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崇拜的戰鬥英雄是誰?

用戶5961994166


共和國的將帥都是從血與火的戰爭中走來的,其中我最崇敬的戰鬥英雄就是粟裕。

粟裕,湖南會同人,1907年8月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從一名戰士,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路浴血奮戰功勳卓著,而成為一代戰神,位列十大將軍之首,這在我軍歷史上是罕見的。

在抗日戰爭中,他作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的司令員,先後創建了浙南、蘇南、蘇中和蘇浙皖邊根據地,帶領部隊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尤其是在1945年高郵邵伯戰役中,一舉殲滅日軍1100多人、偽軍5000多人,創造了抗日戰爭期間一次戰役殲滅日軍最高記錄。

粟裕擅長大兵團作戰,在解放戰爭中,他的軍事才能、軍事謀略、軍事智慧發揮的淋漓精緻,取得的戰果輝煌。他指揮的孟良崮戰役,為全殲蔣介石的王牌74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奠定了基礎。濟南戰役打得國民黨聞風而逃,迫使國民黨部分將領投誠起義。1948年11月,他指揮華東野戰軍17個縱隊65萬人,全殲黃伯韜兵團44萬人,取得了淮海戰役的決定性勝利。毛澤東曾高度評價到,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是當之無愧的一代戰將,也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是值得敬仰和崇拜的。


zj史海拾貝


向小平。在八十年代末,我正好在雲南,由於七九年開始對越自衛反擊戰,八四年開始第二次自衛反擊戰,以及後來的兩山輪戰,那些年雲南的社會氛圍跟內地省份不太一樣,優待軍人的空氣很濃,在省城昆明軍人乘公交車、看電影什麼的都不要錢,廣西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別的省肯定不是。我見過向小平同志兩次,一次是學校派去參加戰地慰問,我們這撥人是向小平他們幾個接待的,第二次是向小平同志勇立戰功,成為戰鬥英雄和當年全國十佳青年,做巡迴報告,到我校時,我也是負責接待的小跑腿之一。



向小平同志的戰功是這樣的:他一個人負責在一個亂石嶙峋的山頭上狙擊越軍陣地,時間長達一個半月,向小平在那個山頭上,獨自排除數十顆越軍佈置的地雷,才勉強清理出合適的狙擊陣地,然後在這塊陣地上,用三十一發子彈,取得擊斃三十名,重傷一名越軍的成績。當然,我也知道,哪怕光是在國內軍內比,向小平的這個成績,也不是最炫目的,比方狙擊成就,無論數量質量還是難度,跟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張桃芳就沒法比。可是人性就是有這麼個弱點,自己親眼見過的,就格外印象深刻,內心也更加重視,我也一樣,後來也一直算在軍迷圈裡,對戰鬥英雄知道和了解的比普通人要多一些,但並非對別的戰鬥英雄不尊重,只是一提自己“最”敬重的戰鬥英雄,我的第一反應,還是向小平。


其實當年對我衝擊最大的,也不是檯面上向小平報告的成績,而是在臺下,我聽到他戰友笑話他爛襠的事,說他們上陣地,高熱高溼環境下,看見老兵都是光豬戰士,還指點他們也光著為好,陣地上都是戰友大男人,所以大多數新上陣地的也就剝光豬了,可是向小平和少數幾個比較害羞的,還是不好意思,堅持穿著短褲,結果只幾天,就開始爛襠,也只好不穿,算是丟了裡子,也沒保住面子。我也是從這件事,才第一次知道英雄背後環境有多嚴酷。嗯,向所有在嚴酷環境中,替我們負重前行的人致敬吧!


李三萬的三萬裡


抗美援朝時期,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噴氣式飛機。打掉5架飛機就可被稱作“王牌飛行員”。


中國志願軍飛行員趙寶桐駕駛米格-15戰鬥機,擊落敵機7架、擊傷敵機2架,其中包括五架當時最先進的F-86“佩刀”式戰鬥機,是至今無人超越的“空中之王”。

就連毛主席都曾風趣的說過“打飛機我不如趙寶桐”。

趙寶桐評價F86性能優於米格-15 ,俯衝能力比米格-15 快,只有爬高時速度才會慢一些。

改進後的米格15馬力大,速度快,但數量太少,長機速度太快的話,僚機跟不上,為了照顧僚機,改進後的新飛機都交給僚機使用,而趙寶桐一直使用那架老飛機,最後由於使用過於頻繁,飛機都有些變形了。

趙寶桐在第一次授銜時因故未能授銜,1988年恢復軍銜制時他已經離休了,成為空軍中罕見的無冕將軍。

中國空軍首任司令劉亞樓人稱“雷公爺”,性烈如火,在空軍中流傳著:“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劉司令來訓話。”

但就是這麼英雄蓋世的劉司令還有另外一個響亮的外號——空中月老。趙寶桐和《人民日報》記者金鳳的婚事就是劉司令一手撮合的。


而趙寶桐和這位傳奇女記者之間的忠貞愛情故事,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花近高樓1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它從南昌走來,從廣州走來,從湘贛邊界走來,從井岡山走來,身經百戰,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先後歷經紅軍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是一支勝利之師,文明之師,威武之師,湧現了無數的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有一位孤單英雄~~巖龍,只有19歲,在與部隊和戰友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在叢林中,面對敵人,毫不畏懼,發揚我軍優良傳統,在近20天的時間裡,消滅越軍30餘名,成為特級戰鬥英雄,英雄也定格在19歲,這個人生最美好的年齡~~向英雄致敬。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有一位江蘇泰州籍的志願軍戰士,他的名字叫張桃方,剛入伍的時候,他的槍法並不準,但是他經過刻苦的努力,成為一名出色的神槍手,百步穿楊,百發百中,按照上級的要求,他在戰場上的任務是用阻擊步槍擊殺美國鬼子和聯合國軍,他不辱使命,在1年多的時間裡,用442發子彈,打死敵人240餘名,出色地完成了阻擊任務,成為志願軍的特級戰鬥英雄。









玉蘭與蝴蝶


我最崇拜彭德懷元帥,在抗日戰爭,他奔赴抗戰前線,組織了百團大戰,奮勇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抗美援朝戰爭,他毅然赴朝,打出了中國軍人的不可戰勝的英勇精神。

百團大戰,是全民族全面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百團大戰,八路軍浴血奮戰,殲滅日偽軍數萬,毀掉日軍所有重要公路和鐵路。八路軍取得的這次勝利,是不畏強敵艱難的抗戰,對日軍在中原的打擊尤其的大,牽制了日軍大部分的力量。叫囂著要三個月滅亡中國的日軍,被彭德懷領導的八路軍給予打醒。

新中國成立之後,彭德懷在毛主席的領導下,不畏現代化裝備的美軍,帶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支援朝鮮人民,保家衛國,對付來自美國等十六國所謂聯合國軍的對朝鮮侵略和對我國東北的侵犯。抗美援朝打了三年的時間,最終美國不得不坐在談判桌上進行談判。抗美援朝,在彭德懷帶領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作戰,以巨大的武器差距,打出了偉大的勝利,真正使新中國站立起來,為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70年的和平建設環境。

鐵骨錚錚的彭德懷元帥,是我最崇拜的!


翟建鋒


值得崇拜的戰鬥英雄有很多,我這裡就說一下一個並不為人熟知的戰鬥英雄。上世紀80年代中越老山之戰後期,越軍已經被我軍打到無力還手,十年中越戰爭即將迎來尾聲,所以戰地槍炮漸漸沉寂。苦不堪言的前線越軍官兵通過各種方式與我軍聯絡,苦求我軍不要打了。有的越軍士兵甚至會鑽出來,向我軍戰士請求“以物易物”的“戰地交易”。老山之戰打到這個階段,上級更多著眼於瓦解越軍的軍心,為勝利結束戰爭做準備,所以對這些“戰地交易”都是批准的。

由於在貓耳洞長期對峙,一些越軍和我軍官兵長期交手,互相甚至都熟悉起來。比如前線戰鬥英雄、老山主峰團排長張玉江,在越軍那邊就名聲頗高。越軍常常從自己的貓耳洞陣地鑽出來,朝我軍這邊用漢語喊話,點名要求張玉江出來“談判”。張玉江出來陪越軍“聊天”,結果越軍一番苦勸:老哥你在中國軍隊那邊沒個媳婦,參軍幹了八年還是個兵,你到咱們越南軍隊這邊來吧,漂亮越南妹子隨你挑,給你找四個,軍銜職務你連升三級……

張玉江聽得笑到吐血,從此跟這些越軍還成了熟人。張玉江後來回憶:我在陣地上夜裡值班到四點,睡兩個小時,六點起來去叫那邊的越軍士兵起床。有時越軍士兵睡過頭喊不起來,乾脆就給張玉江用衝鋒槍和手榴彈給“轟”起來。

眼見談判沒用,越軍也有點著急了,有時在前沿用中文喊:張玉江,你跑不了,我們要活捉你,把你拉到河內去展覽!張玉江每次一聽,好啊,讓你們來勁,都用衝鋒槍猛幹一通。張玉江的連隊從前沿的貓耳洞換防下來,還接到過前沿通報——越軍還在陣地上滿世界喊你吶!

由於我國曾長期援越,越軍使用的裝備基本跟我軍相同。在老山前線,我軍和越軍的通訊器材型號基本一致,互相都能收聽。於是,我軍官兵一方面用暗語通話,另一方面還經常衝著越軍的中文監聽人員開罵,聊以消遣。有時我軍官兵甚至跟越軍用中文對罵。越軍懂中文的很多,但架不住我軍這邊天南海北各種方言應有盡有,在通訊頻道里經常被我軍罵得抬不起頭,沒法還嘴,讓我軍各種爆笑。

儘管如此,也應該看到,越軍畢竟是敵人。如同張玉江的回憶:白天對話,晚上對抗,夜裡越軍特工照樣來,來了就打。甚至張玉江有一次在前沿還差點被越軍暗算。當時張玉江坐在陣地上曬太陽,一邊觀察越軍陣地,一邊感覺有點不對勁,越軍沒有出來喊話。突然,一枚子彈在離他左肩不到10釐米的距離擦過。張玉江迅速臥倒,明白這是從縱深打的狙擊步槍。另一枚子彈從另一方向飛來,正擊中張玉江剛才曬太陽的胸部位置,前後時差不到2秒。張玉江後來才知道,這是越軍3支狙擊步槍從三個位置同時瞄準自己,幾乎同時開火。幸虧張玉江反應快,躲了過去。

中越老山之戰就在這樣的“白天對話晚上對抗”中漸漸走向尾聲,直至以我軍的勝利而告終。對於這場戰爭,還有戰爭中的英雄,讓我們永遠銘記。參考資料:中越戰爭秘錄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我最敬重的戰鬥英雄是楊靖宇將軍。

楊靖宇的原名叫馬尚德,到東北後改名為楊靖宇。九一八事變之後,楊靖宇在東北組織抗日遊擊隊。從1932年開始,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遊擊隊經常閃電般突襲日偽軍,與日軍大小數百仗,創造了一天跑120裡,打了5仗的作戰記錄。1936年,楊靖宇的游擊隊發展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當時,日軍把南滿的楊靖宇和北滿的抗日名將趙尚志併成為“南楊北趙”,如果遇見楊靖宇和其他抗聯部隊,專打楊靖宇。


1940年,日本關東軍吉林守備隊司令官野副昌德調集兩萬多日偽軍及警察大隊圍剿楊靖宇的抗聯第一路軍。面對日軍的重兵圍攻,楊靖宇讓大部隊撤退,自己率領一支數百人的部隊在山林中與日軍周旋。由於楊靖宇特衛排長張秀峰的叛變,日軍得知了楊靖宇的行蹤。到1940年2月15時,楊靖宇的身邊只剩下了七名戰士。此時的楊靖宇已經餓了好幾天的肚子,但是奔跑的速度很快,與600多名日偽軍周旋,就這樣,楊靖宇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一個人拖垮了600多敵軍。

楊靖宇一個人在林子裡與日軍周旋了五天,2月22日晚,楊靖宇在蒙江縣的一個窩棚裡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個夜晚。2月23日,偽通化省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郎命令本部的警察組成快速挺進隊包圍了楊靖宇。楊靖宇當時與日軍距離不足30米,楊靖宇拒絕投降,並用手槍不斷地向日軍射擊,最終胸部中彈,壯烈犧牲。

日軍殺害楊靖宇後,砍下了他的頭顱,並在通化示眾三天,後送到新京長春請賞。同時,日軍對於楊靖宇將軍究竟靠什麼在山林裡活下來非常不理解,就解剖了楊靖宇將軍的胃。結果發現,楊靖宇將軍的胃裡面只有兩團棉花和沒有消化的樹皮。日本人非常震驚,也非常敬佩楊靖宇將軍。


歷史軍魂


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知道戰鬦英雄這個概唸,也就是定義。什麼是戰鬦英雄?顧名思義就是指在作戰中有貢獻的人物,授予其功勛卓著、有特殊貢獻人員的榮譽稱號!

向毛澤東主席,十大元帥都不屬戰鬦英雄,可以稱民族英雄!他們是戰鬥指揮官,怎能稱為戰鬦英雄?向在朝鮮戰場參戰人員。他們才是戰鬦英雄!是人民最崇拜的英雄!如:抗美援朝戰鬦英雄有

中國人民志願軍徽“特級英雄”稱號楊根思、黃繼光。

中國人民志願軍徽“一級英雄”稱號。卜廣德、於泮宮、於喜田、王海、王兆才、王學鳳、王德明、毛張苗、孔慶三、劉慶亮、劉維漢、孫佔元、孫生祿、孫振錄、伍先華、李鳳林、李家發、李延年、餘新發、許家朋、沈樹根、邱少雲、張永富、張積慧、吳志洲、貟寶山。

周厚剛、陳忠德、楊寶山、楊育才、楊春增、楊連第、胡脩道、趙寶桐、柴雲振、徐長富、髙成山、髙景灝、倪祥明、秦家彬、曹慶功、曹玉海、郭忠田、郭恩志、曹家富、崔建國、雷寶森、魯珉、魏玉德、譚炳雲、毛岸英。這都屬戰鬦英!向英雄致敬!有了您們才有共龢國的新生,才有了人民幸福安康,您們永遠是最可愛的人,您們的名字以載入時代,閃爍著無限的光輝!您們的事跡卋代頌揚!您們的英靈永垂不朽!



遠方星閃爍


🌹邱少雲:早已寫進課本,載入軍史,人人崇拜的戰鬥英雄!

📒邱少雲(1931—1952),四川銅梁人,1949年參加人民解放軍,1951年參加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2年10月11日,在反擊敵人佔領金化西391高地戰鬥中,他和全排戰友奉命午夜潛伏距敵60米的山腳下,待第二日傍晚配合大部隊發起反攻,以突然襲擊敵人。

📒第二日中午,敵人的燃燒彈引起的烈火燒到他身上,為了不暴露埋伏地點,他忍著劇痛,一動不動,直到活活燒死犧牲,保證了整個戰鬥任務的勝利完成。

📔後來,部隊黨委追認邱少云為中共黨員。1953年,志願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邱少雲還榮獲“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及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邱少雲,已經犧牲67年了,但他的英名,永遠激勵著中國人民奮進向前!邱少雲→人們崇拜的戰鬥英雄!


笑看東籬


他於1918年出生,犧牲時僅24歲,後人尋他遺骸30年,至今未能如願

為尋先烈遺骸,他遵先父臨終遺命,堅持三十年的尋找,就為了找到存放舅爺遺骸的墓地去祭奠先輩,讓烈士的精神能夠傳承下去;可是,三十年如一日的尋找並未能如願,希望有心人能通過本文所述的信息和事蹟,為他提供線索幫助他完成先父的遺命。

他叫孫長征,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人士,遵從先父遺命尋找存放舅爺遺骸的墓地,以便祭奠英烈們至死不渝的抗戰精神。說是遵先父遺命,其實更準確的說是一種精神寄託和傳承。筆者的理解應該是從孫先生的奶奶在世時就已經開始在尋找這位烈士弟弟了;三代人的傳承都是在為了完成那個未了的心願;孫先生的這位舅爺是他奶奶的大弟弟,也是曾經的抗戰烈士,在二十四歲左右就戰死疆場。

孫先生的舅爺名叫伊樹坡,據孫先生的大姑(現年也已是近90歲高齡)回憶說,她的這位舅舅大概是出生在1918年前後,其祖籍應該是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野店公社黃溝村(根據伊樹祥的籍貫推測),他們姐弟七人,其中在1928年蒙陰縣發生瘟疫時病故一位弟弟,其他兄弟姐妹均不詳;因為孫先生的舅爺出生在戰亂年代,後又壯烈犧牲,故而留下的資料信息幾乎是少之又少的;因此,可想而知尋找的過程必定是千辛萬苦。

孫先生說據他大姑的回憶說,他的舅爺伊樹坡是個高個子,臉上有些麻點;在1940年時他舅爺曾身穿土黃色八路軍軍裝(查詢歷史資料得知當時八路軍山東縱隊穿的軍服就是土黃色的,據分析伊樹坡烈士應該就在這支部隊從軍),騎著大馬帶著勤務兵(據筆者分析認為伊樹坡烈士當年應為軍官)到過博山區的姐姐家探過親,後來伊樹坡烈士在1942年參加沂水對崮山戰役(此戰役有四百餘名官兵壯烈犧牲,而伊樹坡烈士就是其中之一)時壯烈犧牲;犧牲後的伊樹坡烈士的遺骸存放在何處便成了迷?

前文中所提到的伊樹祥是伊樹坡的堂弟,據伊樹祥在1968年時曾說過:當年他們叔伯兄弟五人均出來當兵,最後歷經多年的戰爭,最後只有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他的其他兄弟叔伯均戰死疆場。 而伊樹祥老人是1928年出生,籍貫蒙陰縣野店公社黃溝村,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後轉業到了淄博王的村耐火廠,並於1978年12月在淄博病故;唯一的線索自那時起就斷了。

後來經過多年的努力尋找,循著蛛絲馬跡孫先生找到了臨沂市當地的烈士陵園;孫先生原以為看到了希望,但是,烈士陵園的烈士名單中並沒有伊樹坡烈士;據陵園的工作人員分析,伊樹坡烈士有可能在當年參軍時用的是化名,這就致使尋找起來更加困難;而且,當時的蒙陰縣野店公社黃溝村也早已改成了平安崮村。對於靠著上述的回憶東拼西湊起來的線索讓孫先生的尋找更是難上加難,但他依然在堅持尋找著,這不僅僅是為了完成先父的遺命,也是對先烈們的敬重。

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山河一寸血,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保家衛國獻出了青春和生命,作為後世之人,我們莫忘國恥,將先烈們的精神傳承下去;不管孫先生能否找到舅爺的遺骸,筆者都希望孫先生能銘記先輩們的遺志,我們每一位後世之人也將是一樣銘記先烈們的遺志,將他們的紅色革命精神傳承下去;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很多的先烈們為了保家衛國而犧牲,雖然他們未能留下血脈相傳的子孫,但是他們精神和遺志將會世代相傳。

最後,筆者也希望通過互聯網集結起廣大網友的共同力量幫助孫先生來完成他先父的遺命,尋找到存放伊樹坡烈士遺骸的墓地,將這份保家衛國的精神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