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任性”鐵軌,至今仍在使用,沒有生鏽,專家:每根都是文物

清朝“任性”鐵軌,至今仍在使用,沒有生鏽,專家:每根都是文物

不為滄桑人景仰,年年佳日滿登攀。 --- 蔡任平

清朝至今已經105年,早已物是人非,很多鐵製文物也早就損壞了,可就有這樣一條"任性"的鐵軌,從清朝開始就沿用至今,一直沒有生鏽。那就是唐胥鐵路,在2018年1月份的時候,漢陽鋼鐵廠在2018年的時候入選了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據專家介紹,這條鐵路每一根都是文物,而且還是我國自建的第一條標準軌運貨鐵路。這一條鐵路的建成改變了中國交通的發展方向。

鐵路的初建

1852年,世界第一條鐵路在英國建成,改寫了世界的交通史,而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在光緒年間建成。在初建這條鐵路的時候還鬧出了不少的笑話,那時候的清政府還不允許使用蒸汽機,所以有一段的時間裡人們都是用驢拉著火車跑,直到第二年才使用機車拉著火車運行。

清朝“任性”鐵軌,至今仍在使用,沒有生鏽,專家:每根都是文物

也曾因守舊實力的反對讓唐胥鐵路一直拖著沒有動工,第二年礦務局重新申請修建才得到批准,並在當年完工。而唐胥鐵路是我國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之後,清政府才陸陸續續的撥款修建鐵路,一共修建了數十條鐵路。

清朝結束後,一些鐵路仍然沒有完工,這些鐵路經歷了幾十年的風吹雨打,早已不是原來的模樣,很多鐵路都重新翻修過了。唯獨唐胥鐵路沒有生鏽,也沒有損壞,而它的建造過程也是十分的艱難。這就要聯繫到我國近代最早的一個官辦鋼鐵企業---漢陽鐵廠,1890年,清朝重臣張之洞支持修建了這條鐵路,1893年建成投產,修建鐵路的經費預計是246萬兩,實際支出的是500萬兩,這其中有沒有什麼內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清朝“任性”鐵軌,至今仍在使用,沒有生鏽,專家:每根都是文物

1881年7月1日,英國人白內特夫人親手為它定下了第一顆釘子,在11月份的時候竣工。儘管唐胥鐵路總長只有9.67公里,但卻採用了國際通用的1.435米標準軌距的鐵路,也是中國鐵路建築史的開端。

經歷風霜的漢陽鐵廠

1890年,漢陽鐵廠成立,創辦人是晚清的一個重臣,名喚張之洞,漢陽鐵廠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也是當時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

儘管漢陽鋼鐵成立得很壯大,可也是存在很大的缺陷。在當時,整個亞洲幾乎沒有人懂得如何冶煉鋼鐵,更不用說有著閉關鎖國曆史的中國了,光是為了解決材料和設備這一系列的問題,張之洞無奈之下便向德國和日本借貸,花費大量的金錢,卻生產出成本高,質量不好的高鐵,沒有市場和銷路,張之洞真的是焦頭爛額,在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一個高人幫助了他,這個人就是盛宣懷。

清朝“任性”鐵軌,至今仍在使用,沒有生鏽,專家:每根都是文物

在他接受之後,找到了工廠的問題並解決,而漢陽鐵廠最終不負所望,為中國生產出了一批又一批高質量的鋼鐵,當時全國各地的鋼鐵幾乎都是出自漢陽鋼鐵廠。但是隨著清政府的滅亡,還有國營企業和外國企業的擠壓,漢陽鐵廠最終走向滅亡。

張之洞去世,漢陽破產,轉眼已是文物

不過,張之洞去世之後,漢陽鐵廠一年不如一年,勉勉強強的維持了十五年,最終還是倒閉了,但是漢陽鐵廠生產的鋼鐵還是很實用。一根漢陽鋼鐵出現在國家的博物館,這也是為什麼說唐胥鐵路每一根都是文物。

在2015年的一天,在陝西略陽縣,一個市民在廢棄的鐵軌旁散步的時候,偶然發現刻有很多的文字,仔細辨認還能看的出"1902年漢陽鐵廠"

清朝“任性”鐵軌,至今仍在使用,沒有生鏽,專家:每根都是文物

"M.C.-1906-A.T" "COCKERLL-1908-AT"等字樣,畢竟是學過歷史的,那位市民便猜測這是不是就是當初倒閉了的漢陽鐵廠所鑄造的呢?後經專家鑑定,這位市民在嘉陵大橋上發現的部分鐵軌的確實漢陽工廠所鑄造的,上面的"1906 1908"都是生產日期。

而這部分鐵軌整體呈現深灰色,幾乎沒有鏽跡,外表幾乎比現代的防鏽質量還要好,在博物館的能見到的漢陽鋼鐵最早的生產日期是1899年的,在此之前博物館也曾收藏了一根1902年的漢陽鋼鐵,在這一根"百年老鐵軌"現世後,全國各地都發現了一些漢陽生產的鐵軌,甚至還有一些鐵軌還在線上服役著。

1902年生產的這跟鐵軌被國家列為二級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而在略陽發現的這部分鐵軌和博物館擺放的這根二級文物屬於同一生產批次,同樣也屬於國家的二級文物。

清朝“任性”鐵軌,至今仍在使用,沒有生鏽,專家:每根都是文物

不會被取代的璀璨之星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交通工具出現,火車不再是唯一高速行駛的交通工具,但是它的運載量很大,而鐵軌是火車運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唐旭鐵軌給中國帶來的不只是物質產品,更多的是技術,他的運輸價值很高,但他的文物價值更高即使是一百年前生產的鐵軌。

到如今,經歷了多少風吹雨打,任然沒有一點生鏽的痕跡,這體現的不僅僅是中國人冶鐵技術的高超,更體現了中國人聰明的智慧,讓我們不得不佩服。現在我國也掌握了先進的鋼軌技術,我們能不斷超越從前,一次比一次好,但漢陽鋼鐵,唐胥鐵路依舊是我國鐵軌界一顆璀璨的明珠。

現在2020年,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在鐵軌方面也有了質的跨越,高鐵,火車,懸浮列車等交通工具都在不斷更新,不斷改進。而漢陽造鐵廠知道的鐵軌是不能被超越的,他給我們的不僅是不會鏽爛的鋼軌,更是中國人優秀的冶煉技術。

除了唐胥鐵路,京張鐵路,京九鐵路青藏鐵路等也很是出名。

清朝“任性”鐵軌,至今仍在使用,沒有生鏽,專家:每根都是文物

現如今,火車網越來越廣泛,軌道也越來越多,在保養鐵軌這一方面我國還是花費了很多的錢,希望我們以後的鐵軌也像漢陽生產的鐵軌一樣不會生鏽,而我們生產鋼鐵的技術也能一直提高,鋼鐵,是一個國家不能缺少的資源,一個國家有了自己的鋼鐵廠,有了冶煉的技術,那麼他說話就有了底氣,腰桿就挺得更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