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考研考上了,那麼研究生在校三年到底在學習什麼?

繪笑1


⭐高校專業那些事⭐為您分析、分享、解惑


2019各地高考二批本科尚未完全結束,這個考研問題都推送過來了。很多人知道大學在幹啥,對研究生充滿了憧憬,研究生到底在研究啥?是不是天天研究,都研究生啥?

我作為一個畢業十幾年的研究生也給大家講一講,到底研究生在研究啥。

研究生來源

研究生來源基本就是考研和免推兩個來源,一般情況下免推大概佔到30%,其實都是統考過來的。免推是全部公費,然後統考的50%是公費,剩餘50%是自費。考研分高就公費,分低就自費,有時候公費和自費就差一分。因為是卡比例,可能351是公費,350就是自費。


公費研究生就是不用掏學費,而且每個月有國家給幾百塊生活費。自費研究生是要自掏學費,一年一萬,生活費沒有。

研一學什麼

研一一般情況下主要精力是學專業課程,實驗室忙的時候也有提前進入實驗室開始提前進入科研狀態的。

我學的是電子,公共基礎課包括研究生英語,科學社會主義,數學(數理方程,矩陣理論,隨機過程,高等代數等,根據專業不同選擇我不一樣)。


英語包括研究生英語,研究生英語讀寫,專業英語,一般英語老師都得外教洋鬼子,我記得我的英語老師長的像足球明星巴蒂,特別酷。

研究生階段必須通過研究生學位考試,否則沒有學位證,最好是研一就把這個英語考過了,就是研一期末考試及格就ok了,每年總有幾個考試不及格的。然後研二時候再去複習考試,非常麻煩,因為研二已經沒有課程。

研一上學期學英語,政/治(科學社會主義)外,數學外,學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很多和本科時候深一點,名字差不多。

我電子學的有隨機過程,矩陣理論,激光物理,半導體物理,光網絡,信息光電子,高等電磁場,計算電磁學,數字信號處理等。

研究生課程沒有強制,根據導師安排學習相關課程,你是電子的可以修計算機的,也可以修數學系的,物理系的,都可以。反正是必修課必須修,選修隨便修。

這些專業課都比較難,混及格就差不多了,很多是開卷考試,越是開卷考試越不容易考高分。

研二

研二就要進實驗室了,開始真正的研究生涯。

到底研究啥啊。首先我的給大家說明一個情況,研究生導師分兩種,一種很認真,對學生很嚴格,規定上下班時間,定時打卡,定時彙報,開討論會。


有的導師完全放羊,啥也不管,不給你研究題目,不給你研究項目,甚至連個電腦都沒有,很多研究生就是在這個狀態下渾渾噩噩,比不了業,然後退學,或者啥也沒搞而論文不過關。

如果是比較負責的導師,會給你提供很多思路,給你提供很好的實驗設備,甚至每月幾千塊的工資。

考研一定要好好打聽一下導師

研二,比如給你一個方面,你就要大量的去看文章,尤其是英文文章,構建自己的思路,然後就靠自己了。比如要仿真,那你自學matlab,需要編軟件,自學c++,電路,你自己畫板子調電路,自己玩示波器等,有的可以問師兄,很多時候全靠自己,這就是所謂的科研,就是從啥都不知道,你自己全部搞定這些東西。

很多博士畢業了,啥都會,很多物理系的博士玩計算機編程比計算機系的換熟練,就是課題涉及大量的仿真計算。

舉一個簡例子,比如研究宇宙大爆炸中的某一個小問題,你就要基本把宇宙大爆炸的所有學術論文看一遍,有用的細看,沒用的粗看。然後細化某個具體領域,繼續大量看,理解,然後有自己思路,別人的理論有用了就理解,沒用了就留個印象,最後形成自己不一樣的學術觀點,發表論文。

研三

研三前半年繼續科研,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發表論文,很多專業要求核心期刊,英文期刊等。沒有論文發表基本一票否決,沒有資格參加答辯。論文週期見刊很長,一般8個月,所以研二就得發,有的學校要錄用通知,有的必須要見刊,這個每個學校不一樣。

發表論文和最後的學術論文一樣,要不停的修改,反覆的修改,有時候基本上推翻重來。

結論,研究生本科生的最大區別就是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很重要,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另外是寫論文水平比本科生強多了。


高校專業那些事


我以一個研究生老公的媳婦的視角來闡述這個問題吧👏!我的老公絕對是一個理工直男,他是10年本科畢業在大四的時候就已經考上了研究生,但是由於工作原因,12年才去上學,我是14年二月份認識的他,那時的我剛從國外回來,因為在國內沒有上過大學,所以當時老公的研究生身份也算是吸引我的一個原因吧😄,跑題了哈哈😄。



14年的時候正是他研二下半年,說實話我很羨慕國內的大學生活,至少我從我老公身上感覺到的。我先簡單說說我在加拿大讀金融的苦逼歲月吧,大家或許都聽說過國外的大學都是“寬進嚴出”,就是說人人都享有上大學的權利,但不是人人都有畢業的能力,所以在國外拿到畢業證書真的很難,至少我感覺比國內的要難,回想那時的自己可以用幾個詞概括一下吧😔,“上課,寫作業,喝咖啡,凌晨兩點,週末打工”,相信有過留學經歷的都會明白吧。剛認識老公的時候,估計是老公最為瀟灑的歲月吧,我是一個超級愛睡懶覺的人,居然每天是我打電話把他叫醒,因為我們屬於異地戀嘛,電話成了我們唯一保持聯絡的工具,我是屬於那種比較粘人類型的,我現在真的很好奇是老公當時是為了陪我故意說時間有的是,還是那會他真的很自由,什麼都不用幹,不過無所謂了,至少他現在是我老公。反正我覺得研二時期的老公似乎真的很輕鬆,沒有感覺他有什麼壓力。

到了14年下半年,一切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我原本以為國內的研究生還不如我這國外的本科生呢,隨便混混就能畢業啊,可能真的讓請大家失望了。老公讀的雖然不是什麼名校研究生,但是在國內光學領域也是響噹噹的學校,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留言問我。想憑本事畢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時的老公真的很讓人心疼,經常與師兄做實驗,就到了後半夜,因為我不懂他們研究的東西,但是看老公給我拍的照片,我就感覺特別高端大氣上檔次。

從老公身上,我感受到了中國的理工學子的魅力,包括到現在有時開玩笑說“研究生你們研究個啥,整天就想著泡妹子了”,老公很嚴肅的回答我,泡妹子不假把你追到手了嘛,但是我們可不是光研究“生”啊,他說工科的研究生最為關鍵的時期就是研二,因為研一是基礎課包括數理方程,矩陣論這些數學課,這些是工具是為了後期研究課題時的理論基礎,學好了不一定用的上,但是學不好你的畢業論文沒有理論基礎支撐,論文就更像是工作彙報,水平不高。老公說,為什麼認識你那會會讓你覺得我整天沒有正事,那是因為研二上半年我已經把論文方向選定了,完成了開題報告,下半年主要任務就是幫著師兄們出出圖紙,這可是將來謀生的工具啊。到了研三,才是研究生的黑暗歲月啊,不光要完成畢業設計,還要為了將來發展學好各種軟件。有人可能會說中國的各類高校只要混混就能畢業,其實真的錯了,不要把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心理帶到讀書人的領域內,好不好畢業有本事先讀一個研究生試試。

聽完老公所講的內容,說實話我是一頭霧水,從他的話中我還是聽出來了,研究生期間他並沒有浪費時間,就是利用難有的空閒把我泡到手了🤗,從老公身上我還是感受到了中國高知對知識的尊重。


笨笨kimiko


我研究生讀的是專碩,只有兩年的時間,目前是研二,正處在寫論文、找工作的階段。

對其它專業瞭解的也不是特別清楚,我就介紹介紹我自己和我身邊的同學的研究生生活吧!



首先,研一上學期;

我學的學科教學專業,說白了就是師範性的研究生,讀師範的本科生應該都明白,本科期間關於教學的知識好像都沒有學過太多。到了研究生才知道原來師範生可以學的東西有那麼多,可以學的那麼細緻。



所以這第一個學期我們基本都在學習理論知識,看老師給我們佈置的論文,還有很多公共理論課基本也都排在研一了,比如英語、政治、公共教育學、教育測量等。還有很多專業理論課,也大部分排在了研一上學期,由我們專業的的幾位導師給我們上課。

一個學期的時間,排了滿滿的課程。



其次,研一下學期;

到了這一學期,我們的公共課幾乎是沒有了,基本都是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了。我們這個專業的實踐課基本也就是模擬練習講課、說課、講題;然後組織參加各種教學技能的比賽;我們導師的手裡申請的都有項目、課題,我們平時也就幫老師一起完成這些;還有就是我們利用空閒時間,要完成最少一篇的小論文,上了個研究生,怎麼也要發篇論文不是。

所以這一學期也就這麼緊張的過去了,一整年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的,轉眼研究生生涯過去了一半。



最後,就是研二了。

研二上學期我們是要去高中實習一整個學期的,結果我們學校還沒開學,我們的校外導師(高中高級教師)就給我們打電話要我們去實習了,要麼是直接代課,要麼就是幫自己的導師上課,高中生活大家也都瞭解,一直都是那麼緊張。實習還沒結束,論文又開始了……

總之,感覺這一年多過的好緊張,一眨眼的時間就過去了!!!


西瓜碎碎念


研究生三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要做的事情其實也就兩件事,一是上課,基礎課公共課,研一上完,少許會放到研二。二是科研。科研工作就說不好了,有人兩年能發好幾篇SCI,有人一篇EI都發不了,畢業都困難。前不久清華大學開除了兩名博士生,標誌著研究生也不再好混了。所以說,研究生三年還是需要付出很多的。與其說一些虛的,下面不如說說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是保送研究生,從大四畢業設計就跟著老師做,所以從熟悉實驗室這個角度來說,比一般考研的學生更快。當然,我認為這也不是主要問題。

研一,主要是上課,培養自學能力

研一的公共課就是三四節專業課、研究生英語、科技哲學等,除了英語別的沒有考試,只有大作業。基本上參考下上屆師兄師姐的就差不多過關了。

研一去實驗室的機會其實也不多,但是那個時候導師已經給我明確了研究生期間要做的方向。所以,除了上課,我還一直在琢磨自己要做的究竟是個什麼玩意,沒事就去圖書館查資料,或者上網查論文。其實也是漫無目的地查,因為自己根本沒有科研思路,也沒有經驗,對老師有什麼實驗條件、做到什麼程度也不瞭解,反正就是在迷茫中亂走。但這段時間,我接觸到很多此前沒學過的知識,自學能力明顯提升了。使用網絡檢索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腦子裡的問題基本上可以通過網絡找到相關信息。這為後面的科研打下了堅實基礎。

研二,主要是處理具體問題,提煉研究思路

碩士研究生的定位就是做具體研究,所以大家在研究生期間先不要想太多。我當時承擔的是一個機床的控制系統設計,關於這個機床應該怎麼動,幾個軸,每步多大,怎麼反饋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動,其中的核心原件設計等等,都是導師已經做好了的,我要做的就是領會導師的意圖,然後把控制過程程序和界面實現出來。

當時我們用的步進電機,整個控制過程相比伺服電機簡單一些,另外,為了節省成本,我們用的51單片機。所以,我的整個工作就是在這個大框架下把控制電路搭建好,把通信、界面得環節做好。由於這部分導師並不擅長,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探索著做。我自己對這個工作也非常感興趣,經常在實驗室一呆就是一整天,夏天實驗室沒有空調,蚊子把我咬得一身包也沒注意。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我一生中最專注的時候。

另外,那段時間內,也把自己之前學的知識(比如有限元分析)和正在做的內容結合起來寫了一篇論文。算是完成了畢業任務。

研三,主要是項目結題,寫畢業論文,找工作

到研三時,導師的項目準備結題,企業的人頻頻過來看我們做的機床,把我們做的件拿出去鑑定。我也幾次出差到企業。當時去企業我很忐忑,因為感覺什麼都不懂,但去了後,發現該做的導師和企業那邊前期都做了,就是有些小問題需要我來確認一下,另外,讓我現場操作一下控制界面,有問題現場調試。

做完這些,導師就讓我著手準備畢業論文了,大概從畢業前一年的11月開始。但那個時候也完全靜不下心來寫,因為還要求職。而且當時求職不太順利,幾個看好的單位都不招我們專業,其他單位又不想去,所以一直拖到12月才簽約。簽完約,也還有好幾個月的寫作時間,而等論文寫好了,答辯就是小case了。所以,整個研三是比較輕鬆的。

其他事情

上面講的都是研究生的學習主業,但實際上,研究生期間,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做其他事情。比如我,當時加入了一個足球隊,每週都有集訓和邀請賽。我的同學,研究生期間自導自演拍了一部微電影(06年的時候,DV剛興起)。另一個同學,研究生期間參加了很多黨團活動,現在已經混到副廳了。研三的時候,我們宿舍所有人每晚11點回宿舍,然後打麻將到晚上2點,嗨的不亦樂乎。那段時光,至今難忘。

以上就是我的研究生生活,有辛勤的付出,也有很多快樂。那個時候雖然很懵懂,沒什麼規劃,僅憑興趣在學習,但這或許也是最好的一種狀態。


高校人才真經


本科:教室,圖書館,宿舍,吃飯。生活那時候比較單調,學習的時間比較多,導致的結果就是保研了。但是其中玩了好多好多遊戲,lol你們懂得,哈哈哈。經常熬夜。其中也去了健身房,但斷斷續續的,沒什麼效果。研究生:現在主要以科研為主,另外其餘時間就是興趣愛好。辦公室,一臺dell T5600工作站,自己又找了個顯示器。這樣看文獻,寫東西,計算什麼的就方便多啦。\r屏幕可旋轉,根據不同需要合理設置吧,嘿嘿。


考研科代表


目前研二在讀,別的學校不清楚,說一下我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吧。

研一

上課加考試、考證,研究生的課程集中在第一年上的,基本研二研三除了實踐活動和學術活動就沒有課程了。研一開學沒多久就開始選擇課程,是把一年的課程都選好,選課最好和自己的導師商討一下,看哪些課程對你是有用的。選好課進行提交之後,就等著開課時間去上課就可以了,看看哪個學期上哪些課程。所以每學期期末會進行考試的,這個成績很重要,和你評獎學金時候掛鉤的,一旦掛科下年就沒辦法評獎學金了。所以建議大家好好上課,不掛科的前提下考個好成績。課程之外我們會在實驗室,有的老師可能會有項目,我們可以進行參與,但是研一老師基本建議我們好好學習,多看文章。還有的同學研一選擇當助管,因為研一說實話雖然上課,但並不是很忙,業餘時間還是有的,需要做實驗的同學去實驗室,不需要做實驗的同學參加項目和當助管,也很鍛鍊人,我們還參加了一些比賽,像全國認證杯數學建模大賽,有興趣可以參與,要是得到比較好的名次,還是很有用的。至於考證,大學和研究生很多同學都選擇考取一些證件(教師資格證,會計從業資格證等)當然前提是你的時間比較充足而且你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去應付這一切。

研二

這一年我們已經沒有理論課了,還有實踐課程、學術課程、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和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這都是納入學分的,這些屬於考查項,不進行考試,但是我覺得這部分反而是最難的,因為要寫一篇好的論文真的要費很大的心神。研二真正的開始忙起來了,我們現在畢業要求提高了,畢業條件其中一條是必須發表一篇核心期刊以上的小論文,大家都忙著在實驗室搞實驗或者進行論文的構思寫作,而且我們還面臨著畢業論文的開題,研二這一年還要完成實踐活動,具體時間還沒定,看學校安排。現在我就在準備寫我的小論文,然後準備論文的開題,愁,所以建議你有時間一定要多看文章,不要像我一樣,看的少,寫的就很費勁。所以研二這一年同學們都泡在實驗室或者辦公室,寫論文看論文做實驗。

研三

我覺得研三說忙也不忙,就是寫畢業論文,然後陷入一件事情,改論文,一遍遍的改,按理說不忙,但是燥人呀,本科我們都經歷過寫論文改論文的過程,研究生論文比本科生要複雜,修改起來也很複雜,有的師兄師姐們一遍遍的修改論文,天天耗在辦公室。一些學術能力很強的師兄師姐完成論文之後就去實習,所以我覺得研三這一年比較矛盾,一件大事就是畢業,畢業的時候準備各種材料比較事多,但是你會覺得研三過得時間很快,轉眼之間就過去了。

我覺得你入學就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先了解清楚你的畢業條件!(我覺得這點很重要)

雖然我研二還沒讀完,研三還沒開始,不過看了師兄師姐們的狀態,大致就是這個樣子,暑假回來我也研三了,說實話過得太快了,時光飛逝,不感嘆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趙小包


作為一名剛畢業的研究生,我以自身為例說說研究生該學習什麼。

具體學什麼首先要分專業,本人學的工科專業,課程多,學術要求較高,以下所說僅代表自身專業情況,僅供題主參考。

1、研一階段

以課程為主,輔以部分學術活動。

第一、畢業條件。

研一階段一開學就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那就是需要了解你所學專業的畢業條件,這個一般在開學不久就會以各種形式讓大家瞭解,當然也不排除需要個人打聽。

第二、課程安排

這個課程安排根據自身畢業條件而言,比如我所學專業,有個具體的選課表,會註明哪些課程必選,哪些課程可選修,哪幾門課程修一門即可等等,這個要研究透徹,一般來說,你的課程安排儘量問下你的師兄和導師,學些有用的。同時,儘量把所有課程安排在研一修完。我在研一的時候,上學期選了百分之七十的課程,下學期僅剩百分之三十。必修課程越早修完,以後的時間越多,越能安排自己的事情。

另外,這裡得註明一條,我們學校規定,所選課程必須全部通過,也就是說如果你選了很多課程,然後這些課程都通過了,拿到學分,那麼沒事兒,可以多學知識。但是,假如有一門課程沒通過,其餘課程仍滿足要求,那麼視為你課程不通過。因此,儘量選擇你有把握,而且與學分相符的課程,不要選多,如果你對一門課程感興趣,可以選擇旁聽。當然各個學校不一樣,視你們學校規定為準。

第三、學術活動

這個根據自身選課情況,業餘時間,專業要求以及學校的安排,我們畢業要求必須規定次數的學術活動才能畢業,因此,本人在晚上,或者週末的時間,遇到合適的就參加,免得後面沒時間。

第四、考試要求

在選完課程後,必須瞭解課程的考核標準。以我為例,我們學校課程不及格,沒有補考,只能重修,而且重修必須等一年,也就是說這門課程不過的話必須研二才能補修,嚴重耽誤了個人後面的安排。因此,如果可以的話,儘可能的一次性通過你所選課程。

2、研二階段

步入研二,基本沒什麼課程,主要是從事學術研究,我們學校我們專業需要發表論文的硬性要求,因此,這個階段以學術為主,課程為輔。

一是準備選題與開題

研二是研究生階段很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你的大部分時間幾乎跟你的課題相關,我們學校開題時間定在研二初,你今後一年多的研究工作都將圍繞課題展開。所以,選題的難易程度,類型,是否感興趣,有沒有能力去完成等諸多因素都影響著你這一年的發展。個人建議,在研一快結束時,就應該與導師溝通,與師兄溝通,結合自身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確定大致的研究方向。而後,在結合自己所查閱的相關文獻資料,實驗室條件等,確定選題,也就是你想研究什麼,為什麼研究,期望達到的效果,今後工作能否用上等等。

二是繼續未完成的課程

萬一你的研一階段課程沒過,或者說有些課程只能在研二學期選修,你就需要在研二時期分攤一部分精力去繼續完成所沒有達到要求的課程,不能因為課程沒過影響你的畢業進度,這個很關鍵,所以一定要很清楚你的畢業條件。

三是參加學術活動

我們學校有學術活動的硬性要求,如果您沒有,可以忽略,如果有,那麼研二將成為你參加學術活動關鍵的一年。參加活動,都是行業內的精英,你可以瞭解行業內的最新發展,認識行業內的大牛;同時也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

四是明確下一步方向

研究生畢業之後是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工作,這是個擺在你面前的問題,如果深造,早做決定,我們學校研究生階段三年都可以有機會轉博,但是轉博之後如果博士沒畢業那就只有本科文憑,碩士需要重新開題重新答辯才能獲取文憑,當然大多數人在研一就有所決定,也有研二決定是否深造的問題,但不管如何,這個未來的方向怎麼選,深造去哪裡?本校還是外校都需要自己去衡量好。

五是學術論文要求

工科學校一般都需要發表論文,我們學校要求高,對學術型碩士,所發表的論文必須為核心期刊以上,這個具體規定得看學校,如果沒有要求那很輕鬆。

3、研三階段

這個階段我想你已經確定深造還是工作的問題了,那麼目標就很明確

首先,達到畢業條件

這裡達到畢業條件,你就要梳理一下你離畢業條件還差什麼,如果缺,盡力去彌補,硬性的畢業條件必須達到,才能符合規定畢業。

其次,完成畢業論文

這個畢業論文應該是已經快完成的狀態,我們學校畢業論文一年半,也就是研二開始,研三開學就差不多能夠完成,當然這個因學校,分專業而異,有些專業畢業論文只需半年或者幾個月,根據你們自身情況而定,但不管如何,這個時候都要準備好畢業論文。

再者,工作VS深造

如果工作,研三一開始你就要準備找工作的各項事宜,準備學校的秋招,這個機會很多,關鍵是自己怎麼把握的問題,怎麼找工作,可以多問,師兄學姐都有經驗,不僅限於自身專業,也可以打聽其他專業的。

如果深造,那麼是在本校還是外校,瞭解未來專業所需掌握的技能,現在做好準備,為你的博士之後做好鋪墊。

最後,懂得感恩

研究生三年一路走來不容易,有你導師的指導,師兄的關愛,舍友的陪伴,同學的鼓勵等等,可能這一畢業你跟很多人就很難再見,甚至是永別,所以,趁著畢業前,跟所有在你身邊的愛你的和你愛的人聚聚,道個別。當然,我們也可能碰到操蛋的各種人,能放下則放下,一笑泯恩仇。不能放下,就當不存在,別影響自己畢業的心情。

祝你在研究生生涯學業有成,事事順利!


數學興趣愛好者


很多大二、大三的學弟學妹在選擇考研時對三年研究生的學習生活非常好奇(有的大學是兩年制),讀研的日子是輕爽(前期)+煎熬(後期),收穫頗豐。

研一:基礎專業課學習

研究生階段的大部分課程都集中在研一,包括通識課程(外語、政治、微積分等)和專業課,通識課是大班教學,人數較多,近百人;專業課小班教學,有時五六個人,上課的都是研究生導師,非常和藹可親,上課氛圍非常好,互相交流探討,比大學課堂還輕鬆還活躍。每週十節課左右,可以說是休息之餘去上課,大部分時間是自己把握,當然這要看導師的要求,有的同學複試結束後就被導師安排到實驗室學習,有的同學研一都沒有見到過導師。



研二:看文獻做實驗開題

一般研二開學後,就得找導師研究這一年的計劃安排,主要三項:實踐課程學習、開題和小小論文。實踐課程主要是學習各種實驗儀器操作和實驗方法為下步做實驗打下前期基礎,大家一定要按照操作規程認真操作每件儀器,切忌眼高手低,有個同學違規操作,價值三百萬的精密儀器探頭受損,受到學校處理。此外,研二開始大量看中外相關專業文獻,在導師指導下開題,寫開題報告,在研二至少發表一篇小論文,否則會影響到順利畢業。



研三:完成論文答辯就業

這個學期是比較煎熬的,主要是做大量實驗、總結實驗結果、寫大論文、中期答辯、畢業答辯、找工作或考博等,實驗需要一番寒徹骨,才能成果撲鼻香,論文需要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修改完善,吃喝睡在實驗室是常有的事,此外還有找工作,以及導師安排的其他事項,會感覺到時間飛快,不知不覺就要到論文答辯了。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作為一名工科研究生過來人,還是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的,好多馬上要考研或者夢想考研的學子們都有這樣的疑惑,我考上研究生在學校都需要幹什麼?我來說一下!

研一:理論課學習階段

研一也就是研究生剛入學第一年,這一年主要任務就是要上課,也就是學位課和非學位課,要修學分,你要畢業必須修夠規定的學分才可以,所以第一年和本科沒有多少區別!除了上課以外,你還要閱讀文獻,當然有些學校的課題組,第一年就讓學生進入課題組參與項目了,這都是正常情況不必意外!

研二:實驗做項目階段

研二沒有理論課學習了,基本上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做實驗和課題,當然也要大量的看文章寫文章,除了這些,你還要和導師一起去出差開會,輔導本科生畢業設計等等都會涉及,當然你可能還要幫導師寫一些東西,報賬之類的!也就是研二大部分時間你都在做科研,很多人說研二是最累的一年,我不否認,好多人掉頭髮就在這個階段!

研三:畢業論文找工作考博階段

研三主要就是寫大論文,這一年,你要面臨著畢業和找工作亦或者考博,所以你除了忙畢業論文和答辯外,還要去很多單位應聘找工作或者準備考博聯繫學校複習等等,還是挺忙的!

研究生三年還是挺忙的,你要做好自己的規劃,除了忙科研外你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如果以後想繼續從事科研,那就多出成果,準備考博,如果以後你只是想就業,那就努力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業務能力,爭取找個好的單位!不要每天稀裡糊塗的過日子,讓自己充實一點,腳踏實地的過好每一天足夠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如果感覺對你有幫助,請點點關注,感謝!


敏銳視角


現在基本上學碩和專碩都是三年了,學碩和專碩很多學校課程都是一樣的,唯一區別就是學碩能碩博連讀,專碩需要考博。


接下來說說研究所三年是你應該學什麼,做什麼。



第一年

基本要求:你需要選課修夠畢業需要的學分,通過研究所學位英語考試。以上兩項完成後,你才具有申請畢業的資格。

然後,碩士第一年的課都是很少的,所以你有大量的時間做一些其他的事,比如玩遊戲、談戀愛等等。

如果你想學習,我建議第一年做以下內容:

  1. 搞清楚老師的研究方向和目前已有的基金和項目。

  2. 搞清楚你師門老師對你們畢業的要求,比如一篇核心還是EI等等。

  3. 搞清楚老師是否推薦就業或者讀博介紹。如果推薦介紹,那都是什麼單位和學校。

  4. 選好方向和老師溝通,及早融入研究中,儘早發表文章,以便研二獎學金申請。

  5. 學習基礎軟件,如繪圖軟件origin、統計軟件spss或matlab、參考文獻管理軟件endnote、sci撰寫軟件latex等等。

這一年,以我工科為例,最好發表一篇中文核心或者一個專利申請。


第二年

第二年沒有課的,一般都是在幫老師做課題或者生產項目。所以,你做好一下幾點:

  1. 自我審視,確定碩博連讀還是換學校或換專業讀博。碩博連讀一般研二申請。

  2. 如果出國深造,考取雅思、託福等語言成績,同時多參加寫學術交流會,認識國內外外校優秀導師。也可以申請聯合培養一年,如果出國聯合培養,你最好研一有語言成績。

  3. 如果不繼續做科研,多接觸生產項目,積累工作技巧。
  4. 確定碩士畢業論文的基本框架和資料來源。

第三年

前半年基本寫好畢業論文了,剩餘的時間可以實習或者考博複習。同時,將碩士研究成果整理,最好自己在校的時候投稿發表。



三年很短,任務很重。特別是要進一步深造的人,要多讀文獻掌握行業發展概況,掌握各種軟件,尋找科研思路。


別偷懶,少抱怨。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