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戶64677746113
我是98年下崗職工。20多年了,國家對下崗職工有那些好的政策安排我知道的有過一回,那就是“4050”,女職工40週歲,男職工50週歲,可惜,那個時候歲數不夠,沒有趕上。現在,據說可能在養老保險上一個優惠,只是現在歲數大了,難找工作,努力在維持生存,實在沒有能力交養老保險,這個優惠對於我來說也等於沒有。至於說下崗職工還可以做那些事兒,我真得是在努力,眼前的情景讓我迷茫,好像一切工作的大門已對我關閉了,我該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歲數還不到退休年齡,我還想活,怎麼辦呢?一個字“熬”,只要不死,總有希望。
狩獵殺戮者
微言微語999
奉勸全天下的下崗職工,不要寄希望於國家出臺啥政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也是個下崗職工,九六年下的崗,應該是最早的那批。種種困苦,種種磨難,酸甜苦辣鹹,我全嚐遍,我也曾有過絕望,但是,我已不再僅僅屬於我,父母、老婆、孩子都離不開我,責任逼著我眼含著淚也要朝前奔,等不起,拖不起。
扛大包,我累傷了腰;
賣飼料、跑保險,我開闊了世野,放寬了眼界。
做麵食、開糧店、開超市、乾洗浴,我學會了商場上的打拼。
這個年頭,不要指望誰可憐誰、誰同情誰,一切只能靠自已,擦乾淚,挺起胸,為父母,為老婆,為孩子去拼搏、去戰鬥!
下崗老三
西門觀點:這是為改革開放做出巨大貢獻的群體,國家的確應該給他們一份退休金,安排好他們的晚年生活。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1992年)開始,為了國企改革,一部分職工被迫下崗,或轉崗,或買斷工齡,或直接下崗。
儘管後來國家給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再就業培訓,比如4050救濟,比如自主創業優惠,但他們的生活依然非常貧困。
改革開放四十年了,很多人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但這些曾經為改革開放做出過巨大犧牲的下崗職工,卻依然在貧困線上掙扎。
如今,他們都已經進入老年,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又沒有退休金,你說,讓這些作出犧牲的英雄如何度過晚年生活?
2020年就要進入小康社會,但這些人還要為自己的一日三餐憂愁,所以,國家應該考慮這些人的晚年生活,給他們一份能維持生活的退休金,因為他們沒有土地。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現在的下崗職工大多年紀很大了,老了,也沒有創業激情了,他們為共和國承受了巨大犧牲,該考慮一下下崗職工悲慘生活了,絕大多數人希望國家能出臺像公務員一樣的退休政策,工齡滿三十年或夠55歲能提前領到養老金,畢竟年歲大了幹不動了,有的還有各種疾病纏身,再說社會上五十以上找工作根本沒有人要了。
晴空物語聽雨軒151
——首先國家要制訂明確的政策扶助弱勢群體,讓一個大國中的少數弱者充分感受到國家的富庶繁華。而不是以眾斥寡、風涼、乃至蔑視他們。國家的繁榮昌盛不是那幾個富翁或強者給創造的,是億萬人民群眾創造的,是所有曾經年輕過的我們——下崗工人。所以當國家富強時,不能拋棄他們。他們青春不再,沒人給他們飯吃(工作),他們沒有土地可“春種一粒粟”。設若我大中華是一條巨輪決不會因承載幾個弱者而沉沒,更不會因放棄他們而騰飛。
風雨小鎮故事
讓他們在50歲退休。讓他們有一個建康的生活。讓他們退休,可以拉大內需,讓創業的:和其他企業多一份贏利機會,光靠信貸使市場貨幣量增多,最終會出問是。信貸貨幣多為企業或個人以贏利為目的的貸款投入。他與政府投資,國家在教肩,科研,國防。等國家其他非贏利貨幣形成兩個相互依承的關係。但前提有兩點,貨幣回留安全。也就是金融風險,二,企業或個人信貸的前期非贏利階段的投入量與其它非贏利貨幣形成的市場貨幣供量形成人們在市場中的贏利機會。怎樣才會對贏利貨幣的經營行為形成促進作用。
如果讓下崗職工提前退休的錢基本會用於社會消費。對社會有益。
其次,下崗職工提前退休。下可以幫年青的,上可看看老人。或過好自己的生活。那麼做都會促進社會人文的和諧。
讓下崗職工提前退,有百利而無一害。
同時開啟一個新的社會模式。讓年青人都有工作,在百分之九十五的慾望滿足率下工作創造。讓50歲的中國人有工資生活消費。社會形成青年與老年,創業與消費。贏利與非贏利兩個相互促進的社會關係。
有人會說這不會把年青人累死丁。累讓他們想到不累的方法,利用科技簡單的方法提高生產效率。科技也自然進步了。
個人觀點,也許錯誤的。
中上行
做為國企改制下崗人員,我有發言權!
十年前我所在單位改制,現在那裡已經成為民心廣場了。
我不講自己的事,因為做為技術人員工作還是不愁的。但是我的很多同事卻難說如意,因為四十歲以上的人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所以他們大多數都是做保安工作,或者城管臨時工。有的技術工人到私企幹活,既沒有養老保險也沒有醫療保障體系,一個月每天上12個小時大約才掙兩三千。
有人說你可以告他啊?!可是你知道有多少人是同樣的問題?參保率真的沒有多高,尤其是私企。到退休時還得自己補交上才能辦理退休,而退休金也少的可憐,說實話過的很辛苦!
我的房子我做主
上世紀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產生了相當一批資源型企業產業工人以及為此服務的企業如商店等職工下崗失業。舉個例子,當時有個因礦設市的城市為此失業率一下子高達30%左右。
然而,下崗失業並非只是那個年代的產物,近年來,一些國企去產能也產生大批員工下崗分統,比較突出的還是越來越多的私企,它們的規模效益,它們的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關係到員工的去留,陸續產生員工下崗失業不可避免既成事實。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下崗失業現象不是個別不是偶然,相當長時期內都會存在,是一個必須重視起來的群體,身為大齡下崗失業的筆者建議:
一是但願有更多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抽空為此深入下去做些調研,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尤其是大齡下崗失業人員渡過難關,重拾自信共享改革開放紅利。
二是下崗失業人員尤其是年輕點的下崗失業人員要靠自身的努力再就業,在新的企業新的崗位體現自己的實力和價值:下崗失業不是我的錯,不是我沒能力!
三是下崗失業人員沒必要"一棵樹上吊死"從一而終,善於發現發揮自己某一方面獨具的潛能,用好國家現有的優惠政策,爭取家人的支持,創出一條自謀職業的路子。筆者下崗時,看到周邊還有很多私人開礦主,私人選礦廠存在,就用買斷工齡的錢,試著開了一個他們常用的小五金小電器和勞保用品店,生意還越來越好,雖然未能掙多少錢,但養活自己,供女兒大學費用已足足有餘,自己為自己苦開心自由。
關注三農一閒人
50歲後的下崗工人用人單位基本上不會接納,所以這批人的生活之苦難以言表,身體又不好,自已還要繳納社保,懇請政府實實在在拿出個方案,徹底解決這批工作找不到,生活要下去的下崗失業人群的實際困難,分享40年改革開放的紅利,國家的強大,讓大家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