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先行區,黃河北岸那麼大,為什麼要緊貼著黃河大壩“抻油條”?

地理答啦


首先你應該明白濟南和鄭州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不同,發展情況肯定不能同日而語,鄭州地處黃河中游,流速較慢,泥沙淤積嚴重,使的黃河河床遠高於鄭州地面,如果黃河河道過於窄的話,在雨季洪水氾濫的時候,過窄的河道,會使水位升高,對鄭州市會產生很大的威脅,所以黃河河道不能過於窄。

第二,黃河北岸不屬於鄭州管轄,屬於新鄉地界,為了鄭州的發展去佔用新鄉的土地,新鄉肯定不會同意,利息分配不均,這是如今城市不能連片發展的很大原因。



姓程叫程子


黃河北岸那麼大,為什麼非要貼著大壩抻油條?

老油條未治,新油條又來!

眾所周知,

濟南現在形狀像一根油條,

油條的形狀帶來了交通擁堵等問題,

所以北跨建設先行區解決油條弊端。

然而先行區的規劃出爐後發現,

桑梓店—大橋—崔寨—濟陽,

又是一根貼著黃河北岸的“大油條”!

很不理解為什麼這樣規劃,

如果說黃河南岸“老油條”的形成,

是因南有山北有河不得不往東西扯,

那麼黃河北岸千里一馬平川,

為何非要緊貼黃河大地220線蛇行呢?

另外,靳家、孫耿、太平建成區小,

如同一張白紙可以任意勾畫、建設,

並且拆遷面積和成本遠低於220沿線,

為何有空地不直接用而要浪費大量時間、人力、財力拆舊建新呢?

按照這樣的規劃,

明知“油條”形狀有弊端卻還要造油條,

未來220國道將和現在經十路一樣堵。

先行區也會在漫長的拆拆建建中,

最終和黃河南岸的那根老油條一樣,

成為新的擁堵之城。




地理答啦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濟南的疆域地勢,南山北水,南邊是泰山,北邊是黃河,原先濟南的發展思路已確定了濟南大概的走向,現在只是在原先的基礎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做一下微調。

一、東西方向*東西就不必說了,已經是老油條了,無法改變現有的格局,能做的只有升級,把油條煎成麻花。比如升級交通,BRT、軌道、地鐵等等,以緩解濟南已有的名號——《堵城》!再比如升級房地產,建設綜合體,在東邊工作就在東邊住,在西邊工作就在西邊住,減少流動,進而減少城市壓力。

二、南北方向*城市要想發展必須找到大量的優質土地。向南只有山,土地很少。唯有向北,跨過黃河,大片的優質土地任君選擇,傻子都知道新時代該往哪兒走。但是由於前些年濟南的發展速度實在有些可憐,致使黃河南岸都沒有城市模樣,何況城市北岸。現在只是補齊前些年的短板,要北跨,唯有南北岸齊努力,才會有城市的擴張姿態,所以從跨河發展到攜河北跨再到擁河北跨是一個漫長的認識過程。好在如今已經有了實質性的進展,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設立,黃河生態戰略的認同,都為濟南北跨做足了文章。雖然現在只是緊貼著黃河發展,但是能想到的是,這只是起點,只要開始了,往後還能停嗎?基礎設施跨過來,產業跨過來,人流跨過來,城市跨過來,再往北延伸發展也是指日可待!


藍盾思


我認為一座有遠見的城市,想成為國際大都市,就得向外圍著重發展,例如把大學城建立在離市中心比較遠的位置,把金融中心往外圍推移,既緩解了交通的壓力,又搞活了經濟路線,促使了消費水平。假如把大學城建立在濟陽區和商河搭界的徒駭河邊上!把一些行政部門遷到濟陽區以北。


989lay88


首先你要明白先行區是什麼,規劃是什麼?先行區是黃河北規劃,這個黃河北規劃並不是拉東西,更是往北發展,這就充分對沖濟南油條模式。

先行區是沿黃河發展,一直往北發展,利用黃河優勢和三橋一遂,及交通優勢充分激活黃河北與濟南城區相互呼應和相互提攜。

先行區是濟南機會,也是引領山東強力發展機遇,所以先行區是歷史時刻,更是濟南奮發圖強的有利證據,我想先行區的到來會帶動濟南發展,更會增加濟南首位度,讓濟南越來越強。


資本尋寶


濟南的未來一定要跨黃河。德州不放手難度大,省裡應該協調促成才好。合併萊蕪方向不對。即使萊蕪沒必要單獨存在,也輪不上濟南收購。


taifur


大壩兩側應該建設綢帶公園,種樹種樹種樹!


用戶203826349398


把齊河、臨邑划進去!!!


用戶6329461746870


為什麼一定要做大?各地都有自己的發展潛力,不可能永無止境。一個精而美,而不是大而破的城市不好嗎?


琅琊雲夢


這叫攜河發展、慢慢向外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