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在上海上世紀七、八、九十年代,是滬劇粉絲多還是越劇粉絲多?

左岸阿明


在上海上世紀七、八、九十那些年代,我認為,越劇粉絲相對滬劇粉絲來說要多。雖然我沒有做過統計,我也無從去統計,但我本身是越劇迷和滬劇迷,在劇場裡看過許多越滬劇,我的理由有如下三點:

1.越劇雖然起源於浙江,但壯大和繁榮卻在上海。因為越劇由最初的‘’的篤板‘’發展成全國第二大劇種,是越劇從業者到了上海廣泛吸收融合其他劇種優點,銳意革新,迎來越劇新繁榮。出現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祥林嫂》、《紅樓夢》等經典之作和以袁雪芬為首的十三大流派唱腔,她們在當時就各自擁有大量粉絲。1949年之前,上海每天上演越劇的場子就有36家,而滬劇就沒有這麼多了。可以說,越劇的觀眾基礎歷來就比滬劇要深厚。有些人可能不明白,為什麼越劇這個外來劇種在上海會比滬劇這個本土劇種要火?這是因為上海是個移民城市,浙江籍人士多,再加上越劇不斷改革吸取崑劇等養料,唱腔抒情悅耳動聽優美,許多上海人也被‘’吸粉‘’。上海人不太排外,誰好就喜歡誰。所以越劇也是上海‘’海納百川‘’的一張城市‘’名片‘’。

2.1976年之後,越劇電影《紅樓夢》、《追魚》等恢復放映後,再次轟動全國,影響廣泛,又培養起眾多年輕的越劇觀眾。筆者也是那個時期愛上越劇的。而滬劇受語言限制,影響僅限吳語地區。

3.1986年起,上海電視臺兩次舉辦江浙滬青年越劇大獎賽,趙志剛,錢惠麗,王志萍、單仰萍、金靜等一批青年越劇新秀脫穎而出,一舉成名,聲譽雀起,使越劇青黃不接局面改觀,越劇再度繁榮。滬劇因茅善玉等新秀崛起,也再度興旺,但總體上演出規模等略遜越劇。而且越劇粉絲遠比滬劇粉絲熱情瘋狂,他們一旦迷上哪個流派的演員,就會扎堆到劇場喝采叫好,甚至會替青年演員拿主意。據說單仰萍就是聽從觀眾建議而拜在著名演員王文娟門下學王派的。相比之下,滬劇的流派沒有越劇多,特色也不是很鮮明,因而粉絲比較分散、文雅。

所以綜上所述,越劇粉絲好像比滬劇粉絲多。但就此硬要分個高下,意義也不大,這只是個有趣的文化現象。




叩街問巷走上海


後來越劇發展到浙江鄉下,於是民營越劇團如雨後春筍一樣發展開來,湧現出一些優秀的青年演員。因此越劇紅極一時,還把一些優秀劇目搬上了銀幕,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認可,影響面也更加擴大了。

說到此,真心希望兩大劇種繼續發展壯大,把家鄉的地方劇種傳承發展下去 ,別辜負廣大觀眾對你們的期望。

因本人對兩大劇種瞭解甚少,難免有不妥之處,希望專家、戲迷給予指正,讓我們共同為了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琴棋書畫129712171


其實越劇與滬劇的劇迷原本是差不多的。越劇演員扮相俊美,舞臺佈景華麗,深受江浙滬三地觀眾喜愛。但在劇場農村戲臺上演畢竟觀眾人數有限,越劇粉絲有突破性發展壯大的不得不說歸功於紅樓夢這部電影,電影吸粉效率是幾何級的,劇場是不能相出的,可以說越劇粉絲百分之五十是看了這部電影才迷上越劇的。就這樣一下子粉絲值像水銀柱一樣直往上飈。 但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在八十年代當茅善玉演的電視連續劇《旋子》放映後,一下子粉絲數爆表,每當電視劇播放時刻,謂萬人空巷也不是形容詞,滬劇扳回了一局。屏幕的影響遠比銀幕大。在上海越劇與滬劇也不是絕對的,有人既喜歡越劇也喜歡滬劇,所以兩劇的粉絲數大約點越劇五成強點,滬劇五成弱點。謝謝各位參與問答!


左岸阿明


毫無疑問肯定是越劇


仇力方


要看現在,一樣也不多。不創新,讓小孩們都死唸書,連方言都不會,怎麼能喜歡地方戲?!再過幾十年,成歷史遺產吧!


春色滿園一


上海浙江人挺多的,所以越劇更受歡迎。


手機用戶70260985204


越劇迷空前,,,,,,


鴻宇904


雖然滬劇是上海的代表,但上世紀七、八、九十年代肯定是越劇多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