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悲情營銷”放過果農大爺

請“悲情營銷”放過果農大爺

資料圖

主角不僅有“困苦老果農”,還有純真盼望著新年願望的“留守孩子”;每賣出一件血橙,他們都會為孩子們捐出0.5元圓夢基金……近日,一篇題為《年前最後6天!四川資中150萬斤血橙急盼銷路,認領孩子們的一個小小心願,寬慰老農們的傾情付出!懇請愛心傳遞!》的公號推文火了。文章鄭重承諾“素材全為實地拍攝,活動真實”,發出不到1天便超過8萬閱讀量,不少網友“含淚下單”。

但據紅星新聞報道,這篇推文中“家不過是破敗漏風土房”的“孤苦老人”,早在2008年便住進了樓房。老人還稱,文中視頻內容是一年多前有人找上門教他說的。對此,當地四川資中歸德鎮官方回應稱推文不實,並質疑推文背後的悲情營銷。

要麼是“困苦老果農”,要麼是“留守孩子”,“悲情營銷”中的案例沒有最慘,只有更慘。而臨近春節的當下,也成了虛假悲情營銷的集中爆發期。一些善良的網友,看到還有農民在春節前這麼艱難,很容易被擊中情感軟肋。況且,這些悲情營銷故事,大多有圖有文甚至還有視頻,在此情形下,很多純潔又善良的消費者也容易被矇蔽。因此,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含淚下單”。

以“150萬斤血橙急盼銷路”為例,裡面的一位大爺被描述成這樣:因天生殘疾,一生孤苦伶仃,所謂的家也不過是破敗漏風的土房,且5000斤血橙至今未能賣出一斤,呈現出一種“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生活狀態。事實卻是,這位大爺早在2017年就已經脫貧,至於視頻內容,也不過是很久之前在外來人的要求下錄的,話都是別人教著說的。

這些故事虛假悲情營銷套路的本質,由此也暴露無遺。這類套路故事不唯實、只濫情,實際上是把一些貧困地區的民眾當成牟利的工具和砝碼。

值得注意的是,當記者問及是否存在官方質疑悲情營銷和博取同情賣血橙,發佈者回應稱“可能有點”,但表示他們肯定有捐贈。他還直言,也想更多促進資中的品牌提升,截至當時已銷售資中血橙6000多箱;每一箱都要捐1塊錢給大涼山,最後不會低於兩萬元。

促進品牌提升和在貧困地區做公益,這樣的初衷值得肯定,但並不能成為搞虛假悲情營銷的遮羞布。正當的目的也需要通過正當的手段去實現,通過欺騙欺詐來實現品牌提升,這樣的營銷不如不做。

假借“困苦果農”,試圖提升品牌,很明顯是打錯了算盤。由於這樣的故事太廉價,也太容易被複制,其在網絡空間中層出不窮。到頭來,最終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既毒化了互聯網電商應有的誠信環境,也會造成“狼來了效應”——因公眾被騙多了,久而久之,類似情節也很難再激發公眾愛心,受傷的還是那些果農們。

在此之前,這類悲情營銷多出現在電商平臺上,形式也通常是“滯銷大爺圖片+‘幫幫我們’文案”。現在看,有些電商轉移了悲情營銷的陣地,以推文形式為網店導流。在此背景下,電商平臺之外,那些引流渠道也不妨行動起來。

在此之外,也不妨暢通農產品出村上行通道,發揮市場和政策的雙重作用,盡力通過“互聯網+”途徑減少和避免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滯銷;再加上多方監管之力,涉農產品的電商營銷儘早告別“悲情路數”自然也就可期。

□默城(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