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一個大方向

思考一個大方向

扯淡集 No.17

Ps:最近1.0裡面寫了幾篇閒聊,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字數不多,輕鬆閱讀,2.0我也打算以這種深度文章+後期閒聊式跟蹤相結合的形式來寫。

Pss:這篇是【疫情下的行業】系列第二篇——疫情下的基建行業。

1

最近上面頻繁開了很多會議。

就在昨天召開的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中,最高領導人強調了以下幾點,我覺得應該引起大家重視:

1.要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2.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繼續研究出臺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

3.要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

這裡與政策調節經濟相關內容的表述中,用到了“加大”、“更加積極有為”、“擴大”等措辭,再結合我在之前的文章今天,市場漲嗨了,背後的邏輯有哪些?中提到的,2020年GDP翻番的目標必須不折不扣的完成。

思考一个大方向

大家聯想到了什麼?填空題:

遠超預期的______。

2

既然我們現在已經明確了大的目標在於保增長上面,更具體地,即GDP增速。

那麼,我們就來把問題分解一下。

在宏觀上,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主要是由三部分組成:

(1)消費

(2)投資

(3)外貿(即淨出口)

過去十五年,我們這個國家分別靠著人口紅利、基建、房價的推動走到今天,本來歲月靜好,好不容易眼看著消費已經佔據半壁江山了,轉型成果日漸豐盛。我們可以有大把的時間來慢慢“出清”,不走鋼筋水泥的老路,慢慢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即使是中MEI毛衣摩擦,我們也有很多的騰挪空間。

然而,在這樣的經濟週期,這樣的發展節點上,很可惜,突然來了一場新冠。

新冠對整個經濟中短期的衝擊毫無疑問是巨大的,真要相比較而言,我覺得這次更類似於08年金融危機時的瞬間“休克”。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非常魔幻的規律,那就是:

任何一個人的收入,都是來自於其他人的支出。

比如你每天在我我的包子鋪裡買一個包子,每個包子2塊錢,那麼你一個月一共在我這裡支出了60塊錢,無數像你這樣的老鐵消費的合計,就是我當月的收入。

現在現實的問題是,在疫情的影響下,大多數人都被“隔離”在家,各種門店全部停業,但你不要忘了,這些門店本身也有采購的需求,老闆和員工,也有消費的需求。公司被拖垮了,他們的需求也會受到很大的抑制。

一旦這種消費活動停滯的時間久了,倒閉的公司數量級如果比較大,萎靡的需求傳導到整個社會,這個時候就對消費產生了負反饋。

管理層意願非常明確,但想要單靠消費來恢復中國經濟增速的目標,是不可能的。

那淨出口(出口-進口的差額)這條路呢?

我們國家的疫情似乎已經出現拐點了,而日、韓、乃至歐洲(意大利、法國)的疫情才剛剛開始爆發,等我們復工了,我們的毛衣夥伴經濟陷入休克,在這一層衝突的背景下,未來一段時間的“外需”狀況不言自明。

所以從宏觀上來說,在疫情向全球傳播的大前提下,穩經濟其實還是要回歸到拉動內需上來。

而通常來說,消費和投資共同構成了一國經濟增長的內需引擎,既然單靠消費走不通,那麼進一步自然就變成了要靠投資這條路徑。

投資端又可以分為製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

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產能擴建)也是同樣的道理,它主要取決於企業的能力(錢)以及企業家的信心,現在需求突然一下子沒了,即使金融機構提供給充足的流動性,又有多少企業敢於去逆勢擴張的呢?

而房地產,在當年轟轟烈烈的那場浪潮裡,開發商的庫存早已變成了個人肩上的槓桿,這種槓桿高到全國汽車消費直接出現負增長。因此,即使對房地產的調控開始有所邊際放鬆,也不意味著政府會通過直接強行刺激房地產來為經濟託底,這依然只能作為最末端的政策選項。

推演至此,唯一可以繼續再加槓桿的,也只有政府自己,擴大內需的手段就只剩下基建,放出來的水唯一可以去的地方,也只能是基建。(當然還有二級市場)

別忘了,財政永遠都是在關鍵時刻,政治伸手經濟最重要的籌碼。

投資就要花錢,錢從哪裡來?自然是央媽印出來。

印出來後怎麼花?

不管是地方政府發債,還是行業開工造鋼筋水泥、修高速公路、造地鐵、造機場、修橋,這條鏈條上的所有資源幾乎都掌握在政府手裡。

所以相對來說,基建是最容易的路,它受外力約束最小,起效也最快。

綜合以上邏輯,我們今天再次站在了政策轉向的十字路口上,在當前的經濟壓力下,最近幾場會議定下的主基調可能就是放棄對地方政府的財政約束,重啟基建的方式,來穩住經濟。

這是我們理解當下金融條件和政策走向的基本出發點。

於是,我在過去兩天之內相繼看到了:

1.光是雲南和陝西兩個省就安排了投資額超過5萬億的基建項目。

思考一个大方向思考一个大方向

2.民航局正在積極推動新開工一批重大機場建設項目。

思考一个大方向

你們細品~

3

2020年的經濟相比10年前差不多增長了一倍,而基建的作用本身就是在不斷邊際遞減的,因此,身處同樣的困境之下,想要通過刺激的形式來拉動經濟,靠著幾千億、上萬億的杯水車薪顯然是不夠的,當年是扔下了4萬億,那麼現在至少是8萬億起步。

雖然啟動基建能緩解一時的問題,但公共投資終究不能成為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還會留下一大堆的問題。

從情感上,我也不希望我們國家繼續走老路,因為副作用在過去10年我們已經有目共睹。

但從客觀上,目前我們面臨的問題,更迫切的是穩定當下的增長,也許對於接下來將出現大面積倒閉公司的屋簷之下的普通老百姓而言,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程度。

更別說,很多時候人們都會本能地短視,選擇短期效益最大化的行為,將問題留給“下一代”,大家也不要低估了各地方政府衝擊kpi的決心。

大部分人終究都會被時代、政治、人性牽著走,當你能讀懂它們的時候,很多事情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

所以,作為理性人,在這些問題上,重要的不是辯證是非對錯,而是如何理解國運,而為自己所用!

當你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那麼每一次宏觀上的鉅變,都將決定著你此後數年的生活都會潛移默化的領先別人,而如果只是靠努力工作,增加工資收入,你和你的同學(同事)們是很難拉開彼此之間的差距的。

舉幾個最直觀的例子。

還是08年的金融危機,政府投下了4萬億,如果你對數據足夠敏感,可以去看看招商銀行金葵花客戶的資產持有比例數據,招行普通客戶與這些人的財富差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被拉開的?

再比如前幾年房貸打8折,小川同志親自出來呼籲老鄉們去買房,對於這個國家和社會理解足夠深刻的人,他們完全可以覺察到房價即將爆發,他們也完全可以把握住這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可能在你們眼中,他們成了投機者,成了被運氣眷顧的人,但就如我無數次強調的,我們在有生之年如果有可能賺到年輕時難以想象的財富,拉開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那一定是時代的賜予。

你錯過了前面兩輪牛市,錯過了早期進入阿里、騰訊、華為的機會,甚至錯過了16年之前買房,聽起來很絕望,但不要緊。

不可能只有一趟列車,經濟的背後是週期,週期的背後是人性,人性不滅,週期的巨輪永遠都會不停轉動,每過幾年都會出現一次能喝湯的窗口。

最關鍵的是,你的認知是否已經達到了足以讓你能第一時間辨認出它的程度呢?

4

講清楚了邏輯,第二個方面,我們再來討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簡單幾句話。

首先,如果大力發展基建,受該影響最大,且最直接的,不是股市,而是商品市場。

商品的基本面比較純粹,只需要盯著供需,基建相當於是直接增加了大宗商品的需求,而供應端,早已經在上一場共給測改革中被出清了,特別是對於黑色產業鏈(螺紋鋼、鐵礦)等商品或許已經沒有了所謂的趨勢性向下空間。

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在今年後面的三個季度伴隨著刺激政策的落地,很有可能出現一波較大的行情。

而對應到股市,則是以鋼鐵、有色、化工等週期股為主的板塊會開始築底,從今年開始,我會比較關注週期股。正如我在1.0專欄中所強調的那樣:

思考一个大方向

此外也會形成對建材類相關企業業績的支撐,比如東方雨虹、海螺水泥、中國建材等公司的股價有望長時間繼續保持在高位運行。

總體上,我還是保持以下這個觀點: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你手裡面必須要拿住資產,而不是現金。

今天的文章邏輯簡單不燒腦,如果覺得不錯,就再點一個“再看”吧~

生叔出品,必屬精品。

--------------------我是底線-----------------------

把我的文章轉發到朋友圈就是最高的讚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