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絲顏色單株間有差異,是否說明品種不穩定?

用戶97294784968


很多細心的種植戶在玉米生長的前期會發現,好多玉米花絲顏色不同,單株之間也存在著顏色差異,於是就懷疑品種不穩定,擔憂會不會造成減產。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先從玉米花絲說起。

什麼是玉米花絲

玉米花絲,學名玉米鬚,它是玉米的雌花的一部分。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傳粉的植物,雄花生長在玉米的頂部,有的地方叫它天花,而玉米鬚則生長在枝幹的中間部位,玉米雄花授粉一般依靠風傳播。玉米鬚授粉後結果,以後便失去作用。

玉米鬚的顏色

玉米鬚在授粉前期呈白色或者淡黃色,授粉以後顏色逐漸變深,會出現暗紅色,紫色等顏色,具體因品種而不同。


什麼原因造成的單株間花須顏色不同

1.授粉不均勻

玉米雄花成熟以後,花粉藉助風力飄落至雌花。在這個過程中花粉如果沒有均勻的與花須接觸那麼就會造成部分花須沒有授粉,則形成顏色差異。

授粉不均勻帶來的後果就是玉米果實不飽滿甚至不結果,因此很多地方的種植戶選擇人工授粉,最大化的保證授粉。

2.種植間距過小

玉米生長的間距最好在50公分以上,過小的間距不但枝葉伸展不開,而且影響植株生長,本來花須就在枝幹中間,植株之間過度擁擠,葉片交錯,影響整株的採光。

3.其他花粉參與

玉米鬚授粉時期也是許多自然界植物花開的時節,在風中混雜著許多植物或者其他品種的花粉,不同的花粉授粉後,也會造成花須顏色不同,甚至結出的玉米粒也會有顏色差異。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一個玉米棒子中間有個別顏色很深的玉米粒,這就是外部花粉造成的。也就是說,當種子中混進其他品種的玉米也會有一定的機率造成花須顏色差異。

4.環境條件影響

溫度、溼度、光照、肥料和土壤酸鹼度都影響著花須的生長,在花鬚生長期和授粉期均需要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養分,否則花鬚生長遲緩,發育不良,影響授粉。對於自然種植的農民來說靠天吃飯,外部的環境因素無法干涉,但及時的追肥尤為重要。

綜上所訴:造成單株間花須顏色差異的原因往往都是授粉不均勻和種植技術有關,跟本身品種不穩定並沒有太多關係。授粉關乎著玉米的產量,因此在種植上要首先做到科學、高效,其次在生長期和授粉期要多多人工參與,這樣才能保證玉米的產量。


秦味三農


首先回答一下,玉米花絲顏色,和玉米的穗軸,顏色根本沒什麼關聯的。

玉米鬚是玉米的花絲,也就是玉米雌花的一部分。如果沒有玉米鬚,玉米的植株就結不出玉米了。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傳粉的植物,雄花生長在莖的頂部,而雌花生長在莖的中間部位。玉米的花粉是靠風來傳播的,風把雄蕊的花粉撒向雌蕊,使雌蕊授粉後就很快發育成為玉米的種子,而花絲就失去作用,成了玉米的“鬍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