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顏氏家訓可以像曾氏家書一樣流芳百世

顏之推,字介,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南北朝末期的文學家。一生輾轉多移,宦海沉浮,經歷梁、北齊、北周和隋四個朝代,而以北齊時黃門侍郎的官職最為清顯。

其代表作是《顏氏家訓》,它的內容龐雜(共有二十篇:序致、教子、兄弟、後娶、治家、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名實、涉務、省事、歸心、止足、誠兵、善生、書證、音辭、雜藝、終制),但從大處劃分則脈絡清晰,主要講的是立身處世之道和治家教子之法。

為什麼顏氏家訓可以像曾氏家書一樣流芳百世

重視傳統倫理觀念的中國人,自古以來皆沿襲著家訓的風氣,所謂家訓是指留給子孫的處世訓誨。在中國社會里,一提起家訓無人不立即聯想到《顏氏家訓》,而且因為此書內容極佳,頗為實用,所以廣為流傳。

為何那麼多人喜歡閱讀此書呢?這是因為此書內容實用價值高,超越時空限制,具有適用於各時代的普遍性,即使在現代生活中,應保持何種態度理念以應對殘酷的現實社會?在《顏氏家訓》書中,都可擷取許多寶貴的參考意見。

為什麼顏氏家訓可以像曾氏家書一樣流芳百世

《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生於公元六世紀後期,距今約1400 多年前,當時中國正是南北朝時代。南、北王朝各自擁兵自重,隔岸對峙。然而二王朝也非穩定政局,政權更替頻繁,百姓始終不得安寧,最後由隋文帝統一天下,使中國政權重歸專制之手。

既然顏之推所處的時代政權如此不穩定,自然其政治生涯也是在驚濤駭浪中度過。

為什麼顏氏家訓可以像曾氏家書一樣流芳百世

顏之推出生於南方中產階級的貴族家庭,其才華頗受看重與認同,所以曾經出仕南朝之職。之後,南朝不久便覆滅了,改由北朝執權,顏之推不得不過著流亡生活,以躲避北朝的追捕,這可能是每個王朝敗亡後無可避免的現象吧。而顏之推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唯有慨嘆亡國之悲了。

為什麼顏氏家訓可以像曾氏家書一樣流芳百世

擁有治世才幹者,往往難逃為政者的追索。顏之推為家計所迫,不久後便結束離亂生活,改仕北朝之君,成為他人眼中的叛國之臣。緊接著二度人仕之王朝,君王之位遭人篡奪,顏之推也未離職逃亡,仍接受聘任官職。只可惜這第三次人仕的王朝壽命也不長,依然在短時間內走上了敗亡之途。換句話說,顏之推曾跨越南北二大王朝,為三位君主謀國治世,而這三代王朝皆相繼滅亡。從這個情形看來,顏之推的生活並不安定,並且倍極艱辛。所以在 《顏氏家訓》中,他發出長嘆說:“吾生於亂世,長於戰時,故顛沛於陌生國度。”

為什麼顏氏家訓可以像曾氏家書一樣流芳百世

總之,顏之推是在動盪時代中翻滾的人,他卻能一稟已志在亂世中生存,最後仕終統一的隋王朝,平穩結束其生涯,確也十分不容易。想在亂世生存自非易事,一個人暴露在危險之中,能安穩度其一生,不論在處理人際關係,或是處事態度上,皆需慎重留意。

就此意義而言,顏之推所留下的《顏氏家訓》,其內容可謂是在亂世中求生存的睿智結晶。所謂家訓,通常是為後代子孫而寫,並不期待世人廣為流傳。而《顏氏家訓》也不例外,在序文中,顏之推自己也說:

“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在物範世也,業以整齊門內,提攜子孫。”


為什麼顏氏家訓可以像曾氏家書一樣流芳百世

​ 因此言可知《顏氏家訓》原為私人論談,受到世人喜愛與重視,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地流傳各處。

以往家訓大多以條舉式書寫而成文,各篇文章皆力求精悍短小。不過《顏氏家訓》卻背道而馳,內容豐富,文章均屬長篇,並因顏之推不單是當代著名之官吏,也是個數一數二的儒者, 所以在家書中盡其所能地發揮專才,舉凡文章論、宗教學、音韻學、文字學等各學科項目,他皆以極高的專業水準探討各科內容,使本書涵蓋範圍包羅萬象,亦是此書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