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烹講堂|中烹的最後一道工序-勾芡,原來也有大不同

中餐菜餚大部分在烹調時都需要勾芡。所謂勾芡又稱著衣、著芡、打芡、攏芡等,是在烹製的最後階段向鍋內加入溼澱粉,使菜餚湯汁稠粘的一種調質工藝,勾芡是烹製菜餚的,基本功之一,勾芡是否恰當,對菜餚的色、香、味、形的影響很大,也是決定菜餚質量的重要因素。

勾芡有著:增加菜餚湯汁的粘性和濃度;保持了菜餚香脆、滑嫩的狀態;使湯菜融和,主料突出;使菜餚形狀美觀,色澤鮮明以及能對菜餚起到保溫效果等作用。

但是勾芡這一道工序,針對不一樣的菜品有不一樣的操作方法,下面廣小新帶大家來看看吧!

中烹講堂|中烹的最後一道工序-勾芡,原來也有大不同

包 芡

粉汁最稠,其作用是使稠汁全部包到原料上去,多用於爆、炒方法,例如:“油爆雙脆”、“炒腰花”、“咕嚕肉”、“魚香肉絲”等都勾厚芡。這些菜餚在吃完以後,盤中幾乎見不著滷汁。

中烹講堂|中烹的最後一道工序-勾芡,原來也有大不同

糊 芡

粉汁比包芡略稀,其作用是使菜餚的湯汁成薄糊狀,達到湯菜融合、口味濃厚而柔滑的要求,多用於燴菜,如“炒鱔糊”、”肉絲爛糊”等。這類萊餚如不勾芡,則湯菜分離,口味淡薄。

中烹講堂|中烹的最後一道工序-勾芡,原來也有大不同

流 芡

粉汁較稀,其作用是增加菜餚的滋味和光澤,一般適用於以白汁和熘等方法制作的大型或整體的菜餚。例如“白汁鱖魚”,在菜餚裝盤後,再將鍋中滷汁加熱勾芡澆在菜餚上,這些滷汁一部分沾在菜餚上,一部分從菜看上去呈流瀉狀態下到盤子裡,故稱“流芡”。因其光潔明亮,猶如奶油,又稱奶油芡。

中烹講堂|中烹的最後一道工序-勾芡,原來也有大不同


米湯芡

又稱奶湯芡,粉汁最稀,其作用只是使菜餚的湯汁濃度略稠一些,以使口味略濃,例如:“蝦仁鍋巴”、”蝴蝶海參”、“酸辣湯”等都勾這種芡。

中烹講堂|中烹的最後一道工序-勾芡,原來也有大不同

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都已經清楚芡汁的種類了,想了解更多的烹飪美食知識,記得關注廣州新東方烹飪學校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