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丁克高度評價足協頒佈的中超引援政策,對此你怎麼看?

中超足球說


傻彪來回答你的問題!

在我看來,中超的引援政策就是為了提高觀賞性。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些外援,中超將會變得索然無味!


中超球隊在離開外援的情況下實力到底如何呢?正好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2018年足協盃,上海申花客場挑戰中乙球隊南通支雲,在主力外援無法參戰的情況下,申花派出了全華班,首發陣容:門將李帥,後衛慄鵬、艾迪,中超秦升、榮昊、毛劍卿,前鋒高迪,可以說他們並沒有輕視對手!可是在比賽中申花在2比0領先的情況下,被對手南通支雲上演了驚天大逆轉,最終2比3曝出了中國足壇去年最大冷門!

再來看看今年中超射手榜:

不難看出,全是幾乎全是外籍球員,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第三名的埃爾克森即將加入中國籍。並且隨著越來越多大牌球員來到中國,國內球員的生存環境將越來越惡劣,雖然足協出臺了部分保護政策。但是,歸化外籍球員的來放,立馬引起了諸多俱樂部的關注,打擦邊球式的歸化外籍球員,就是在變相的增加外援名額。

所以,在我看來,中超需要引進高品質的球員來帶動國內足球的發展,但不是把聯賽變成外援的聯賽,中國球員要敢於進攻,積極防守,不能完全指望外援帶動球隊,而是跟這些外援一起為球隊帶來勝利!


傻彪看球


無論是俱樂部還是國家隊,從2002一直請到2018,希丁克多番拒絕之後,終於來到了中國,並在2018年9月10日成為了中國男子U21國奧隊主教練,至於年已72歲的老者希丁克為何而來,年薪幾多,大家都在猜測或者是質疑,有說其為高薪而來,有說其素喜挑戰……但從其來到中國後的舉動來看,至少是對幾番磋商後的合同是滿意的!

對於自己的選擇,希丁克在接受荷蘭媒體《電信報》訪談時表示:在觀看中國國奧隊曲靖四國賽後,發現只有4、5名球員能達到比賽標準要求,與心中所想有很大差距,並指出技戰術全方位落後。從訪談中可以看出,希丁克是那種直筒子的脾氣性格,咋想咋說,想啥說啥。

同時他還對中國足協的一些政策予以肯定評價,其中就包括了U23球員政策及足協調節費政策。雖有情商高的嫌疑,但根據剛剛提及的他的性格特點,這種評價應該是發自老頭內心的。

只是,老頭還不太瞭解政策執行及落實的實際情況,還不太明白國人在這方面腦袋到底有多能鑽而行為又是多麼個性與妄為。

U23首發十多分鐘就可以換下,比賽臨結束2、3分鐘的時候趕緊將另兩個U23人員換上;為了一個綜合性的亞運會都可以臨時調整U23政策……外援轉會上,什麼“先租後買”、“分兩次跨年度付款”、“轉會費+其它費用”,反正就壓著個4500萬元人民幣的槓槓去操作,內援上照樣甚至更甚,只是價格要更低一些,為2000萬元人民幣……如果希丁克有心,不妨要求足協提供幾份球員合同瞭解一番真實情況!至於調節費的使用(包括交給足協或用於自身俱樂部青訓的),卻也基本沒有後續的公開或跟進,而“做好事不宣傳”有點不符合國人習慣。

多說無益!只能祝福希丁克!願老頭既來之則安之,留下絕學,同時希望老頭不要被中國球員給“玩壞”了……至於足協這裡還是送上一句話:青訓是基礎,聯賽是根本!


我是未名體育,您的關注,我的動力!


未名體育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足協的每一項政策總會伴隨著無盡的爭議,名帥希丁克在上任初積極評價中超引援政策不足為奇,但此時給出的判斷缺乏公信力。


足協現行的引援政策是外援的轉會費不得高於550萬歐元,超出的部分需要向足協繳納同等的調節費,並強制規定比賽中一支球隊最多隻能有三位外援上場。足協的出發點是在打壓金元足球帶來的不理性消費導致的大量資金外流的同時進一步保證國內球員的上場時間,調節費也將會全部用在建立足球青訓體系中。

誠如希丁克所言中超的引援思路在發生改變,但這樣的政策下真的給中國足球帶來了進步嗎?年輕球員的鍛鍊依然得不到保障國內球員的生存空間依舊被壓榨,才使得在於卡塔爾的熱身賽中國足踢出了一場慘不忍睹的比賽。所以這項政策的實施至少目前沒有收到想要的的結果。


控制了引援但並沒有提升聯賽和國家隊的競技水平。 足球重在青訓輕在引援,與其想方設法的限制外援空間不如紮根青訓培養年輕人才。希丁克雖然貴為一流教練但對中國足球的現狀以及發展有待進一步的瞭解。老司機個人認為外援的使用和對內援的實力提升並沒有太多的衝突!


中超足球說


就是要外援帶動中超聯賽水平,沒外援誰看中超聯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