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2歲,工作不停歇,半年胖了30斤:人生下半場,精力管理很重要

點擊關注"遇見成書",這裡有料,有貨,滿滿親測有效的成長方法論

我22歲,工作不停歇,半年胖了30斤:人生下半場,精力管理很重要

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一直在深圳一家臺資企業做行政,那時候朝九晚六,工作和生活沒有太大的壓力。

後來,因為臨時的原因,我籌劃轉行到新媒體領域,報班學習了2個月,我成功得到了這份工作。

因為是完全嶄新的領域,並且一來就實現從學員到班主任的轉型,還要帶領一大群寫作營的班委,考驗重重,也因為自己精力管理的短板,很多時候每天都讓自己陷入"連軸轉"的狀態。

有時是寫作營的開營、結營,直播答疑,有時候則是招生,有時候是服務提升,最忙的時候,我分配上了3個訓練營……因為這樣的狀態,我開始為自己的混亂"買單",半年胖了30斤,壓力最大的時候,想過輕生。

這一切真正得到控制,一方面是因為我主動申請轉移工作重心,另一方面,在過年假期時間,我認真閱讀了《身為職場女性》、《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終於找到一套有效的精力管理模式。

本文整理了我最近研究的方法論,送給同樣不是在"救火"就是在"救火路上"的朋友。

精力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板塊:

01

情感失控,是擾亂工作的羅盤

我22歲,工作不停歇,半年胖了30斤:人生下半場,精力管理很重要

人和機器最大的區別在於思維和情感,情感方面天性使然,女性在職場的情緒會更為氾濫。

隨著工作年限越長,我們越會發現在職場情緒化不可取,比如落淚容易被他人認定為覺得自己委屈,喜怒無常情緒波動大也會給人不專業、不好相處的印象。

既然情緒有這麼多壞處,是不是我們就應該想辦法隱藏起來,最好是可以做到"喜怒不露於形色"呢?

事實上,消極隱藏情緒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我們的情緒,就像是高壓鍋裡的蒸汽,如果一昧地往裡加氣,卻沒有任何疏導,總有一天"高壓鍋"是會爆炸的。

面對情緒,首先我們要穩住自己的心,不能一出現過激情緒,我們就開始迴避,正確的做法是需要察覺並明確自己的情緒,然後跳出情緒。

比如,我在學習船長的心理學課程時,聽到過一個她自己關於體察情緒的例子。她和幾個人開車在高速路上不小心壓線違規了,但是交警只處罰了其中幾位,其實那時船長心裡也是會有一些憤憤不平的,但她及時察覺了自己的情緒,轉念想到:"

這麼多違規的人,交警沒能處理得過來,也是情理之中的。並且交警為了保障大家的生命安全,風雨無阻的執勤,時不時還要遇上不明事理的司機,其實他們也很不容易。"

在察覺情緒後,船長沒有順著自己的第一念想,想"為什麼是我",而是及時跳出自己的情緒,化解了可能會出現的爭執。

保持穩定的情感,不讓自己被情緒"牽著鼻子走",是精力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項。

02

知己知彼,利用好你不可錯過10倍效率工作時間

我22歲,工作不停歇,半年胖了30斤:人生下半場,精力管理很重要

在說工作效率之前,先給大家普及一個經濟學領域中的概念——二八定律,又稱80/20定律。

這個概念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通過調查抽樣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發現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裡。於是,他提出:"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

根據"二八定律",同樣的原理,你有沒有想過:你只需要抓住自己一天中效率最高的2小時,就能做完當天80%的工作?

扎克伯格今年才 36 歲,但他已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網絡公司Facebook的 CEO。儘管身處高位,他依然有時間鍛鍊身體,到處旅遊,陪伴家人。甚至還有時間學會用中文溝通、演講!在被媒體採訪問起自己時間管理的訣竅時,他回答:"我每天只要專注工作四五個小時就可以了。"

雖然利用好一天的黃金時間聽起來很玄乎,但實操起來真的特別有效。

曾經我是個時間管理做得非常爛的人,因為自己的規劃失調,一週5天工作日起碼要加班3天,後來我改變了工作規劃,

把最要緊的事情放在自己狀態最好的時候去做,這時候難題通常也就都能解決得還不錯,基本也告別了"被動加班"。

黃金時間工作法的要點在於:

1、找到自己的黃金時間段;

2、事先列舉好需要集中處理的任務;

3、任務的類別最好是動腦型>事務型。

每個人的精力生來就是不一樣的,如何快速鑑定出自己的黃金工作時間呢?

建議可以用記錄法,花一週的時間,每天起床後2小時為一個時間段,精力值滿分10分,分別打分,一週後就能選出自己效率最好的時間。

"黃金時間工作法"告訴我們:把時間花在刀刃上,不做加班時間最長的人,只做最有效率的人。

03

身體管理,用最好的狀態,交付更出色的成績

我22歲,工作不停歇,半年胖了30斤:人生下半場,精力管理很重要

一提到工作學習,大家的第一念頭,很可能是排除一切干擾,全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這樣真的是最高效的做法嗎?

當然不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我們實現一切目標的基礎。身體要是處於亞健康狀態,是會大大拖低我們的工作效率的。

舉個例子,我的工作有一段時間特別忙,晚上12點多才能從公司離開,從那陣子開始,為了壓縮更多時間給工作,我放棄了自己晚間鍛鍊的習慣。

誰想到,自以為的節省時間,不知道浪費了多少時間,半年來我跑醫院就有2次,過年前12點有一天我還在診所輸液,廣州醫院預約難,去一次就要請一天的假,為了"節約"每晚15分鐘的鍛鍊時間,我不知道往醫院砸了多少時間、精力……

根據我自己踩過的坑,我整理了穩固身體狀態最關鍵的幾點,給你參考:

1、睡眠

睡眠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第二天我們的精神狀態,要是睡眠情況長期不好,還可能促發各式精神疾病。

高效工作的前提,需要擁有高質量的睡眠。

可能你也知道好好睡覺很重要,但是會覺得即使上床了還是睡不著,於是又會心生焦慮,試圖用其他方式"助睡",比如:刷手機,比如聊天。這2種方式,不僅不能使我們困了後早睡,反倒很容易讓我們越來越精神。

比較有效的做法,買一個鬧鐘,睡前不帶手機上床,可能開始會很痛苦,但後來就會越來越輕鬆。

2、運動

關於運動,知乎上有大v提到過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真相:

"當人體發育完畢後我們的代謝水平會逐步下降,甚至連肌肉含量都會逐年的減少,肌肉質量會下降,不注意的人就會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免疫力下降。"

常見的運動主要分為2大類型: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有氧運動通常是較為柔和的運動,常見的有:跑步、騎自行車;無氧運動是負荷強度高、瞬間性強的運動,通常包括:200m/400m短跑、足球、網球。

有氧運動可以增強我們的心血管功能,而無氧運動則可以讓我們的抵抗力變得更強。

每週保持3~5次左右的運動,一般足以使體重達到平衡,身體狀況穩定。在身體狀況穩定的情況下,我們的工作效率也會更高,精神狀態會更好。

3、飲食

腦力運動和體力運動同樣會使身體能量有所消耗,無論是出於對身體健康的考慮,還是為了更高效地工作,飲食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通常飲食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注意:

①、保證足夠的飲水量

有研究數據表明,2%的水分流失,就可以對一個正常人的注意力、短期記憶力造成損害。

及時喝水,不要等到感覺渴了,才行動。水是支撐身體的各種機能運轉的動力。

②、儘量不要挑食

避免每天、每週全是吃單一的食物。飲食儘量多樣化,確保身體可以攝取到多種營養物質。

齊全的營養攝取,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各種病的罹患幾率。

③、定時定量的吃飯

吃得過於飽,或者吃飯作息不規律,很容易對我們的消化功能造成損傷。

並且一個人如果長期吃得過飽,會導致大腦細胞因缺氧而逐漸壞死,容易引起痴呆。

通常正確的做法,是吃飯有七八分飽即可。

我22歲,工作不停歇,半年胖了30斤:人生下半場,精力管理很重要

提起時間管理,我們總是希望在有效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卻沒有看到,若是隻做眼前的時間管理,而不做長期的"精力管理",是非常容易出問題的。

精力管理是長期的工作,也是決定我們人生長度的關鍵之一,雖然精力管理沒法短期內取得大的成效,但時間的複利,管理好身體,提升效率,為我們省下的時間,是無法用錢衡量的!

每天堅持做好精力管理,從生活、飲食的小事入手,"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我們的每一天,都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