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返青期才發現播種密度過大,麥地裡密不透風,這個時期還需採取什麼措施嗎?

鄉音鄉情


小麥播種密度過大,到返青期時才發現,密不透風怎麼辦?

其實小麥播種的時候在我們國家大部分農民,播種密度,用種量都要比推薦的用量要大一些。比如沿淮地區,由於種植習慣的養成很多小麥適期播種用種量都在35至50斤一畝地。這樣就會造成後期一旦氣溫偏高,就會出現播種密度過大,小麥畝苗數過多,高的密度是甚至達到100~120萬每畝。

從返青開始到起身之前,時間歷時約一個月,屬於小麥苗期階段的最後一個時期,稱“小麥返青期”,小麥在這個時期的生長主要是生根、長葉和分櫱,此時的農事管理主要促使小麥晚弱苗升級、控制旺苗徒長、調節群體大小和決定成穗率高低的重要時期,也是小麥病蟲害防治的關鍵階段。如果此時小麥群體過大,到後期很容易就會造成小麥倒伏或者無法高產。因此小麥返青後,田間密不透風就要及時抓住返青期的田間管理措施,通過返青期農事操作比如中耕鎮壓,調節控旺,氮肥後移等技術壓低小麥群體密度。

早春麥田鎮壓是一項控旺轉壯的過程,是提墒節水的重要農藝措施。因此,對長勢過旺麥田一定要在返青至起身期多次鎮壓,以抑制地上部生長,控旺轉壯防倒伏。

返青期施肥對弱苗轉壯和增加穗數有利,因而要對因地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弱苗及早施返青肥,最好在小麥抽生一葉時就施入。但施肥充足或已施用冬肥的麥田不能再施返青肥。在秋冬已建起壯苗的群體和偏旺苗,只要不表現出脫肥症狀,返青期則不必施肥,以免造成群體過大。對年前已經形成苗情過旺(群體過大)的田塊,及時採取化控或在起身前深耕斷根,並將施肥後澆水時間推遲到拔節後期甚至到旗葉露尖時,以控制無效分櫱,達到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畝穗數的目的。

化學藥劑控旺:對於小麥旺長,可以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高劑量氨基酸(200倍),多效唑,乙烯利,胺鮮酯,抗倒酯,烯效唑等有效控旺。

小麥化學藥劑控旺的注意事項:

1、注意使用時期,小麥返青期時還可以使用,一旦拔節後,就不要再用了。

2、注意用量,千萬不要多噴,如果過量的話,導致小麥不長,就要悲劇了。

3、使用控旺藥劑後,在播種下茬作物時,一定要深耕土壤,避免殘留對後茬作物產生抑制作用。


網絡農技


根據題主描述,現在感覺到了小麥密度過大,也就是說太稠。現在小麥剛返青,才起身,未拔節,就形成了這種狀態,有些預感不好,建議你:

①、現在趁苗小抓緊時間澆一次水,不能再後拖。澆水前適當撒施一些尿素(20斤/畝),注意留神近期紅蜘蛛產生,到孕穗期開始防治蚜蟲氾濫。

②、現在灌水以後,往後不能再澆水了,這是因為,小麥很快個子就長高了,一出穗增加重量,加之密度大,再要澆水,那最容易出現大面積倒伏現象。倒伏的時機若在花絮期或灌漿初期爆發,那可是最殘的結果。所以說,現在趁苗小趕緊澆一水,後期絕對就不要再用水了。



③、小麥進入拔節初期,掌握好時機,噴霧一次化控藥物,進行人為干預。

這是給題主的一點個人建議,望斟酌。面對教訓,所以說,種莊稼一定要有科學態度,要按照每個品種的要求下種,不能隨意盲目加大,一旦造成危害,就騎虎難下,看看今天密度大,咋處置,沒有妙方解決。


風雨人生3293


小麥播種量偏大,密度大,就是稠了。這事不稀罕,我也種地幾十年了,說實話,我就喜歡稠些,根據自己的經驗及老農們種植小麥的體會,就是在出現了失誤,小麥稠了或稀了,鐵律:偏稠的絕對比偏稀的產量要高!這不是給你吃開心丸的,真的。但最好還是合理密植,物極必反嗎!

如題,種植密度偏大了,怎麼應對!提供兩個方法供參考。

一、控制水肥管理。不論返青水起身水,不要急於水肥管理。如果確實出現旱情了,那得澆,追肥儘可能不要過多追施氮素肥,多施磷鉀肥,磷鉀肥作追肥不太方便,那就從現在開始至灌漿期,至少打三次磷酸二氫鉀。當然除草劑、防治病蟲害不能忽視。

二、化學控旺,不按常規的打藥量,可適當加大些控旺劑類,這不是胡來,是因苗制宜。

三、密度大,最擔心的是怕倒伏,控旺作的好,不倒伏準獲高產。在控旺的同時,注意防治病蟲害,特別是密度大的麥田,最易感染白粉病、紋枯病、全蝕病,因為稠密通風透氣性差,最易感染病害,控制住病害,就沒有問題。

資料上技術人員和有些朋友提出,密度大進行疏苗,解決問題的辦法,我不否認,這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有效的好辦法。但在實際生產經營中,給小麥疏苗純屬理論上的問題,是不切實際的紙上談兵。為什麼這樣說,除非僅種植了0.02畝,那就好辦,坐著板凳聽著歌,用不了多大功夫搞定。如我原來種20小麥,怎麼個疏法,人手!調個獨立師來幫忙疏苗還許到麥天能疏完。

所以,唯有化控,壯稈,防病,增施磷鉀肥和微肥,再就是運氣了,如老天風調雨順,不刮狂風暴雨,那麼,稠點的小麥產量都不會差!我堅信!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在北方冬小麥主產區,不同的區域老百姓種植小麥時的播種習慣不太一樣,主要體現在播種時間和播種量上,有的地區收完玉米趕著墒情好,強墒拌種小麥;而有的地方,老百姓會先澆水再進行播種。播種量上的差異也很大,有的每畝播種25斤小麥種子,而有的每畝要播種50斤。播種量大,再加上冬季氣溫偏高,氣候溫暖,從而造成冬季小麥生長過稠密。

一、小麥過於稠密有什麼危害呢?

1、春季小麥返青後會進入快速的生長髮育期,這個時期主要就是進行春季分櫱,如果小麥越冬過後本來就稠密的話,那小麥進行分櫱就更顯稠密。而春季過多的分櫱不僅形不成穗,還消耗了小麥自身大量的營養,得不償失。

2、小麥春季返青後過於稠密而不加管理,就會使小麥田間鬱閉,影響成穗率,而且小麥不能進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和營養物質的積累。

3、小麥過於稠密,為後期小麥田發生病蟲害做好了鋪墊,過於稠密的田間環境有利於蚜蟲和各種病菌的繁殖和滋生,而且打藥也打的不夠透徹,後期病蟲害也不太好防治。

4、小麥過於稠密,各植株之間會爭奪陽光和營養物質,這就導致整體小麥植株的莖杆不會太粗壯,而是又細又長,莖杆兩個節結之間的高度變大。這個狀態下的小麥很容易倒伏,尤其是在狂風暴雨的情況下

極其容易發生倒伏。

二、那麼春季小麥返青後發現小麥太過稠密,怎麼辦呢?

1、人工間苗

發現小麥田塊小麥過於稠密,人工間苗是最笨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採用人工鋤苗的方式,可以解決麥田稠密的問題。但這種方式適合於種植面積不大的農戶,種植大戶不太適合這種笨方法。

2、麥田除苗開溝

在麥田中可以在每一畦壟中間鏟去一窄行麥苗,並開溝,將挖出的土壤灑在周邊麥田,壓蓋麥苗,起到一定控制旺長的作用,而開溝能夠增加小麥田間空隙,增大了麥苗的生存空間。

3、噴施控旺藥劑

大面積種植的小麥田塊,採取化學藥劑控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春季小麥返青後就開始快速的生長髮育,這就使得本就稠密的麥田更加的稠密了,噴施多效唑、烯效唑等控制旺長的藥劑能夠對小麥起到“蹲苗”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小麥的徒長。

4、噴施化學除草劑

小麥春季返青後過於稠密,這個時候除了選擇噴施控旺藥劑之外,在你冬前未施用除草劑的情況下,還可以選擇噴施防治野麥子的藥劑。現在冬小麥產區野麥子的發生非常普遍,而選擇在春季防治野麥子的農戶也不在少數。

為什麼噴施防治野麥子的藥劑可以起到控旺的作用呢?因為小麥對防治野麥子的藥劑成分敏感,藥劑噴施後,小麥和雜草同樣中藥害,而小麥體內可以緩慢的分解藥劑進行解毒。而這個解毒的過程會使小麥長勢變緩,從而起到控旺的作用。

總之,小麥一旦播種量過大而引起小麥返青後稠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儘快的採取控旺措施,為小麥的高產豐收保駕護航。


河北阿宵


大家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農民朋友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由於在單位面積內撒施過多小麥種或其它原因,導致出苗後,小麥苗株密度過大。那麼小麥苗株密度過大,會有什麼影響呢?

小麥苗株密度過大,會造成小麥在拔節期苗株擁擠,通風透光率差,個體發育弱,易引起倒伏,從而引發減產減收。

小麥在春季返青期的合理群體為:多、中型小麥品種春季最大分櫱數要求達到計劃穗數的1.8—2.0倍;大穗型小麥品種要求達到計劃穗數2.5—3.0倍。若群體過大,出現麥苗旺長時應及時採取拔除、鎮壓、化控和深耘斷根等措施控制群體。

像這位農友在小麥返青期才發現播種密度過大,該怎麼辦呢?下邊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小麥在春季返青期的促控方法。

手工拔除法

若小麥種植面積不大或人工充足時,可採用手工拔除,手工拔除的好處是,可以選擇性的將密度過大或弱苗拔除。

深鋤斷根法

在小麥拔節前進行深、中耕,耕深8—10公分 ,切斷浮根,可以有效抑止小分櫱發生,促進小麥主莖和大分櫱生長。

化學調控法

群體大、長勢旺、植株高的品種,在小麥拔節前每畝用15%的多效唑30—50克,兌30公斤水噴施,可有效控制植株旺長、縮短基部節間、 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抗倒伏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不足,歡迎大家補充,謝謝大家。


倚竹聽溪


小麥返青期才發現播種密度過大,麥地裡密不透風,這個時期還需採取什麼措施嗎?

如今已經進入到了三月份了,氣溫上升的快,地裡的麥田生長速度也是加快了不少,冬季早播麥苗的地區快的已經進入到拔節期了,但大部分還在返青的末尾,因為農村播種小麥的地區較多,但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導致麥苗過旺、播種過密等問題,那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

1.中耕深鋤加間苗

這也是返青期中必做的一種栽培措施,其一可以增加地溫、疏鬆土壤、促進麥苗生長;其二的目的就是為了切斷麥根,結合間苗,除去生長弱或者過於密集的麥苗,減小競爭。

2.肥水延後,及時控旺

麥苗生長過密過旺都會形成田間鬱閉的情況,一旦鬱閉就容易出現小範圍內的高溫高溼,這就容易引起病蟲害問題,而且後期還有倒伏的可能,所以這種情況下,返青期的肥水不可多施,而且目前快進入拔節期,一定要注意麥苗旺長的情況,生長過快的及時噴灑調節劑。

因為處於麥苗的生長期,營養吸收快,田間麥苗生長過密過旺一定要及時控制,以防拔節後田間鬱閉嚴重,養分缺少,造成減產就麻煩了,所以現在多進行田間中耕開溝,減緩長勢,後期在進行補肥恢復生長,這樣才能保住產量問題!


冒藍火的小農民


作為一個從事十多年農業技術人員來分享我的觀點。

對於小麥來說密度就是產量。當然密度要合理,但在一般情況下你播種都不會超太多,你最多播45斤/畝,這個密度不算怎麼樣超標,切記不要太相信有的人說每畝播30斤,絕對的假農民。小麥的產量絕對取決於密度,只要底肥足,後期管理好,絕對高產。首先不要有顧慮,要把握好後期的管理才是王道。



春節過後隨著氣溫的回升,小麥逐漸返青,這個時候的管理要跟上,就現在的情況看,除草早已結束,即使地裡還有草也不建議進行化學除草了,因為小麥馬上就要拔節了,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那麼現在應該怎麼管理呢?

1、控制好肥料特別是氮肥的使用量,不然後期真的會倒伏哦。

2、特別關注病蟲害的防治,就是我們平時講的“一噴三防”,特別注意紋枯病的防治,小麥密度大不透風,容易感染紋枯病。再者紋枯病不僅會影響後期灌漿,還會引起倒伏。可以選擇三唑類的殺菌劑防治,還要注意防治紅蜘蛛及後期的吸漿蟲。還有就是赤黴病的防治也不能遺忘,當然現在很多品種對赤黴病都有一定的抗性,但也不能大意,因為這與天氣也是有一定的關係。




3、注意葉面肥的使用,比如磷酸二氫鉀的使用可以增強小麥的抗性和籽粒飽滿度,而且價格低廉很實用。



最後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同時也祝你豐收!


瀟灑如你們


當然,麥子出現倒伏的原因有多種,比如天氣原因,突然之間大風大雨,或者是小麥長勢弱,再或者病蟲害不及時防治或導致的倒伏,這些倒伏是比較常見的,但是,下面要說的這個倒伏原因,就比較麻煩了,它就是種植密度過大引起的(比如一畝地下種了60斤)。

關於小麥因種植密度大導致的後期倒伏問題,一些朋友感到很頭疼(雖然小幫手一直給大家強調,小麥播種時,量不要過大,但是有些朋友就是不聽),不知道怎麼處理,下面,小幫手簡單說幾點:

1、如果種植面積不大,那就人工拔除,在一些密植的地方,拔除掉一部分麥株,有些朋友會感到很可惜,但是,拔除後的小麥生長情況比不拔時候結穗更好,而且在抗倒伏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2、如果人工不能拔除,那就看下面的做法,在水肥方面,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在返青期開始追肥澆水,種植過密,可以適當的往後拖延,在拔節期進行水肥管理,起到一個蹲苗作用,目的減少小麥的無效分櫱,以此來稍微控制生長。

3、注意控旺,既然已經種植過密,適當的控旺顯得很有必要,如果在相同的天氣情況下,長勢高的比長勢低的小麥,倒伏情況要嚴重,所以,通過控制小麥向上生長來達到目的。

其實,綜上來看,小麥在播種時,特別建議下種量不要過大,莊稼和其他的不一樣,不是說你種的越多,收成就越好,合理的種植,才是最重要的。

4、在小麥生長後期,注意營養的補充,提高小麥的抗逆性,比如在灌漿期及以後,噴施磷酸二氫鉀或者小麥專用葉面肥,來達到抗倒伏的目的。



周奧運弟弟


小麥返青期才發現播種的密度過大,麥田裡密不透風,這個時期需釆取什麼措施?

小麥田麥苗密度過大,主要是播種時下種量過多。一般能適時播種、是的沙土田塊、畝播種量在26——32斤左右,粘土田因土塊較大的應適當增加播種量(根據當時播種的時節早和遲,可適當增減播種量,越遲越多,上限45斤左右)。

因播種量過多,造成開春後小麥密不透風的為害很大,首先是會產生大量非常嚴重的紋枯病,其次是小麥起身後節杆瘦細、結籽少又瘦小、不抗風雨倒伏等害處!

補救措施:如是小面積的田地,可釆取人工疏苗鋤除,大面積的可用機械疏苗,即用旋耕機作業,將旋耕機的耙齒下掉適中的數量進行淺度旋耕,應下地進行多次試旋,認為適中方可大面積疏旋!還一土法,用牛或手扶機來拖木耙下地疏苗,同樣需要根據田間的密度添減本耙的耙齒,如是牛拖木耙的、有人站在木耙上無需配重,如是機拖木耙、應該在木耙上配適當的重量!


荷韻蘭風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農巴士||多年專注於作物栽培和植保技術研究。

小麥下種量大,造成後期密度大,密不透風只是我們肉眼可以觀察到情況,其實還會引發相關病害的高頻度發生。至於需要採取什麼措施,我覺得先要把可能引起的危害講清楚,再針對性地一一解決,這樣子才是比較科學和靠譜的。

小麥的播種密度

其實要講的是小麥下種量,現在市場推廣的小麥品種分櫱能力都是比較強的,在淮河流域的稻麥輪作區下種量是比較大的,一畝地50斤以上,多為撒播方式,這和當地的種植模式有很大關係;河南中原地區畝下種量多為20斤左右,完全可以滿足正常產量需求;黃河以北包括河北山東等地下種量偏大,多為35斤以上,這和當地的氣候有著直接的關係。

如果在上述區域下種量多大的話,均會出現麥苗稠密、通風不良的情況。這一點是要參考你具體所在的區域,而選擇適合自己的下種量。

小麥密度大造成的危害

小麥如果密度過大,會加重田間病害的發生。小麥封壟較早,很多時候在返青期就已經看不到地面了,在這種情況下,通風不良,田間溼度過大,很多病害都會隨時發生。

紋枯病:溼度大易發病害。主要危害小麥根莖部位,初期在葉鞘上形成雲狀花紋,隨著病情的加劇,逐漸危害到莖稈,維管束營養輸送通道被破壞掉,地上部位葉片發黃,表現出明顯的營養不良。

根腐病、莖基腐病:常見的土傳病害,溼度大時,傳播速度快。主要危害小麥莖基部,形成黑色的病斑,環繞一圈,發病嚴重時,直接導致地上部位枯死。

可以採取的有效措施

你提到的返青期密度大,可以通過農業措施和化學防治兩種方案同時進行。

農業措施:剔苗。對於長勢不好的弱苗、黃苗進行手動剔除,保留健壯的麥苗。尤其是對於明顯發生病症的,一定要堅決剔除。不過,這項工作太費時、費工,很多農民朋友都沒有專門的精力和時間去這麼操作,尤其是種了幾百畝小麥的大戶。

化學防治:預防上面所描述的病害發生,建議噴施己唑醇/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12種中微量元素葉面肥進行綜合防治。

其實,小麥的下種量在播種時是要嚴格控制的,建議你一定要摒棄“下種量越大小麥越高產”的錯誤觀念,只要在正常播種量範圍內,後期的產量是通過一系列水肥管理、植保管理等綜合操作來實現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