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遷都”是明朝的大事兒
很多喜歡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個故事
但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遷都時發生的一件事
對遷安也產生了500年的影響
永樂遷都
是指明成祖朱棣將明朝的首都
從南京遷往北平
是具有中國歷史重大意義的事件。
在成為皇帝之前
朱棣一直以“燕王”的身份駐守北平(今北京)
對故地自然是感情深厚
但遷都事大
相信朱棣絕不會僅憑個人好惡做出如此大的決定
事實上
永樂遷都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
造成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
遷都北平
有利於控制全國的政局
同時有利於抗擊北方蒙古人的南侵
也有利於經營東北地區。
從“兒皇帝”石敬瑭向契丹割讓燕雲十六州
到朱棣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
這段時期內
華北地區絕大部分時間都由異族統治
而遷都後
北京及其周邊成為明朝的核心統治地域
漢族政權對華北的控制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那麼,明成祖遷都
到底給遷安帶來了什麼“寶貝”呢?
一個新的都城想要迅速立穩腳跟並獲得發展,
自然需要大量人口
明成祖遷都北京時
就迫使蘇州十郡和江南九省的部分人民北遷
去開墾北京周邊的土地
當時,南京的李、嶽姓兩大氏族
就帶著南方的造紙技術
來到了北方的灤河與三里河流域
擇岸而居,繼續造紙
並將村名定為“三李莊”。
宣德年間
遷安的三李莊附近已有幾戶抄紙作坊
以附近的桑皮為原料
用石灰漚之
開始生產毛頭紙
“毛頭紙”之名源於桑皮紙四周有不齊的毛邊
故也稱毛邊紙
清雍正年間
三里莊的抄紙業興盛起來
光緒三年
為改良造紙技術
遷安曾有人三赴高麗
學習先進技術
手工造紙不斷向機制紙發展
清朝晚期
以三李莊為中心的紙業作坊
已發展到附近的幾十個村莊
毛頭紙成為本地特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前
遷安曾有“紙遷安”之稱
手工抄造的毛頭紙、書畫紙
曾是遷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回望遷安500年的手抄紙歷史
人們不禁感嘆
大變革中的“小偶然”竟是如此珍貴
它影響了一方百姓幾百年的生活方式
而“南遷北宣”這一響亮的口號告訴我們
這個影響一直在延續
並將以更昂揚的姿態走向未來
閱讀更多 唐山文化旅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