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孝惠帝劉盈明明有六個兒子,為什麼皇位會傳到弟弟劉恆手裡?

風過初夏雨過天晴


漢高祖劉邦駕崩後,十六歲的劉盈繼承皇位。

劉盈在位期間就是一個傀儡,國家大權都被他的母后呂雉掌控,劉盈去世後,呂雉又專制統治了八年,期間先後立劉恭和劉弘為皇帝,但是在呂雉死後,皇位卻落到了劉盈同父異母的弟弟劉恆手中。


為什麼劉盈的兒子沒能繼承皇位?

呂雉將自己的外孫女張嫣嫁給了兒子劉盈,但是張嫣年紀太小,不能生育,於是呂雉將劉盈和宮女所生的兒子劉恭交給了張嫣撫養,並將宮女殺死。

劉恭長大後知道呂雉害死了自己的生母,呂雉害怕劉恭報復,立馬將他廢掉並暗中殺死,然後立劉弘為皇帝。

呂雉死後,以陳平和周勃為首的大臣們發動了“誅呂行動”,與呂雉親近的人都受到了牽連,劉弘和四個弟弟被大臣說成野種,不是劉盈的親生兒子,就這樣,與皇位無緣。

大臣們怎麼會知道六個兒子都不是劉盈的?這很有可能就是汙衊,他們只是不想讓和呂雉有關的人當皇帝。

呂雉執政期間殘暴無比,屠戮功臣,重用孃家人擔任朝廷高官,劉氏江山就快變成呂氏江山了,很多大臣是敢怒不敢言,對呂雉恨之入骨,於是在呂雉死後將呂家滅族。

如果呂雉的孫子當了皇帝,考慮到祖母的顏面,很有可能報復這些曾經屠殺過呂家的臣子,所以劉盈的兒子註定做不了皇帝。



此時劉氏宗室中除了代王劉恆,還有齊王劉襄和淮南王劉長。那為何後面兩人當不了皇帝?

誅呂行動結束之後,大臣們在擁立新君的問題上慎之又慎,他們心中的理想皇帝應該是一個有能力,有品行,不會受他人控制,而且有利於自己的人。

淮南王劉長驕縱跋扈,極其兇悍,首先在品行這一點上就過不了關;齊王劉襄實力雄厚,掌管全國最富裕的齊地,軍功顯赫,而且積極參加誅呂行動,按道理說應該是皇帝的不二人選,但是正是因為能力太強,覺得自己當皇帝是應該的,不會感念幫助他當上皇帝的老臣們,從這一點看,老臣們從劉襄那裡撈不到半點好處,所以老臣們不會擁護他。

再看看劉恆,寬厚仁愛,十分孝順,深受百姓的愛戴,在能力和品行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同時他的母親和妻子的孃家都沒有勢力,不會干預朝政,也就不會讓呂后牝雞司晨的悲劇重演。


最重要的一點,劉恆無根無基,能當上皇帝對他來說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他會十分感激那些幫他當上皇帝的老臣。

如果劉恆當上皇帝,老臣們的後半輩子就順風順水,不會有後顧之憂了。

綜合來看,權衡利弊,老臣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劉恆,後來的文景之治也表明劉恆確實是一位好皇帝,他們的選擇沒有錯誤,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歷來現實


漢惠帝劉盈有六個兒子:劉恭、劉疆、劉不疑、劉弘、劉朝、劉武;惠帝英年早逝後,劉恭、劉弘曾先後繼位,就是史上稱之為“前少帝”與“後少帝”的,這是長袖善舞的呂后(劉盈親媽)一手安排的,前、後少帝時期,均由呂后臨朝稱制。


前少帝劉恭是被呂后害死的,而後少帝劉弘與惠帝的其他四個兒子命運也很悽慘,死於陳平、周勃等建國功臣集團剷除呂氏勢力的過程中。

理由是說後少帝並非漢惠帝的親生子!這“並非漢惠帝親生子”完全是六出奇計的陳平式藉口,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顯然是為保持政變的成果,除去惠帝之子以絕後患。

代王劉恆本來是安分守己的人,在自己的封國盡心盡力地伺候自己的母親薄氏,曾為其嘗藥,很有孝心,又勤於王事,日子倒也自由自在,他的皇位真是天上掉下的餡餅。

劉恆(漢文帝)繼位是長安功臣集團,為平衡政治關係集思廣益後而擁立的,主要是功臣集團認為:劉盈兒子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於是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恆,這也有方便功臣集團操縱朝政的意思。


希望星晨58298869


漢惠帝的皇位當然是傳給兒子了。


公元前195年,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

三年後,呂太后出於“親上加親”的心理,便命劉盈迎娶了他親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為皇后。

關於這門親事,劉盈非常反對,因為舅舅娶外甥女,這在外界看來太驚世駭俗了。但在呂太后和魯元公主眼裡,卻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因為這樣做,張家的富貴可以保住,皇室血統的純正性,尤其是呂后的權力,也可以保住了。

因此,就在呂后不想“肥水流入外家田”的心理作用下,劉盈極不情願的娶了張嫣。而劉盈娶張嫣這個行為也表明,劉盈的皇位是不可能傳給兄弟的。

即便他願意,呂后也不可能同意。

張嫣入宮後,漢惠帝考慮到這段婚姻有悖人倫天理,內心始終懷有強烈的牴觸,所以直至駕崩前,始終也未與張嫣發生過實際性關係。張嫣亦不可能給惠帝生育兒女。

面對此情此景,呂后非常著急,因為張嫣生不出來兒子,那這門婚事就沒意義了。所以呂后就瞞著惠帝,強奪了惠帝與一名宮女所生之子給張嫣,聲稱是張嫣與惠帝之子。

做完這些事後,呂后派人殺掉了那名可憐的無名宮女。(西漢前少帝之名,史籍中並無載,所謂“劉恭”,是後世日本史學家考據的結果)

有如此強勢的母親,惠帝非常壓抑。公元前188年,惠帝在心理極度壓抑下,駕崩於未央宮。其後,呂后臨朝聽政,並扶立為張嫣強奪的宮女之子為帝,史稱前少帝。

小皇帝繼位後,懵懂無知,起初不清楚自己身世,還以為張嫣真的是自己生母。等到年紀漸長,瞭解實情後,便開始口出怨言,發誓將為母親報仇。

呂后獲悉消息後,覺得小皇帝不靠譜,可能以後會壞事,便在他繼位四年後將其廢黜,囚禁在後宮的永巷,並對外宣稱小皇帝患病,禁止任何人前去探視。

宣平侯女為孝惠皇后時,無子,詳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為帝...帝壯,或聞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太后聞而患之,恐其為亂,乃幽之永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見。帝廢位,太后幽殺之。——《史記·呂太后本紀》。

不久後,呂后又命人將他毒殺,然後改立惠帝庶子、常山王劉弘為帝,史稱漢後少帝。


跟前少帝一樣,後少帝同樣也是漢惠帝與普通宮女所生之子。他原名劉山,起初被封為襄城侯,後改封為常山王,並改名為劉義。

後少帝在位期間,朝政依然由呂后把持,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跟前少帝一樣,他根本沒有丁點兒實權,無異於一個牽線木偶。

四年後,隨著呂后的駕崩,後少帝的命運又發生鉅變——更加的倒黴。

公元前180年,即呂后去世後沒多久,太尉周勃、丞相陳平聯合發動政變,在剷除呂氏家族的勢力後,聲稱後少帝劉弘並非惠帝親生子為由,將其廢黜、幽禁。隨即他們又迎立高皇帝劉邦第四子、惠帝異母弟、代王劉恆為帝,是為西漢文帝。

文帝登上寶座的當天晚上,劉弘和他的三個弟弟濟川王劉太、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都被誅殺。被殺時,他們還未成年。

代王遂入而聽政。夜,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於邸。——《史記·呂太后本紀》


至於後少帝為什麼要被處死,史書上給出的解釋是劉弘並非惠帝親生子,是呂后從別處抱來的野種,沒資格繼續賴在皇位上。

但其實真正原因大家心裡都明白:小皇帝是呂后扶持的,對誅殺諸呂的眾大臣並無感恩之心。若是讓他繼續當皇帝,難免將來親政後會為呂氏翻案。大臣們既出於自保,也出於發洩,只得屠殺了惠帝的所有兒子。

而大臣們的行徑也直接導致惠帝絕嗣,西漢的帝系由劉盈一脈轉移至了劉恆一脈。


最後順帶一說,西漢皇帝絕嗣改宗,惠帝並非孤例。在他之後又有四次皇帝絕嗣事件。

漢惠帝是第一次,由其劉恆繼承大統,是為漢文帝;

漢昭帝是第二次,由戾太子劉據之孫劉詢繼承大統,是為漢宣帝;

漢成帝是第三次,由其弟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入繼大統,是為漢哀帝。

漢哀帝是第四次,由其堂弟中山王劉衎入繼大統,是為漢平帝。(劉衎的爵位就是後來劉備經常吹噓的那個中山王,他是中山靖王劉勝的直系後裔)

漢平帝是第五次,由於他英年早逝,沒有兒子,王莽便找了漢宣帝的玄孫、楚孝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為皇帝。


Mer86


名義上西漢的第三任,第四任皇帝都是劉盈的兒子。

西漢皇帝傳承,劉邦是第一任,劉盈是第二任,而他的兒子是西漢第三任,第四任皇帝,到了劉恆,已經是第五任皇帝了。

但是,這兩個皇帝不為西漢皇室大臣們承認,一般史書上也只是一筆略過,大多數也不認可這兩個皇帝的身份。

為什麼這兩個皇帝(前少帝,後少帝)不被認可呢?

(1)呂后專制,他們得位不正。

劉盈還沒死的時候,呂后就已經專權,司馬遷在《史記》裡甚至連個本紀都沒有給劉盈,而是直接寫了《呂太后本紀》,在呂后掌權期間,這兩位皇帝都是由她廢立的,西漢大臣們不服不滿不認,是以呂后一死,大臣們擁立劉恆繼位,自然也不會承認這兩位皇帝的身份了。

而且,一旦承認的話,那麼大臣們誅殺呂氏一族,擁立劉恆的行為無異於謀反叛亂,誰也不會承認這個的,不承認他們的皇帝身份的合法性,也是變相的證明皇室大臣們誅呂行為的正當性和合法性。

(2)血統不正。

前少帝乃是劉盈美人所生之子,被呂后殺母取子,冒稱為張皇后所生,在皇室大臣們誅殺呂氏一族之後,一致認定劉盈的所有的兒子都來歷可以,血統不正,非劉盈親生,故而其身份也沒有任何合法性。


師明禮


劉盈是劉邦與呂后在劉邦稱帝前所生,也就是劉邦在逃路途中幾次三番踹下車的那位,劉邦駕崩後,十六歲的他繼承王位,成為漢朝第二位皇帝。

劉盈作為劉邦唯一的嫡子,雖被立為太子,但因從小體弱多病,性格懦弱仁善,劉邦看不上眼,加之劉邦當時正專寵戚姬,“愛其母必抱其子”,一心想改立戚姬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以呂太后、呂澤為代表的呂氏家族動用了一切手段,力圖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最後呂后命其二哥呂釋之脅迫張良得到迎請“商山四皓”之計,劉盈太子之位才得以保全。

劉邦過後強顏歡笑對戚姬說:“呂雉真的成了你主人了,你好自為之吧,你給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劉邦即興作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二人相擁而泣。

劉盈在位7年,就是一個吉祥物,國家大權都被他的母后呂雉掌控,呂后趁稱劉盈偶爾疏忽,將劉如意毒死,又命劉盈去看被製成人彘的戚姬,結果劉盈嚇得一病不起,喊著“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

呂后為保呂家永享繁華不墜,居然做出了一個狗血的決定:她要把自己的親外孫女,也就是劉盈的親姐姐魯元公主的女兒張嫣嫁給劉盈。

張嫣只有九歲,居然還是自己親姐姐的女兒,小時候還是自己親手抱過的,還得喊自己親姐姐為丈母孃。在母親的壓力之下,姐弟二人只好違心依從。

自此徹底地心灰意冷,再也不理會朝中大事,只是沉浸在聲色犬馬之中,“日飲為淫樂”,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與宮女們生下了6個兒子,他們分別是:前少帝劉恭、淮陽王劉疆、常山王劉不疑、襄城侯劉弘(後改封常山王)、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後改封淮陽王)。

公元前188年,惠帝劉盈抑鬱而終,年僅23歲。這一年張嫣才12歲,24年後,張嫣病死,宮女給她淨身時發現,張嫣還是處子之身,後人為了紀念她,尊她為花神!

惠帝死後,呂后為專制朝政,立年僅三歲的太子劉恭即位,即前少帝。劉盈在呂后脅迫下與外甥生張嫣雖有結婚之事,但無夫妻之實,所以劉恭及宮女所生,呂后將其生母殺死,謊稱張嫣親生,在劉恭八歲的時候,得知真相後,揚言長大之後要復仇。呂后以防萬一,直接將之廢殺,另立劉盈次子劉弘為皇帝,即後少帝,因甘受擺佈,頗得呂后歡心,將侄子呂祿之女為嫁為皇后。

公元前180年,後少帝在位四年,呂后死去了!

彼時她的侄子呂產為梁王,統領南軍,呂祿為趙王,統領北軍,呂后一死,二人準備叛亂,自立為王。劉邦的庶長子,劉肥的兒子齊王劉襄發兵進京討伐二呂。

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等在朝臣子近水樓臺,搶先發動政變,誅殺諸呂氏重臣,成功掌控政權。

消滅呂氏集團後,接下來是誰來當皇帝的問題,周、陳二人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魄力和能力,劉弘年幼無法執政,二來是呂后的孫子,皇后又是呂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誰敢保證長大後不會秋後算賬,株連九族!所以只能換帝。

當時,劉邦的兒子,已經被呂雉殺得只剩下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

二者相較,劉恆為人仁孝寬厚,更因其母出身卑微,性溫順低調,不會出現外戚專權,也就不會讓呂后牝雞司晨的悲劇重演。同時自古長幼有序,劉邦最年長的兒子繼位,劉氏諸王也無話可講。為了消除疑慮,劉恆入主未央宮的當夜,惠帝還在世的五個兒子全部被殺,當然也包括劉弘。

劉子鸞說得對:“願來世不復生於帝王之家”!


美麗青春您真痘


漢孝惠帝劉盈明明有六個兒子,為什麼皇位傳到弟弟劉恆手裡?

  漢孝惠帝劉盈是劉邦名正言順的嫡子,按說他死後有兒子,無論這些兒子是出自宮女還是出自皇后,都應該是他的兒子接手這江山——劉盈的皇后是他的親外甥女張嫣,天殺的呂后搞的鬼,皇后沒兒子,可是宮女生了,還挺多,都確是劉盈的兒子,那就先把劉盈的兒子扶上位,一個不行,來兩個,兩個不行來三個,總之,得輪完才行,可是劉恭當完劉弘來,劉弘還沒當完,呂后去世,他和他的弟弟們就都成了冒牌貨,都沒命了,然後下一任皇帝位,就傳到了劉恆手裡了,為什麼會這個樣子?

  功臣們的政治需要。(劇照圖)

  呂后稱制,影響了不少人的利益,呂氏大封呂氏,對功臣集團而言,是個隱患,劉弘等人雖是劉盈的兒子,可是也是呂后的孫子。平定諸呂,影響很遠,如果他們幾個呂家血脈的皇帝還在位上,尤其是劉弘的妻子還是呂祿之女,功臣們後腦勺發涼,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給趕下臺,但要向世人表明他們的忠心,一定得是劉弘等人的錯,於是乎,劉弘等人只好變成冒牌貨,這樣,臣子仍然是忠的,廢的只是呂后找來的冒牌,其他的也都不是真的,迎立劉邦的血脈,那就沒什麼道義上的問題了。

  為什麼選劉恆?

  說得難聽一點,因為劉恆好控制。

  諸呂被滅後,還有不少人是可以參選的,可是他們都不合適。齊王劉襄很有能力,是劉邦的長孫,首先起兵反諸呂,功勞很大,可是齊王的母舅家族勢力太大,有成為下一個呂氏專權的可能,否了。淮南王劉長小時候是呂后養大的,後來卻又不遵法制,是個不聽話的,否了……選來選去,也就劉恆最合適,薄氏出身不咋的,為人也很謹慎小心,劉恆是劉邦的兒子,“仁孝寬厚”,嗯,就他了,聽話,沒外戚的威脅。

  於是,代王劉恆上位,是為漢文帝。(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簡單來說,傳位給劉恆不是劉盈的意思,而是功臣集團的意思。

漢孝惠帝劉盈是漢朝的第二任皇帝,也可以說是第一個傀儡皇帝。劉盈的性格既不像父親劉邦,也不像母親呂后,劉邦和呂后都是剛毅狠厲之人,劉盈卻仁善柔弱,尤其是在對待兄弟們的問題上。

趙王劉如意曾是劉邦屬意的繼承人,其母戚夫人是劉邦的寵妃,劉邦一度想要改立太子,是呂后不斷運作,拉張良等人幫手才打消了劉邦的想法。劉邦一死,太子劉盈繼位,正是算賬的好時候,呂后先將戚夫人貶到永巷為舂奴,然後命劉如意從封地趙國進京。

劉盈知道母親的意思,卻跟她反著來,一直保護劉如意,不過百密一疏,還是被呂后鑽了空子,把劉如意毒死了。

毒死了劉如意,呂后又命人把戚夫人製成人彘丟在廁所,還讓劉盈去看,估計是想鍛鍊劉盈的膽量,結果劉盈嚇得半死,喊著“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從此不理朝政,把政權交給了呂后。

劉盈一頭扎進了後宮,“日飲為淫樂”,在他的努力下,很快有了六個兒子,其中兩個還成為了皇帝。

劉盈在位七年去世,年僅二十三歲,他死後,年僅三歲的太子劉恭即位,即前少帝,政務仍然由呂后處理。

劉恭是宮女的兒子,卻被呂后報來謊稱是張皇后的兒子,當劉恭長到七歲的時候,聽說了這事,那可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揚言“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呂后你等著,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收拾你。

這種話一傳出去,呂后直接將之廢殺,對外則稱皇帝病逝,另立劉盈次子劉弘為皇帝,即後少帝。

後少帝在位四年,呂后去世,大漢王朝迎來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

由於呂后掌權多年,呂氏封王封侯者比比皆是,掌握了朝廷內外眾多要職,呂后在世還好,無人敢出怨言,如今呂后去世,呂氏再無能人,齊王劉襄向長安進發,宣稱要剷除諸呂,他還沒到,以周勃和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直接發動政變,誅滅呂氏。

剷除呂氏後,後少帝還在皇位上坐著,朝政由功臣集團主持,但功臣集團是一個集團,周勃和陳平地位差不多,不存在出現單獨權臣的可能,而且天下是劉氏的天下,一個外姓臣子控制少帝發號施令?地方上的劉氏封王們可不同意,劉襄都已經陳兵關東了,還派人如朝遊說,要立他為帝。

這些功臣都是人精,很快他們就想清楚了,自己執政是不可能的,可皇帝年幼不能執政,而且皇帝是呂后的孫子,皇后又是呂氏(呂后給娶的),將來皇帝長大,想到這幫功臣殺了他親戚,不會清算吧?乾脆換皇帝算了!

可換誰好呢?劉襄是個不錯的人選,可他起兵關東,迎立他也未必會感謝功臣集團,反而還可能遷怒於你們怎麼這麼慢,再加上劉襄的外戚勢力很大且很囂張,迎立他不是再造一個呂氏?
既然如此,不如迎立一個跟漢惠帝血緣足夠近且實力弱、外戚低調實力小的諸侯王,放眼一掃,只有代王劉恆了。

當時劉盈在世的弟弟只有兩個,即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劉長是呂后養子,且為人囂張,直接否決。而劉恆封地代國,比較偏遠,勢力較弱,在朝中毫無根基,迎他進京繼位,既能穩住劉氏藩王,也能保證功臣們的最大利益。

那好,就是他了!

經過一番推辭,劉恆最終進京,可後少帝還在皇位上坐著呢。於是功臣集團又宣佈,現在的皇帝其實不是惠帝的兒子,他們是呂氏子弟,被呂后偽裝成惠帝之子,所以應該廢黜。

廢掉皇帝,新皇帝應該從皇帝的兄弟們當中選吧,所以功臣再進一步,乾脆說惠帝就沒兒子,他的所有兒子都是呂氏的,新皇帝只能從惠帝的兄弟當中選了,於是劉恆繼位。

為了消除疑慮,劉恆入主未央宮的當夜,惠帝還在世的五個兒子全部被殺。


平沙趣說歷史


漢惠帝的兒子有6個,他死後,還是有兩個兒子繼承了他的皇位,一個是前少帝劉恭,一個是後少帝劉弘,可是這兩個都結局很悲慘,一個被自己的祖母呂后活活餓死,一個被漢朝開國功勳給殺了,至於漢惠帝劉盈的其他四個兒子都被幹掉了。

漢惠帝劉盈只活了23歲,做了7、8年皇帝,短短的一生雖然貴為皇帝,卻悲催無比,他的子嗣能兩代而絕,一切都是拜自己的親生母親呂后所賜。

大漢開國皇帝劉邦女人多,兒子也很多,但是正妻、皇后卻只有一個——呂雉。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呂后,她是個狠毒無比的角色,在某些方面絕對比劉邦還要狠,比如殺彭越,皇帝劉邦都放過彭越了,呂后在半路遇到被貶四川的彭越,把他忽悠回了長安,提醒劉邦無法對付如果造反的彭越,放了他不如殺了他,而且還是剁成肉醬,還把彭越的肉醬分給天下所有的異姓王吃。

呂后的狠毒更多的是對付劉邦的其他女人和其他女人生的兒子上面,特別是劉邦死後,劉盈繼位,劉盈是呂后與劉邦的所生的嫡子,至於其他的兒子呂后就沒有那麼好心了,時不時的找個藉口要麼殺了,要麼流放。

漢惠帝劉盈登基後,朝中的權柄基本上就掌握在呂后手上,漢惠帝也樂得落個清閒,特別是他被自己的母親呂后帶去觀看了戚夫人的“人彘”酷刑後,更加的不理朝政,放縱酒色了。

劉盈年紀輕輕的就死了,他死的時候,自己的媽呂后還精幹著呢,皇帝死了,總得有人來繼位,劉盈有六個兒子,那就排資論輩的來吧,呂后就立了劉盈的長子劉恭為帝。

劉恭登基沒多久,忽然聽宮裡的太監說起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被呂后給賜死的,年紀輕輕的口無遮攔,立刻發誓要親政後清算呂氏外戚,這話傳到呂后耳朵裡去了。呂后勃然大怒,你這孫子(真是她孫子),這麼小就有這麼大的仇恨,以後真的親政了,還不翻天了。

呂后的狠毒勁兒上來了,管你是不是孫子,直接把劉恭給軟禁起來,而且還不給飯吃,這把大漢的皇帝給活活餓死了,那可是她的親孫子啊

餓死了劉恭,皇帝又沒了,呂后又從漢惠帝劉盈剩下的五個兒子、自己的孫子裡選了一個劉弘出來當皇帝就行了,反正對呂后來說,皇帝就是擺設,朝中大權還是掌握在呂后以及呂氏外戚手中。

劉弘被稱之為少帝,連個正經皇帝尊號都沒有,主要是他也活得時間不長,因為他登基沒多久,呂后死了,當時這個大漢王朝最有權勢的女人死了。

呂后一死,被呂氏外戚壓制的劉氏宗親就有了機會,而且漢朝的開國功勳集團都站在劉氏皇權這一邊,功勳集團以陳平、周勃為首立刻發動了剪除呂氏外戚的政變,在這些開國老狐狸的精心謀劃下,呂氏外戚被迅速的推翻。

呂氏外戚被除了,皇帝還是姓劉,為什麼漢惠帝劉盈一系的皇位被顛覆呢,功勳集團要重新立皇帝呢,主要原因是劉盈一系的皇帝始終是呂后的親孫子,保不齊未來會為親奶奶報仇,既然已經做出了倒呂的政變選擇,就必須做得非常徹底。

陳平和周勃等功勳集團一商量,決定重新立劉邦剩下不多的兒子劉恆為帝,其他的兒子要麼太小,要麼被呂后給殺了。

要立劉恆為帝,那永樂宮裡那個皇帝劉弘怎麼辦?這對於造反起家的功勳集團來說根本不是個事兒,直接安排軍隊進宮,殺掉了劉弘,而且為了以絕後患,把漢惠帝劉盈的其他幾個兒子也一同殺掉,昭告天下,由於漢惠帝劉盈無子,迎劉邦之子、劉盈之弟劉恆進京繼皇帝位,此為漢文帝。

所以,漢惠帝不是沒有兒子可以繼承皇位,只是由於受到了呂后專政的牽連,被以陳平、周勃為首的功勳集團殺了個乾淨,這也是為了確保漢文帝劉盈能夠順利的繼位。


沉墨I方之城


在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一般都是父死子繼,如果沒有兒子,才會勉強考慮兄終弟及。但史書記載,漢惠帝劉盈有6個兒子,為何在他去世後,皇位卻傳到了他的弟弟劉恆手中呢?

(劉盈劇照)

劉盈是漢高祖劉邦和呂雉的嫡子,因此在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他順理成章地被立為太子。

一個強悍的母親,必然會有一個荏弱的兒子。

呂雉和劉邦是患難夫妻。在劉邦鬧革命的時候,她出錢又出力。不過,劉邦不是個好丈夫,不光任由她被項羽擄走,還只顧和戚夫人卿卿我我,對她沒有半分情誼。

對她沒有情誼也罷了,居然對劉盈也非常刻薄。

革命未成功時,為了逃命,劉邦數次把劉盈踹下戰車。若不是車伕夏侯嬰,劉盈估計小命早就交待了。

後來劉盈被立為太子,劉邦又數次想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若不是呂雉在朝中有些革命老戰友極力反對,再加上呂雉頗有機謀,劉盈的太子之位,也就早就成劉如意的了。

所以,呂雉就一直很強悍,劉盈就一直很荏弱。

劉邦去世後,劉盈繼承了帝位,但呂雉卻把持著朝政。按呂雉的意思,她能把一切搞定,劉盈只要做個吃香喝辣的媽寶男就行了。

有名無權的劉盈,眼看著呂雉在前朝後宮搞大清算,把一干兄弟一個個害死。雖有心庇護,卻始終不敢對抗呂雉。當他看到呂雉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後,終於內心崩潰,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

呂雉的命令,他一概服從,就連呂雉要求他娶親外甥女張嫣為妻,他也沒有絲毫反抗。

劉盈在位僅7年,由於整日以酒色消遣,終釀成頑疾,在24歲那年就去世了。

(呂雉劇照)

劉盈的後宮只有張皇后一個,且張皇后年幼,再加上劉盈從未寵幸過她,因此她沒有孩子。

不過,劉盈還是和宮女們生下了6個兒子,他們分別是:前少帝劉恭、淮陽王劉疆、常山王劉不疑、襄城侯劉弘(後改封常山王)、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後改封淮陽王)。

起初,呂雉把劉恭的母親害死,假裝他是張嫣生的。劉盈死後,立他為皇帝。

然而,不知道誰走漏了風聲,讓劉恭得知了生母是為呂雉所害,因此懷恨在心,常常出怨言,並說誰殺了他的母親,他長大後必殺誰。

呂雉聽說後,非常擔心,為了以防萬一,向外宣稱劉恭身染重病,將他拘禁起來,不久便把他暗害了。

隨後呂雉又把常山王劉弘立為皇帝,她依然臨朝稱制。

劉弘做夢都沒想到能當上皇帝,所以他對呂雉感激不盡,處處都聽任呂雉擺佈。呂雉對他的表現也很滿意,為了鞏固呂家勢力,還把侄子呂祿的女兒,嫁給他為皇后。

公元前180年,把持朝政15年的呂雉終於走完了她要強的一生。

按說,劉弘的春天終於來了,他終於能夠成為萬人之上的真命天子了。

然而老臣周勃和陳平,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了諸呂。隨後,他們認為劉弘的皇后呂氏是個危險因素。雖然她不能復仇,但她是皇后,有機會壯大呂家勢力。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集體發聲,說劉盈沒有兒子,劉弘是呂雉從民間找來冒充劉盈之子的,是個假皇帝。

劉弘有口難辨,最終被眾臣廢黜。

(劉恆劇照)

既然說了劉盈沒有兒子,那劉盈剩下的4個兒子,也就都是冒充者了。所以,這些老臣們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又把那4個兒子殺了個乾淨。

這下,劉盈真的沒有兒子了。

劉盈沒有兒子,那就只能從他弟弟中去找了。

當時,劉邦的兒子,已經被呂雉殺得只剩下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

劉恆做事低調,其母薄姬身份低微。在大臣們看來,這樣一個背景簡單的人,很適合當皇帝。所以眾人一致同意,擁立劉恆為帝。

雖說周勃、陳平在擁立劉恆時,主要是考慮其背景簡單。不過,他們顯然真沒看走眼,很快,劉恆就開創了“文景之治”,讓西漢走向了繁榮昌盛的格局。

(參考史料:《史記》)


張生全精彩歷史


漢惠帝是有六個兒子,漢惠帝也把皇位傳給了自己兒子。不過由於兩個兒子繼位時間短,朝政大權被呂后掌握,在歷史上記載少,沒有被載入史冊,比如司馬遷,史記就沒有,統一把這一段歷史,編輯成呂后記傳!很多人都認為漢惠帝之後就是漢文帝劉恆,其實中間還有兩個小皇帝呢!

再者說,劉恆的皇位也不是劉盈傳給他的,而是呂后死後,一幫忠於漢室和劉邦的大臣,認為劉盈的兒子不是劉盈生的,而是野種,沒有資格擔任皇帝,於是就想擁立純正血統的劉邦的兒子來當皇帝!

選擇誰呢?這是個問題,這時候劉恆脫穎而出,即是純正血統,而是為人低調,容易控制,有沒有強大外戚力量,於是送信給代王劉恆,邀請來首都當皇帝!漢文帝是這樣當上皇帝的!

不是傳位,而是等來的,和他哥哥劉盈沒多大關係!

相當於天上掉了餡餅,砸到劉恆身上,撿了個皇帝!

這是我的回答,不對的請批評指正!

關注我,共同欣賞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