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暴富研究局

文 | 張沃若

《亮劍》作為經典劇集能夠一直膾炙人口,主角李雲龍功不可沒。

他用自己過人的軍事才能與貼近人民的藝術髒口相結合,把窮得要當褲子的隊伍養肥只用了一年,重點是不止一次是三次,三次成為暴富界神話,三次還分別是在抗日戰爭初期、日軍“掃蕩”時期和內戰前夕的大背景下,這技能點堪稱平安格勒操盤手第一人。

那麼曾經一窮二白的獨立團,是怎麼讓李雲龍帶成了所部7000餘人、主打平安格勒戰役的著名狠團的呢?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篳路藍縷趙家峪

1937年,國共合作初步成功,紅軍主力部隊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迅速挺進華北。

隨著各師在敵後根據地的擴張,隊伍開始迅速擴編,但擴編出來的部隊沒有國民政府的正式編號,成了“黑戶”。

而且獨立團沒有國民政府給的薪水,不管是軍費還是軍火,大多要依靠自己籌措。槍是沒多少,手雷也不多,魏和尚的大片兒刀,恐怕都是獨立團的高級貨,钁頭才是主要裝備。

而且由於晉西北山地縱橫的地理格局,且和毛烏素沙地正面相迎,自然條件是相當惡劣。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在李雲龍駐紮的趙家峪,連吃個餅子都是奢侈行為。

李雲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接手了獨立團,“黑戶”的身份對別人來說可能是限制,對他來說是“去掉了緊箍咒”。窮得要拿腦袋換槍到成長為真正的地主老財,這條暴富之路少不了李雲龍的精籌細謀。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以戰養戰,你他孃的不愧是李雲龍

化整為零、自由生長

從獨立團發展伊始,李雲龍就將部隊分散到各地區自由發展,深入研究了毛主席的《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以擺脫區域資源承載力的限制。

除了貧瘠的趙家峪,整個獨立團廣泛地深入到敵後的各個山峪村莊,充分發動當地人民群眾。

到部隊需要集結的時候,一營長張大彪帶回了2000多人,還讓這2000人跟著自己“整天喝著小酒,吃著日本的牛肉罐頭。”

這才是李雲龍後來讓整個晉西北亂成一鍋粥的底氣和基礎。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也是獨立團從1000餘人的初始規模,發展到平安格勒時期7000餘人的主要原因。

半農半兵,耕種合一

此外,獨立團作為擴編出來的部隊,缺乏糧餉,需要自給自足,除了人民群眾的踴躍支持,部隊的農業生產也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以農民為主力的工農紅軍,種地開荒都是老本行,“土八路”從來沒離開過土地。尤其是到了延安大生產運動時期,連主力部隊都得開荒種地。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而著名的“南泥灣開荒”跟晉西北也就一河之隔,同屬晉察冀邊區的獨立團肯定也要跟著模範學,李雲龍再不愛學習,那也有趙政委貫徹政策精神。

而且大生產運動不僅僅是農業的發展,以主持南泥灣開荒的359旅為例,紡織、皮革、造紙工廠開了13個,還成立了鹽業、土產、運輸公司,甚至還有各種加工小作坊。

李雲龍去旅部找張萬和哭窮哭回來的軍火,大多都是八路軍自產自銷,生產經營層次非常豐富。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沒有槍沒有炮,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毛澤東在《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裡曾說,以戰養戰,就是利用戰爭中獲取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繼續進行戰爭,是一種自身資源迭代的過程。

李雲龍說,你們知識分子就是彎彎繞,獨立團對內是人民子弟兵,對外就是專門針對日偽軍的流氓團伙。從團長到營長,不管是孔捷還是張大彪,學會的秘訣就一個字:“搶!”

“我讓孔副團長帶著一營,去搞一點兒副業,天黑之前準回來。”

“守著小鬼子的公路線,吃的用的啥沒有。”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日軍運輸線在他們眼裡就是獨立團的緇重物資運輸大隊,畢竟旅部又不給發牛肉罐頭,不搶日本人怎麼改善部隊生活。

除了日軍,電話詐騙楚雲飛也是他常用的補給手段。

設卡搶炮營物資、剪炮營電話線、扣押從黑雲寨手裡幫忙要回來的糧食、拖走了楚雲飛部隊整車的豬肉,“遲早有一天,楚雲飛的炮營連人帶炮都得姓李。”

當然了,物流這方面獨立團也是熟能生巧,見得多了自己也發展起來了快遞業務,與北平方面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業務聯繫。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按著李雲龍的江湖習氣,販賣日本人口這種拿不上臺面的事他說不定也幹過。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效果有多顯著呢?日軍大掃蕩一年之後,獨立團的騎兵連重新組建,輕重機槍二十多挺,二營長用上了意大利炮,以戰養戰是李雲龍最主要的發家手段。

抗日戰爭的另一個戰場——經濟戰

不過說到底,作為一個藝術化的作品,《亮劍》重點僅在於軍事上的描繪,忽略了太多軍事戰背後的經濟戰。

在當年那場舉國之力進行的艱苦戰爭中,除了戰場上的運籌帷幄外,貨幣戰場上的交鋒也從來沒停歇過。

當年國民黨政府在物流大師的引領下,超發貨幣,竭澤而漁,像重慶這樣的重鎮,僅八年物價指數就飆升了2133倍,法幣的實際購買力則暴跌至戰前的萬分之五。

充斥著腐敗政治和低劣行政效率的國民政府,被日本用貨幣戰打得一潰千里,化身日本“以戰養戰”策略的堅實後盾。

而晉察冀邊區,則成了日本折戟沉沙的經貿戰滑鐵盧。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邊區經濟操盤手——宋邵文

抗日戰爭的八年裡,邊區一直大力培養健全的工農業與貿易體系,並完成了銀行、財政、稅務一整套系統的建立。戰爭中,與日軍在貨幣匯率、實物貿易上的競爭從未停止。

除了匯率上的調控、邊區貿易的競爭,背後是決策者們的積極籌劃,一線還要靠無數販夫走卒行商與日軍鬥智鬥勇,把山貨和邊幣賣到敵佔區,卻把藥品、鋼材源源不斷的輸入邊區裡來。

而這場戰爭臨近終局的時候,在廣大的日佔區流通的是晉察冀的邊幣,日本在華北佔領區的經濟霸權早已被取代,甚至戰爭後期,連日本軍隊都要靠邊幣來購買物資,並最終被我們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而這場勝利,除了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們,同樣屬於無數殫精竭慮的革命經濟學家,以及無數連姓名都沒留下的邊區商業工作者。

也是他們卓有成就的經濟工作,支持著戰場上的無數個勝利,締造了李雲龍式的英雄人物。

豪傑氣不是草莽

李雲龍之所以為大家所喜愛,正是因為他的那種江湖氣,活得爽快,因而成了觀眾追求天性解放的精神寄託。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但李雲龍任俠、尚氣,卻並不是草莽之輩,他一樣心思細膩,善於勾劃。雖然嘴上喊著不愛學習,但卻從未停止過對軍事理論的探索與實踐。

畢竟身為獨立團團長,需要對戰場全局都有統籌認知,組織建設、後勤保障條件、對地形等客觀自然條件的準確把握,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周密計劃、科學分析與準確判斷一樣都不能少,不是愣頭帶著部隊衝鋒就可以。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雖說這事兒他也沒少幹過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戰爭終究是依託於物質而進行的戰爭,再高明的指揮藝術也難以彌補物質上的差距。而深諳此道的李雲龍,就從沒忽視過獨立團的後勤保障建設,以及日軍的補給運輸線。

畢竟,攻打平安格勒,還得用意大利炮。

李雲龍的獨立團是靠啥養活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