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初創時期是合夥人制度,郭德綱是如何“獨霸”德雲社的?

蔚地古堡


題主這個問題,讓我忍不住想說兩句。



德雲社是合夥人制度嗎?

在我的印象裡,德雲社從來都不是合夥人制度,雖說在大家的印象裡,德雲社有三大創始人,但是張文順、李菁、郭德綱這三個人,真正出錢的就只有郭德綱一人,德雲社的場地,演出事宜,演員安排都是郭德綱一個人在操心。

三大創始人的說法是根據德雲社成立之初就只有郭德綱他們三個演員來說的,那時候的德雲社,還叫相聲大會,他們在天橋的一個茶館演出,整場演出也就他們三個演員輪番到,很不容易。有收入了大家就一起分,賠了錢就算郭德綱一個人的。後來郭德綱在相聲裡還會經常講到那一段時光,雖然艱苦,但很快樂!


隨著邢文昭老先生以及王玥波等人的加入,德雲社多少算是有點起色,2003年,郭德綱又把相聲大會正式改名德雲社,這個時候德雲社的演員已經有了十多個人,其中不乏郭德綱的兒徒們。但是,人多並不代表生意好,德雲社依然在賠錢經營!

網絡流傳最多的段子就是郭德綱的妻子王惠女士,為了給德雲社演員發工資,把自己的首飾、小轎車全部變賣,把自己唱大鼓時掙的錢也全部貼了進去。後來郭德綱拜師侯耀文,侯耀文很支持郭德綱和德雲社,曾經數次給郭德綱送錢,讓他好好經營德雲社,好好說相聲!


所以說從始至終,德雲社就是郭德綱一個人的買賣,和其他人無關,所以何來合夥人之說呢?

李菁的離開和股份有關係嗎?

李菁離開德雲社的原因成為了相聲界最大的謎團,有人說因為股份,有人說受不了德雲社成名後自己和郭德綱名氣相差太遠,受不了這樣的心理落差等等,但是我個人更偏向於後者。

德雲社在2005年迅速走紅,首當其衝的收益者就是郭德綱,一夜之間,郭德綱成了全民偶像,後臺到處都是等待採訪的記者,郭德綱每到一處都會被大量的粉絲追捧著;而同樣經歷過創業艱難,並和郭德綱一塊兒支撐下來的李菁,卻沒有這樣的待遇,就像一部電視劇,大家一塊兒努力拍下來,說好的大家都是主角,但是硬被觀眾給分成了男一和男二,而男二偏偏認為自己比男一的實力是不相上下的,他能平衡嗎!

在某些人的蠱惑下,創始人李菁離開了德雲社,離開了這個付出太多心血的相聲團體,但這個離開,絕對不是因為股份!

所以說,成立德雲社的主意是郭德綱出的,德雲社經營的所有費用、所有閒雜事都是郭德綱一個人管理的,德雲社理應歸郭德綱所有,何來“獨霸”之說呢?


於小小


打個比方,當時有幾個人組隊踢球,參加比賽純屬個人愛好,比賽踢完了,人就散了。但踢球的都知道有這幾個人了。後來其中一個人弄了個足球隊,打算進圈裡面正式踢,但踢球的人都看不起他,說你沒證,進不了這個圈。後來有個人看中他了,覺得他挺有天分的,給他弄了個證。帶他進圈了。可以踢了。再後來這個隊踢出了點名堂,圈裡的人就覺得看球的人都是奔他們去的,心裡不舒服了。準備搞這個隊,正好隊裡的幾個前鋒開始飄了,也算裡應外合,差點把這個足球隊弄跨,真垮了,也就不打算踢了,球隊裡的人來的來,走的走,慢慢的也挺過來了,後來新培訓的,新招來的人都挺架勢的,球隊也走上正軌,被大多數的人熟知。走上正軌後很多人就開始碰瓷這個足球隊,說白了,就是沒事找事,沾點光,就像出這個題目的人,無非就是眼紅,蹭點熱度。


張大煙炮


合夥人的決裂

根據資料顯示,曹雲金2002年拜郭德綱為師,加入德雲社。彼時,德雲社處於初創階段,大家出錢出力,搭班演戲,利益平攤。


隨著德雲社的發展壯大,合夥人之間出現利益分配不均,接連退出。


2008年徐德亮和王文林退出。據資料稱:徐德亮和王文林認為德雲社應該以元老的待遇對他們進行分賬。但郭德綱將其作為員工,認為徐德亮開價太高而拒絕。


隨著兩大元老的退出,接著李菁、何雲偉、王玥波、曹雲金的相繼離開,昔日如日中天的德雲社,瀕臨倒閉。


在企業創業初期,大家願景一致,目標一致,雖利益分配少,但差距不大,所以矛盾沒有爆發。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合夥人之間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導致分道揚鑣的例子比比皆是。針對德雲社這種師徒式的合夥關係,如何建立合適的模式,避免因利益分配不均導致的散夥?


1、芬尼克茲裂變式創業操作模式

第一階段:創業大賽項目選拔。選拔出優秀人才和團隊。

第二階段:裂變。項目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可以裂變新公司。創業團隊持股15%,母公司持股50%。分紅:按照本年度業績,50%的稅後利潤按照股權結構強制分紅;30%稅後利潤留作發展資金;20%的稅後利潤,創業團隊優先分紅。


芬尼克茲及關聯子公司的總經理通過競選產生,最多連任一屆,任期為五年一屆,即最多擔任10年。


此種模式綁定了高管和公司的利益,解決了高管流失問題,同時給想創業的高管創造條件,激勵方式以利潤共享為原則,促使管理層與企業擁有者的利益高度統一。


2、萬科的跟投制度

參與項目跟投是萬科員工近年來獲得收益的一個重要方式,即員工參與萬科地產項目的投資,結算後獲得相應分紅。


2014年初,跟投制度形成,項目所在一線公司管理層和項目管理人員必須跟投,其他員工可以自願參投。所有員工初始跟投份額不超過項目資金峰值的5%,另外5%的份額由萬科進行跟投。


2015年初,萬科重新修訂方案,擴大跟投人員範圍。萬科員工跟投的資金從項目資金峰值的5%追加到8%,加上萬科跟投的5%,意味跟投資金達到一個項目峰值的13%。


2016年,萬科取消了2015年追加的跟投份額數,規定跟投總額不超過項目資金峰值10%,且公司不再對跟投人員提供借款、擔保或任何融資便利。意味著過去跟投員工可以受讓萬科股份結束,跟投人員必須自己籌集資金。此次修改再次細化了門檻收益率,只有當內部收益率大於或等於10%時,跟投人員與萬科才能按照出資比例分配收益。


3、完美世界的孵化機制

• 第一階段:員工向公司提交簡歷,加入完美世界北京、上海的開發團隊。公司負責全部開發、引擎和美術支持,負責運營產品。主要激勵制度:行業薪資+部門獎金+項目提成。

• 第二階段:參與員工升級到工作室階段員工,參與對象將新產品和老產品資料交給部管委會,進行審核是否通過考核。公司提供一定資源,研發收益在扣除成本後利潤的30%用於研發團隊分紅。

• 第三階段:參與對象允許拆分子公司,獨立進行核算。研發團隊至多持股49%,最少持股30%。工作室需要有連續3個產品營收超過3000萬,才有條件提交進階申請。研發團隊成立的獨立子公司,自行制定薪金、獎金體系和開發方向,母公司不再幹涉具體業務,子公司完全獨立。

• 第四個階段:對於成功開發4個產品且年利潤大於2億元的子公司,可以和母公司開展不同形式的資本運作,比如融資、上市、退股等。


以上模式不僅滿足了員工想要創業的心態,同時將創業子公司利益和母公司利益綁在一起,保證了母公司控制權,而且激發創業對象積極性,創造更多利潤。若德雲社採用這種更開放的治理模式,現在的德雲社是不是全然不同的結局?


股加加——股權結構設計、股權激勵管理平臺。


股加加股權設計


我要提醒諸位。郭德綱沒有霸佔德雲社。因為現在德雲社的股份全在王惠手裡。還有一點有人說是就一個郭德綱出錢辦的德雲社,那麼請問郭德綱窮的吃不上飯了,還有心思閒錢投錢辦社團?還不如走穴先餬口!一毛不拔水平還不如郭德綱的其他兩人怎麼能稱創始人?難道是當年兩位用什麼卑鄙手段迫使郭承認他們是創始人?簡直是笑話!郭德綱是無意間發現有這麼一個落魄簡陋的小劇場,不知是為了餬口還是愛好反正郭是後加入的。李箐率先離開德雲社除了當時外部環境最主要的是德雲社已經逐步盡歸(郭全部轉移給)王惠。郭粉別在這瞎扯了。


容我輕狂


誰告訴合夥人的,共同創辦不代表合夥啊,老闆始終是郭夫人,謙哥都沒有股份,不信去天眼查看看。為了讓德雲社撐下去,老郭東奔西跑掙錢維持生意,這也是事實吧。

共同創辦的張文順,李菁,老郭三人。

張文順先生去世了,李菁離開後採訪時也表態了,意思就是德雲社變了味了,沒有最初的那份真情了,上上下下都圍著郭德綱一個人捧,自己存在感沒有了,也看不慣這樣,所以也離開了。所以就剩老郭自己了


Mr孫孫孫先生


德雲社初期是相聲大會,就是幾個民間藝人以類似走穴的形式在茶館說相聲,賺了錢幾個人分了,一次一結或周結月結,郭德綱是召集人最初有張文順、李菁。李菁當時應該還上學,一邊上學,一邊跟老郭學藝還一邊上臺表演,他們是一種鬆散的聯合,即誰有時間誰來說一段拿一段的錢。後來改成德雲社的時候也一直延續這種鬆散的管理模式,演員都不是德雲社的簽約藝人,而是演一場給一場的份子錢,結果有個別藝人在感覺自己有了名氣時自動離開了,更有個別歹毒的不良藝人,串通社會上的黑惡勢力企圖拆散德雲社而高調宣佈退出,這些人你感覺他有德雲社的股份嗎?這樣的人能是合夥人嗎?


xingtianyan


創業艱辛,能存活下來的都是幸運兒,從創業企業角度講,團隊的磨合和聚散也正常。

首先聲明:我對郭老師很尊重,也喜歡聽他的相聲,感謝這些能給我們帶來歡樂的人。記得老梁有一次在老梁故事匯中評價郭老師,提了一個問題,說為什麼郭老師拍《祖宗十九代》等片子,會有那麼多的娛樂圈明星低片酬,甚至零片酬來幫忙出演,老梁說道,那真是因為那麼明星也都是聽郭老師的相聲長大的,或者郭老師的相聲給他們帶去了很多的歡樂和快樂,所以他們喜歡郭老師,願意去幫忙,最後老梁說到,我們要儘量做一個有趣的人,能給人帶來快樂的人,這樣別人才願意和你相處。

我是做股權和投資的,今天來回答這個問題了,是因為我們面對最多的就是創業企業和團隊,我想從這個角度來聊聊我們傳統的組織形態(其實相聲等曲藝團體歷史悠久,在沒有企業概念的時候其實也相當於是個有盈利目的的“企業組織”)。

德雲社的歷史各位相聲愛好的朋友都很清楚,始於1995年,原名叫“北京相聲大會”,最初由張文順、郭德綱、 李菁於草創於1995年,1998年後又加入了李文山,邢文昭,高峰,何雲偉,曹雲金,劉雲天,欒雲平,孔雲龍等人,那麼開始的團隊結構應該是這樣的:

發起創始人:郭德綱;

聯合創始人:張文順、李菁;

核心骨幹:李文山,邢文昭,高峰,何雲偉,曹雲金,劉雲天,欒雲平,孔雲龍;

我們知道在一個創始團隊中,發起創始人最重要,他是這個團隊的方向,能力未必是最強,但是意志最為堅定,參考西遊記中的唐僧,降妖除魔不如徒弟,但是一心往西天取經的信念比誰都強,三個徒弟都萌生過退出團隊的思潮,能力最強的孫悟空就幹過好幾次。不管團隊中出現什麼樣的矛盾,唐僧都能堅定用團隊的目標把大家凝聚在一起,這是創始人的初心,郭德綱不僅是團隊信念最強的人,也是業務水平最強的人,那個時候的團隊可能是這樣子的:

發起創始人:出錢又出力,自己上臺演出賺錢養團隊,又得負責公關(和各路大神周旋協調),還得負責後勤開支(據說當時是郭老師愛人王惠老師全力負責,對一個沒錢、沒名氣的草創團隊,這個工作不好做,那麼多張嘴要吃飯,最困難的時候,王惠把嫁妝都賣了),最後還得負責教學生(這點,後面詳細講,因為這是和現代企業最大的區別)。

聯合創始人:出力是必然,可能出點錢,賺的錢不夠的情況下可能優先用來養活團隊的骨幹。

核心骨幹:出錢談不上,都是來跟你混飯吃的,讓人出錢早跑了,出力了,也談不上出太多力,因為畢竟很多人業務能力不夠,是奔著拜師來的,也就能幹點打雜的活。

上面三種情況,可能是當時的現實情況,1995年成立,真正出名開始賺錢是10年以後的事情,在一個創業團隊10年不賺錢,又沒有什麼雄厚的資金支持,過的生活創過業的都知道,沒有融資,光靠自有資金,業務沒有起色,兩年就能把自己耗死。為了能給團隊發工資,什麼事情都願意幹,馬雲還擺過地攤。

在一個正常的創始團隊中,是有“資金股”和“人力股”兩種分配方式,這是現在創業的團隊必須提前考慮的,但是回到那個時間節點,當時的環境,遠遠沒有這種意識,即便有也很難達成,都沒錢,只能出力,邊出力邊養活團隊,馬雲創業當老大,除了自身是發起人,能力強之外,他還出了50萬的啟動資金。

曲藝團隊和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團隊成員的能力的來源不同,這也導致他們的管理方式不同,在曲藝界,1、學習時間長,大多從小就開始學,而且是在一位老師手裡學習;2、必須老師言傳身教,老師就無法通過大規模招生來攤薄成本;3、圈子小,講究出身,你師父是誰,大家都要排輩。這些都導致了老師教徒弟的成本十分的高昂,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時間和精力就是金錢啊,所以相聲界有句話叫做“徒弟防師父三年,師父防徒弟三年”,徒弟要考察師父是否夠資格,師父要觀察學生是否有天賦和感恩的心,這些都增加了師傅的教學成本。

而一家企業的員工,首先經過學校的教育,而學校又分為很多個階段,即便是在同一個年級,上課的老師也是同時教育很多班,所以那才叫桃李滿天下,每個學生都只是老師千萬個學生中的一個,都只是彼此人生中的一個過客;老師教育學生的成本很低。畢業後進入到公司,做為一名員工,是在工作中逐步成長的,一遍解決問題一邊成長,雖然可以有老員工帶,或者公司有培訓,但是主要還是依靠自己,沒有任何一個老員工有義務會手把手把業務都教給你,老闆更沒有這個時間,況且人的流動性又高,所以公司能給與員工的也少,相比曲藝界,他們可以更理性的看待雙發的勞資關係。員工為公司出售勞力,公司支付報酬,一買一賣,雙方的邊界非常清晰。

但是在曲藝界很難做到如此清晰,因為師父教給了徒弟吃飯的本事,花費的心血是難以估量的,很難貨幣化,當然在古代,老人也聰明,找到了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出師後,要免費為師父服務三年,算是還了之前的拜師費,只有,是走是留,全憑自由。留下來,再重新談合約,來約定雙方的利益分配,走,那就簡單了,相忘於江湖,道一聲保重,但是禮儀不能廢。

所以根源在於傳統曲藝的授徒成本太高,所以有了比公司對員工更強的約束,要解除這種約束,那就得把之前的成本還上。

其實曲藝界傳統的合約方式來約定雙方的責任和義務是多年的經驗摸索出來的,在那個環境下比較合理,在現代公司制度下,仍然難以改變授徒成本高的現實,所以完全套用企業制度去分配也不合適,可能適得其反。

現在做的最有名的兩個團隊,一個是趙本山老師的本山傳媒,一個郭德綱老師的德雲社,名氣最大,運作時間最成熟,也都經歷過一些內部的矛盾,現在穩定下來還能蒸蒸日上,肯定是摸索出一套合理的合約分配和管理模式,這應該是值得同行借鑑和學習的,甚至對企業管理的研究都有幫助。具體情況不清楚,有知道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去留言討論,僅僅為了研究交流。


壹號股權


沒有郭德剛德雲社和其他人甚至整個行業毛都不是,至多正統大師們混協會普通演員去賣藥小演員改行,,,何來獨霸?都應該是他的!!!


天涯洪荒一塵埃


蔚地古堡:你所問的問題有問題吧!以後多瞭解……無語


藍胡楊1


一個外表憨厚內心𣎴可低估的怪、壞、刁、鑽、演、裝、奸、騙、攏、詐、狠、滑、一一一的人才!從他的長相二婚能把一個稍有名氣的女人搞到手就不一般!那幾個小毛蟲的徒弟就是說的真的也搞不過郭大師騙粉絲和媒體的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