俊越持平,但增加了三款新機型。

和雙十一不同,格力這次既沒發聲明,也沒主打董明珠的店,而是在三大電商平臺小幅降價,試探市場反應。在董明珠的店查詢後發現,雲錦一級能效掛機價格為3699元,三級能效價格和電商價保持一致。

格力一級能效空調降價200元,3月空調大戰難打響

定頻空調在零售市場已近淘汰,變頻中三級能效佔到50%,一二級市場逐漸轉向一級能效,這是格力啟動一級能效降價的原因。美的、海爾已經把一級能效價格拉低至1999元(1.5匹)和1799元(1匹),這個價格從2019年雙十一保持至今,很難再降下去,變頻三級能效起步價也穩定在1699元和1499元。

格力和美的在三級能效上的價差約300元,格力要想把一級能效價差也壓縮至300元,需要繼續降價至2300元左右。考慮到庫存和終端銷售壓力,格力後續很可能繼續降價,並引入更多特價機型。

儘管業內對格力一級能效降價早有預期,但最終會降到什麼水平還需要觀察。如果格力繼續降價,意味著一線品牌高中低端價格全面下壓,二三線品牌生存空間被擠壓。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空調市場增長希望極小,降價進一步拉低了行業均價,全年很有可能繼續負增長。

01

這次美的不再跟隨格力降價,而是從調結構入手,迎合用戶的健康需求繼續推廣無風感和新風空調。美的一級能效1.5匹智清潔掛機從2999元降至2699元,無風感1.5匹掛機從4299元降至3999元,這類強體驗的高端機型本來更適合線下推廣,但眼下線下受疫情影響進入冰封期,給廠家推廣帶來了很大困難。

直播秒殺只是權益之計,且線上銷售也受到物流和安裝限制。奧維雲網數據顯示,1月空調線上銷售下滑了24.6%,線下則下滑37.4%,2月受疫情影響加劇,跌幅很可能擴大。

一年一度的AWE已經宣佈取消,原定於3月初舉辦的線下大促全部取消,代之以電商平臺、各地銷售公司和經銷商分頭推進的直播秒殺。嚴酷的現實逼著經銷商們轉型線上,對積極佈局線上的格力電器來說,這正是渠道改革的契機。

2019年底格力電器總部成立電商公司,雙十一初試身手即一鳴驚人。線上線下由總部統一部署,全國價格體系高度透明,打破了各地銷售公司的運營體系。空調產品型號多、價值鏈長,隨著用戶消費迴歸理性、渠道高度細分,精簡型號、壓縮渠道層級讓利於消費者已經是行業趨勢。2019年的降價促銷讓格力線下均價下滑約10%,2020年還會繼續下滑。

特價機在線下佔比並不高,但連續降價打破了經銷商長久以來的庫存保值預期,影響了進貨意願,這會讓格力2020年增長面臨更大壓力。但從長遠來看,庫存水位恢復到3個月左右有利於格力更靈活的應對市場變化。如果2020年夏天還是不熱,空調將迎來更難的考驗。

格力電器營收中空調佔90%以上,其中線下銷售又佔到90%以上,面向線上的同時絕不能動搖線下渠道,這是格力生存的根本。當前終端流動性轉差加大了經銷商的資金壓力,向線上引流需要重新設計利益分配,格力渠道改革依然是公司2020年的重要看點。


02

表面來看,當前空調市場銷售遇冷是受疫情影響,實際上空調市場的銷售乏力從2019年就開始了。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19年空調內銷9216萬套,同比下滑0.7%,連續兩年增長後首次出現下滑。5月到7月旺季銷售為負,因此才有了雙十一史無前例的大降價。


格力一級能效空調降價200元,3月空調大戰難打響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2020年1月空調線下均價3807元,比去年下跌了548元,線上均價2637元,同比下滑了714元。空調均價完全逆CPI而動,考慮到人力、物流和原材料成本都在上漲,可見空調企業盈利難度之大,二三線品牌經營尤其困難。

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20年1月空調內銷492萬臺,同比下滑33.8%,受春節假期、2019年雙十一透支需求影響,開年市場大幅萎縮。每年1月、2月曆來是淡季,銷售佔比不到10%,但隨著而來的疫情讓零售市場陷入冰封,3月旺季無法啟動,疫情防控影響到物流和安裝導致線上銷售不暢,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恢復。疫情對多個行業的打擊可能造成用戶購買力下降,除剛需外,一部分升級換代需求會延後釋放。

根據產業在線數據,當前中國空調保有量約4.3億臺,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60%以上需求來自升級換代。2020年7月空調新能效標準即將實施,客觀上有助於拉動升級換代需求。當前公眾的關注點仍聚焦於疫情防控,家電作為剛需但非急需產品,其消費時間點勢必後移,再想延續往年3月的火爆是不可能了。廠商只能順勢而為,爭取618能補上缺口,全年爭取打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