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大棚散養什麼雞最好,且雞肉最好吃?

吉林省恩頡生物科技


在東北大棚散養什麼雞最好?且雞肉最好吃。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講明白,我們平常最愛吃哪種雞肉?哪種雞肉吃起來肉質緊實,而且香味濃郁,且腥味兒不重,就養那樣的雞唄!

雞肉好不好吃?不光要看雞的品種,最主要的應該是雞的養殖方式和雞平常吃的飼料,還有雞的生長週期。

我是農村人,所以有很多機會能吃到我們農村用雜糧喂出的一種土雞,我們這兒叫笨雞,長得又瘦又小,大個的公雞也不過三四斤重,這種小笨雞兒下的雞蛋也小,生長週期還長,養到四五個月還不下蛋是經常的現象,商用價值一點兒不大。但以前我們農家都還各家有自己院子的時候,都會在家裡喂上10多隻這樣的小笨雞,平常吃點兒笨雞蛋,過節吃點兒笨雞肉。這種雞肉做起來很簡單,隨便過油一炒,放點蒜片,就美味無比,根本不用複雜的料理方式,就能讓你體會自然的味道…

當然在大棚裡飼養雞,肯定不是為了自己吃肉的,一定是專業養殖作為商用的,所以這種當地的田園雞養殖起來會很吃虧。但如果有明確的消費群體,養殖這種笨雞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還是那句話,飼養方式很重要,飼養密度也很重要,你要用現代的養雞技術,投餵現在的養雞飼料,無論什麼雞品種出欄之後都會和超市賣的白條雞一個味道,想要養出最好吃的雞,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和最接近自然的養殖方式。


過眼煙雲175228182


東北養土雞最好,土雞適應東北氣候,投資少。大棚散養可以讓雞得以自由覓食和生長。為了保證肉質的鮮美,一定要對各類飼料添加劑以及激素的控制。無論品種的雞,催長得,肉都不會好吃。

再說一說“疾控和生存環境”其他方面可能會稍作補充。

疾控:支原體球蟲是養殖土雞最大的問題。

要想養好一批,抗體達標,體重達標均勻度好,的雞,需要雞雛時就開始做好文章,不能大意放鬆任何一個細節。所以疫苗是必不可少的,球蟲,和腺肌胃炎的疫苗是必做的,有效的增加免疫抗體。

支原體的問題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健康,控制雛雞的內環境,降低雞舍的氨氣,增加雞舍的通風,這樣雞的支原體發病率相對就會下降。地面養殖這樣雞舍裡面氨氣重,粉塵厚,雞絨毛多,溫度控制不均勻,這樣我們的支原體發病率就會提高。

散養可能會出現採食量不達標,到了15天左右雞群的均勻度下降,體重不增,死淘率增加,腸道不健康。後續因為黴菌毒素導致肌胃炎,雞的體質變差,疫苗免疫達不到效果,各種激發感染疾病的出現。這點也要注意。

生存環境:雞長得好與生存環境是分不開的。大棚裡雞糞便的處理,還有溼度溫度的控制,都要做好。條件允許可以在大棚裡種點果樹,模擬自然環境,平衡空氣質量。條件允許在養點蚯蚓用於餵雞。如果要散養,雞糞的處理工作一定要做好,按時清理雞糞,保持棚內衛生。溼度可以用排風筒控制,溫度,冬天可以用爐子升溫,夏天可以給大棚放風降溫。

土雞養殖成本問題:

養生態土雞90-100天即可達到2.5-3.5公斤/只,即可出欄,但為了保證肉質,一般要養4個月,一隻雞的成本在15元左右。

具體核算如下:養一隻生態土雞4個月上市,重2.5-3.5公斤左右,所需飼料別離為穀物(稻穀、玉米、麥子、紅薯、豆粕、韭菜、胡蘿蔔、菜葉均可)6斤,按1元/1斤計即6元,黃粉蟲3斤,自己飼養每斤成本1.5元即4.5元,蠅蛆3斤,自己用雞糞飼養成本0.5元/1斤,3斤即1.5元,青菜5斤1.5元(自己種或撿菜葉不用錢),土雞苗自己孵化約2元/只,疫苗每隻0.2元,總計:15.8元。

雛雞培育具體事項!

1、溫度:

雛雞出殼買回後,第一週的溫度應控制在34—35℃以內,從第二週起,每週降低2℃,直到第六週脫溫為止。保溫的方法視雞的多少而定,雞少可用紙箱和燈泡,即將雛雞放在箱內,掛上一個60W左右的燈泡,同時放上水瓶、食槽。雞多可用育雛室,室內用煤爐等加溫,但煤煙應用鐵管排出室外。為保證溫度的準確性,除觀察雛雞的狀態外,室內應掛溫度計,同時勤除糞便。

2、光照:

育雛第一週要求24小時光照,以保證雛雞晝夜都能採食和飲水,促進生長髮育,以後每週減少2小時,直到夜間不開燈。光照和保溫可以結合起來進行,紙箱育雛,如溫度不夠,可加開水在容器內用布包起來,置於箱內加熱。

3、密度:

1~14日齡,50~60只/平方米,15~21日齡35~40只/平方米,21~44日齡25只/平方米,60日齡以後12只/平方米。脫溫後的小雞可籠養、平養或放牧養,只要密度不超過上述標準均可。

4、飲水:

雛雞出殼24小時後即可飲水餵食,將育雛料放在料桶內讓其自由採食,同時在水杯內放入清水。育雛頭20天飲用冷開水,以後可飲用井水或自來水,由於雛雞採食量少,新陳代謝旺盛,為防止營養不良,頭10天內必須在水中加入8~10%濃度的葡萄糖和水溶性多種維生素。"


浪旭回村


散養雞和圈養雞哪個讓雞活的更好呢,

當然是散養好一些

土雞以“散養土雞”為最好

公雞冠大而紅,性烈好鬥,母雞雞冠極小。

土雞也叫草雞、笨雞,是指放養在山野林間、果園的肉雞。具有耐粗飼、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肉質鮮美。雞蛋在城鄉市場上非常暢銷,且蛋價也高於普通雞蛋,營養價值高。雞肉口味鮮美、蛋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市場需求前景廣闊。且由於大多數是在林間或果園內放養,更貼近綠色環保的要求,故而更受消費者的青睞·對於具備一定條件的農戶來說,飼養柴雞的成本又比較低,適合家庭養殖,飼養週期較長,一般長為成年約6個月左右。

散養也有一些弊端

它們可以轉身,並且有更多機會抓抓撓撓、用沙子沐浴和覓食。然而,比起濃縮型雞籠,存活於無籠化和自由放養設備中的母雞更容易受到傷病的襲擊,因為它們常常跑來跑去。野外的開放通常意味著捕食者也獲得了捕獲母雞的機會,其中一些雞類總是因為無法躲避,而被類似鷹、狐狸等動物捉走。



湖北的大馬哈


在東北養良鳳,大骨雞比較好!

大骨雞又稱莊河雞屬肉蛋兼用型。

原產於遼寧省莊河縣,還分佈於吉林、黑龍江、山東等省。2002年存欄200萬隻,在遼寧莊河縣建有大骨雞繁育基地。大骨雞體型碩大,胸深背寬腹部豐滿,頸粗,腔長而粗,墩實有力。單冠直立。除、脛和趾多為黃色。公雞羽色以棕紅色為主。公雞頸羽、鞍羽和青羽呈紅色,尾羽黑色,主尾羽和鑲羽有翠綠色光澤。母雞以麻褐色為主,尾羽黑色。成年公雞體重3.0~6.5kg,母雞2.3~4.8kg。210日齡開產,年產蛋140~160個,平均蛋重60~70g。蛋殼深褐色。該品種的主要特徵是體型大,耐寒性較強。


長白山晶晶


東北大棚養雞就養本地的走地雞,也是俗稱的笨雞。養殖週期長但利潤高。


80後農舍


本地土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