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作者需要用什麼內容才能打動讀者的心,是數據,還是邏輯?為什麼?

壹董金融


數據和邏輯都需要,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息量和分析力。

實際上,無論做什麼內容,信息量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標杆。

做財經內容更是如此,比如你要分析一個公司,你最好從最近期的一個新聞事件中作為切入口來分析這個公司。近期他們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新聞事件。

因此你首先要把這個新聞事件的信息給寫清楚,其次還要再分析他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點出現這樣一個新聞,這個新聞對於他來說是偶然出現的一個事情,還是長期積累下的一些不得不出現的必然事件。

所以你除了寫寫清楚新聞事件之外,還要分析它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形成這樣一個事件的原因,是偶然還是必然做出判斷。

這是一篇稿件從頭到尾的大結構,在這個結構中,數據也好邏輯也罷,其實都是為了讓這些內容顯得更加充實,更加有說服力,你這篇稿子最終要給讀者的是信息量和判斷力。

讀者讀完之後可以解答了三個問題。

第一,這段時間這個公司發生了什麼事兒?

第二,這個公司為什麼會發生這樣一件事兒?和她歷史上所有發生的事件是否有關聯?

第三,這件事情可能會對這個公司和未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寫清楚了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那麼這篇稿子內容就可以說服讀者了。

而你提提到的數據或者說邏輯,其實都是在回答這三個問題的過程中所運用到的各項基本的內容元素。

以數據而言,可能你需要查詢這個公司過去三年五年或者說兩年之內的財報。以此來證明這個公司歷來發生的事件,對今天的這個時間是否產生影響。

或者用這個數據來證明這個時間對公司未來是否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所以如果套用李嘉誠評論房子的那三個詞,地段,地段來形容內容的話。要想做好內容,其實也要有三個主要元素,信息量,信息量,信息量。



商業與江湖


我認為需要看懂讀者需求,不同時間、不同讀者出不同內容。大部分時間嚴謹邏輯很重要,數據是邏輯一種表達形式。有時情感安撫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讀者需求是最重要的。滿足了讀者最根本&最重要需求,那讀者肯定追著看;滿足了讀者重要&部分需求,讀者也自然會跟隨你;如果內容跟讀者需求沒什麼關係,寫的再漂亮也是黃婆賣瓜,自賣自誇。讀者需求往往以內容結論體現出來。舉例,在震盪市,準備買股票的讀者需求是結構性機會,哪裡會出現局部爆發性機會,如果文章內容結論是震盪,只重大盤,不重結構性機會,無論結論再正確,也打動不了讀者心。

 

其次,根據讀者需求,有時內容結論(讀者需求)需要用邏輯來支撐,有時需要用情感去安撫。

 

當需要理性結論的時候,就著重需要用邏輯去演繹,大家都把邏輯掛在嘴邊,但是內容邏輯落實其實很難。需要很多專業知識、經驗儲備和細節論證。常見自我感覺良好的邏輯往往卻是一概而論、以偏概全、邏輯鏈禁不起推敲。嚴謹邏輯需要大量細節工作,快餐文章是缺乏的,這也是打動不了理性讀者原因所在。

 

數據是邏輯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果有量化數據,對於理性觀眾,當然是合適的喜歡的。但是數據對目標匹配程度、數據樣本多寡是重要的。譬如,100個案例就比1,2個案例數據有說服力。當理由不夠充分時,自然就打動不了理性讀者心。

 

當讀者情感受到傷害時候,幽默段子、心靈雞湯往往才是讀者需要的。而不是理性說教,你說的再好聽,都對,都在理,奈何不在一個頻道上,別人不聽,談何打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