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為什麼喜歡用“眾所周知”這個詞,既然都知道再說不是廢話嗎?

春風依醉


本問分三點簡單來答:

雖然問題是網文,但還是要先從傳統文學等文藝領域說起,先看答案,原因在文尾揭曉。

一、從語文基礎知識來講,“眾所周知”這句成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而在語法中,眾所周知是謂語,用作書面語,這也和英語的語法差不多。

二、從文學及作家使用率上來講,運用了“眾所周知”,不僅避免了再次將周圍及社會公眾都知道的熱點話題,再重寫一遍。更減少了一大段字數,避免文章總字數超標。因為有些熱點事件及話題很複雜,一般的各大媒體都是長篇大論的報道,再次重新複述,一兩段文字不好說清楚。

所以這樣做既節省了版面和頁面,也節省了時間,這對一些有字數限制的時事短評等文章很重要,對作者來說更重要,省下來的頁面,可以接寫後面更重要的內容,提高文章的“含金量",刊發(布)出去後提高閱讀量及關注度。

對編輯來說,省下的版面同樣可以多安排其它好文章。

三、而對讀者來說,也節省了他們的時間,因為他們不喜歡長篇大論,且重複語句又沒有提重點的實質性文章,尤其是一些財經及創業方面的專題文章等。 因為他們的時間都很寶貴,尤其是當今信息氾濫,利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

綜上以上三點所述,“眾所周知”對文學及新聞等文藝領域內的,創、出、受等三方都有利,雖是傳統文藝領域內的運用,但對網文也同樣如此。

因為網文的誕生和發展,都來自於傳統文學、新聞等領域。且絕大多數作者,都是傳統文藝領域內的筆桿子,所以便經常運用了。



鐵血紅林


眾所周知的事,也不全然是廢話。作者說大家都知道這事兒,大家就真的知道嗎?

你讀到這個詞兒,就會想我還不知道呢,我落後於“大家”了。耳朵根子軟點的讀者就默認自己也知道了,反正“眾所周知”後面總跟著這件事。

當然,我說的情況不代表全部,總有一部分恰當使用該詞的人。

我為什麼說這個例外呢?我一時也沒想到哪個例外,但總有例外吧。說了例外就會少捱罵,這樣讀到的人就會把自己納入例外,大家都是例外,才能心平氣和地看你的議論。

有些使用“眾所周知”的人,或許也不知道是否為大家熟知,但這麼說看起來很有說服力,省去了舉證的環節,論據就是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還不夠清楚嗎?

但是從邏輯上分析,大家都知道的事未必就為真。眾所周知很可能就是大家都不清楚,沒有人去論證。

有一項邏輯謬誤稱為“訴諸大眾”:以許多人或者大多數人都相信一個命題的事實為依據,來證明該命題一定是真的。這項謬誤容易禁錮人的開創性觀點。

而且即便該命題是真的,也不是因為大多數人信了才真的,而是本身為真。從邏輯角度分析,大眾的觀點不能作為命題為真的依據。

這也好比“子曰”,孔子說的可以借鑑,可做參考,不代表不可質疑、不可反駁。

再看到眾所周知,我們要警覺一下,常識不等於真理。如果能起到引發思考的作用,這個“眾所周知”就不是個純粹的廢話了。

還是要說一下例外,有時候使用“眾所周知”有利於行文流暢,也可能作者要提出不同意見 。

眾所周知,凡事都有個例外。


讀書侃報


我寫網文不愛用這個成語,所以只能揣測一下。

眾所周知,“眾所周知”是個成語,它的標準解釋是“大家全都知道”(《新編成語詞典》)。

既然眾所周知你還說什麼捏?

這就要揣摩當時網文作家的心理了。

網文特別特別講求日更字數,2000、3000、5000、10000……

日更字數與“全勤”多少掛鉤,即你每天滿足讀者、網站多高字數要求每月給你多少錢的基本保障——俗話所謂“低保”。

網文作家是想起字數就會頭痛的,為字數甚至有作家累死了。

試想當時作家寫到那裡,不管當時心情怎樣,不管家裡有沒有別的事,多少字的任務擺在面前,心裡還是很煩亂的,所以就有想到,大家都會編的的故事,還要我來講什麼!

無意之間,鍵盤就敲出“眾所周知”來了。

還有,他(她)也許想到,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喚起認同感啊。

咱們大家都知道的哈,吭?(又不是小瀋陽,吭什麼吭?)

認同多,流量大,錢就多啊!吭?

所以,第三點,就是作家放低身段,與讀者平起平坐了。吭?

有人不服,會問我:“你怎麼知道?”

我會回答:“合格的作家都是心理學家啊。”

哪一個作家在寫人物的時候不揣摩人物的心理呢?

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刻畫人物形象又是中心——這是我初中語文老師告訴我的。

現在頭條答問要求答些有根有據的知識,不許自由發揮,吭?。


大悔憶智冰


不是廢話,看似簡單的一詞語,眾所周知,三歲兒童學得會,八十老人做不到,從小家人就教育孩子,不罵人,不打架,禮貌待人,病毒疫情期間,打架罵人,擾亂治安,違法犯罪,都是成年人,中年人,老人,學而無用,什麼都懂,知法犯法,這樣下去,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自己經常罵街打架,夫妻不合,教育孩子聽話要有口德,他會聽您的嗎???抽著煙,喝酒醉醺醺的跟孩子講,抽菸喝酒有害健康,損人不利己,孩子會聽話嗎???言傳身教缺一不可,學為老師,行為師範,,身體力行,就是老師的老師,眾所周知,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是最大問題,文化道德教育重中之重,社會發展靠的就是人文道德


張瑞往


首先,你得知道網文是什麼人寫給什麼人看的?然後瞭解下網文與傳統文的區別,這個問題大概就想通了。我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網文開始火的一塌糊塗,靠寫網文賺的盆滿缽滿的人大有人在。這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當中,而寫網文想要出頭,速度是第一位的。所謂,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但是這樣一來,弊端也就非常明顯了,蘿蔔快了不洗泥,指望網文作者寫的每一個詞都要考慮精準,那就餓死了。要知道網文作者每天最少要更新一萬字,然後才好說活著,很多詞語都沒有考慮是不是詞能達意,更多的時候是為了趕快寫,寫完了以後趕快更,這是針對質量好的網文。對,你沒看錯,的確是質量好的網文,還有一種質量不好的,學名叫“衝量文”我也不知道網站為什麼要這種文,我只是知道這種文的要求是句子通順,錯別字不多到影響閱讀就好。於是就要有“灌水”,就是儘可能的多說一些沒用的廢話,對於這種網文來說,作者想到的就是怎麼湊字數,我見過一個小時寫一萬字的,如果你寫八百字的作文都得想半天,你就可以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質量了。而且,網文作者大軍什麼樣的人都有,初中高中生就不說了,甚至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在寫網文,如果你對他們的作品要求過高,我恐怕只能說,那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聽風聽雨聽驚雷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比如用學而不思則罔說教他人的時候,他人會馬上想到這是孔子說的,卻實很有道理,而你用比較冷門的觀點表示同樣的道理,比如不思考的學習不如不學習來說,他人會有所懷疑,憑什麼說我沒有思考呢?這就是眾所周知與你知我知的差別,所有人都知道,而你不知道,這叫無知,所有人都不知道,而你知道,這可能是先知,但你先用所謂的先知去影響他人,這恐怕有點難,信任是需要驗證的。

用周知的事物與他人交流,就如同拿金子換錢一樣,他人可能懷疑金子的真假,但不能懷疑金子確實很值錢,這就起到了先如為主的效果。當然有人會問?眾所周知我會不知道嗎?說這些道理不是廢話嗎?這裡就恰恰反映了眾所周知的作用,就是引導他人,再拋出自己的觀點。我發現了一座金礦,我想叫村裡的人一起去開採,大家都不相信說哪有這種好事?我說大家都知道,當年隔壁老王說發現金礦大家沒去,結果他一個人發財了。大家還想犯同樣的錯誤嗎?人群馬上議論紛紛,可能真的有金礦,看他也不像神經病,走走走,和你去看一下!

眾所周知我也是隨便說說,道理大家都懂,人們固有的經驗認知不一定是對的,但它一定頑強的生長著,如果有一天你覺得它有所不足需要糾正時,可以引導它,卻不能直接打碎它,因為那是大多數人的感情,不能傷了天下人的心。


吚喲哎嘿嗬


我們先來說說"眾所周知"這個詞語的含義,意思就是說大家都知道的意思。那麼為何網文都喜歡用眾所周知這個詞語呢?這得從以下幾點分析。

其一,作者要闡述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或者事物,會用到這個詞,意在文中闡述大家不知的一面。

其二,既然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或者事物,作者依然要去闡述,那表明他對該事情或事物有不一樣的觀點。

其三,在網文中,大多創作者詞語比較缺乏,用"眾所周知"代替白話,大家都知道,表現起來更加有水準,顯得文縐縐,有書面語的意思。



朝花夕拾小文


眾所周知,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出自《玉嬌梨》第二十回:“城中宣雜難住,莫苦就在眾所周知石村卜一居,與白公為鄰。”

在寫作上,使用“眾所周知”,主要是為了體現論點或觀點的普遍性,宏觀性,一般用在陳述句。此詞意在強調 所指內容的真實性,從範圍和深度上加強對內容的說服感。

如:眾所周知,中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採取了最快速,最徹底的方法。






o濡心


你說的對,這在潛意識裡是強調的,也可以理解為主觀的試圖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客觀上能否達到就為未可知了。還有些從眾的效果,人在群體意識下自我意識常常處於休眠狀態,呵呵,一堆人的正義。


爬子


眾所周知這個詞其實是在強調眾人都通宵的事情,不不能好意思不知道。一方面,說明坐著的說辭來源大眾而非自己捏造,有依有據。另一方面,眾人都知道的事情,讀者你自己不應該不知道,及時不知道你也只能表現出知道。所以這個詞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作者的說服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