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女子書畫家成績斐然,藝術界重視不足

嶺南女子書畫家成績斐然,藝術界重視不足

■圖為談月色《花卉蔬果圖》冊頁

■黎向群(著名書法評論家)

在古代男權的社會里,女子深於閨房,足不逾府門,不能像男子一樣,享有讀書、工作、社交等權利,她們在社會和家庭是沒有地位的。民國以來,北大首開風氣,婦女可入學堂、讀大學、出國留學……地位逐步提高。到了現當,婦女能頂半邊天,女子書畫藝術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自唐代以來,嶺南女子多才多藝,能擅詩詞歌賦、書畫篆刻者不乏其人,大都與當地社會、經濟、文化、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

最早的女書家是唐代的盧眉娘(791—?)。據《廣東通志》載,唐順宗永貞年間,南海貢女子盧眉娘,年方十四,以其眉如線且長,故名。眉娘幼聰慧巧,能以一尺絹上繡《靈寶經》八卷,字大不如粟粒,更善作飛仙蓋。順宗令留於宮中,號為“神姑”。

明末名妓張喬(1615—1633),更是以詩書畫三絕名世。與名士陳子壯、黎遂球等同遊,參與南園詩社雅集。

清代以來,珠三角的南海、番禺、順德等地社會經濟發達,重視文化教育,以家族書畫傳承為主要特點。開明的家庭,讓女子知書達禮、讀書寫字、詩詞歌賦、翰墨丹青。像王隼之女王瑤湘、黎簡之女黎瓊、謝蘭生之女謝婉、吳榮光之女吳尚憙、張維屏之女張秀端、朱次琦之女朱美瑤、居巢之女居慶,鄧承修之女鄧夢湘,陶邵學之姐陶餘等都是丹青高手。

到了民國,雖然以學堂和出國留學為教育模式,但仍保持著傳統的家教方式,並湧現了一批著名的書畫家。像康有為的女兒康同璧、高奇峰弟子張坤儀、馮師韓的女兒馮文鳳、江孔殷的弟子冼玉清,都是著名書畫家,各有所成。尤其是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是近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婦女運動的領袖,能詩善書畫,出國學習繪畫,以畫虎和松、梅見長,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伍德彝的從孫伍佩榮,繼承家族畫風,又從高劍父學畫,揣摩爬梳,潛心創作,作品獲得比利時萬國博覽會金牌獎。熊璧雙、熊耀雙、熊佩雙三姊妹,是中國女子畫會早期會員,上世紀30年代在上海舉辦三姊妹畫展,轟動上海灘。

在近現代女書法家中,談月色是一位經歷很特別的女性。她是個出家人,既不是書畫世家,也沒有出國留學,還俗後專注詩書畫印,為 “瘦金體”入印的第一人,有“梅王”和“現代第一女印人” 之稱。

談月色(1891—1976),原名古溶,改名溶溶,後又更名月色,晚號珠江老人。順德人。生前為南社社員、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月色詩集》《月色印本》《茶四妙亭印草》《中國梅花發展史》等。還協助其丈夫蔡守《畫璽錄》《繆篆分韻》《印雅》等書的編纂工作。

談月色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出生時辰與父母相沖,弱齡被送入廣州檀度庵為尼,從耀均師父研習書畫,1922年與蔡守結婚還俗。1936年秋,隨夫移居金陵(今南京),又得到陳達夫、李鐵夫、黃賓虹以及王福廠諸師教授書畫。擅長梅花、蔬果,仿宋元明清畫法,所作梅花深得黃賓虹“三筆七墨”真傳,吸收了吳昌碩和揚州畫派的意趣,氣格高古。著名詩人關賡麟、段拭甚至將她與宋代詩人、畫梅名家楊元咎、林逋相提並論。

談月色書法禇遂良、柳公權和宋徽宗瘦金體,青年時期,以柳公權和禇遂良楷書為根柢,中年以後,專攻宋徽宗的瘦金體,結體秀美端莊,用筆講究使轉提按,筆畫瘦勁剛健,鐵劃銀鉤,瀟灑俊逸。

無聊齋藏其《花卉蔬果圖》款題:“一片綠濤雲五色,更疑巖電起扶桑。談月色”,鈐:“月色畫課”、“談月色缽”白文印各一枚、“月色白下賣畫買書” 朱文印一枚。“白下”,即談氏所居住在南京白下區。此冊頁應是談氏40歲左右所作的一件臨創小品,既擬惲南田法,又有個人的藝術意趣。畫面由菊花、枇杷、馬蹄、春筍等構成,構圖簡潔,用筆細膩,設色素雅,描繪的花果,栩栩如生,意趣盎然,頗得惲氏沒骨花卉清逸淡雅之韻。從題字來看,用筆到結體源於褚遂良,已摻入瘦金書筆意了,體貌瘦長而舒展,風神瀟灑,宛若仙風道骨。

巾幗不讓鬚眉。廣東的女子書畫家何香凝、康同璧、馮文鳳、談月色、熊氏三姊妹、伍佩榮、張坤儀、冼玉清的書畫藝術在北京、上海、江蘇一帶以及港澳地區乃至國外產生影響,在中國書法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本土書畫界對她們並未加以足夠的重視。尤其熊氏三姊妹繪畫藝術在廣東的美術史未曾提及,確有遺珠之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